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概述
1.4
1.3
1.3
1.2
1.2
蒸汽温度,℃
1.1 538 649 Pa
13.8
不同的干熄焦工艺、煤气发电工艺和参数,效率相 差很大:
• 高压高温自循环全冷凝干熄焦发电技术与常规中温、中压干熄焦发电技术 相比,每吨蒸汽发电量提高18%,总效率提高13.25%。 •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热能效率高达50~60%,大大超过常规的 锅炉发电机组,综合效率是常规中温中压锅炉发电的近两倍! • 燃气—蒸汽热电联产分布式供能方式,最高能效可超过90%。(中国目前 火电厂平均能效为36%)差距巨大、潜力巨大。 三种发电工艺煤气消耗量,m3高炉煤气/kWh
钢铁流程节能潜力依然很大: 从钢铁生产的高温物料流程来看:各种工业炉窑 的热效率均低于70%。五个中高温平台保温设施不完善,大量热能散失;五个降 温期中有三个降温过程中的热量绝大部分未回收,两个过程的热量进行了回收, 其中焦炭的热量通过CDQ得到了有效回收,而烧结矿、球团矿热回收效率低; 冶金渣的热量几乎未进行有效回收。整个流程中近70%的能源处于散失状态。
• • • •
蒸汽质量(压力、温度)决定蒸汽的做功能力: P=1公斤/cm2饱合蒸汽 火用 值=453.8kj/kg P=10公斤/cm2饱合蒸汽 火用 值=788.4KJ/Kg P=100公斤/cm2饱合蒸汽 火用 值=1029.9KJ/Kg
1.5
比功效率 kJ/kg
1.5
比功效率 kJ/kg
1.4
二、认知钢企是流程工业,节能潜 力在于结构优化
• 中国冶金专家提出冶金流程学理论,以过程的多功能、 多目标性、多价值性及物质流、能源流、价值流的集成匹 配的过程协同状态思路,为钢铁企业系统能效、系统价值 的优化开发指明了方向。 • 流程工业是指物质流在能量流的推动和作用下按照信 息流设定的“程序”及“流程网络”通过物理和化学变化 的方法,将自然原料转化,变为适用产品的连续性生产过 程。流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占国民经济总 产值66%以上、主要行业能耗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70%。 钢铁、煤炭、发电、石油、化工、造纸等 八大行业均属 流程工业。 • 流程工业高效运行的特征是:稳定有序、连续紧凑、 高效转化、藕合匹配。
• 节能减排效果大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工业生产规模和行业竞争力显著提高, 钢铁生产的吨钢能耗历经单体能效、系统能效、网络集成能效等 三大阶段,大幅下降。深层次结构调整成为节能新目标。
三、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利用潜力
• 冶金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有效能量仅占28.3%,而转化为余热余能 的占71.7%,达到14.34 GJ/t钢材,折合490kgce /t钢材。 • 钢铁企业节能的核心是余热余能高效回收和匹配利用,以及为低 品质余热资源找到用户。即:系统能效、系统价值的优化集成。
高 效 物 能 转 换 模 式
物质流
能量流 信息流
多 (能源主导) 流程状态:注重能质转换多种价值种 能质藕合匹配,处高效运行 价 值
(二)钢铁企业能源结构调整取得 显著成效,流程潜力依然很大
• 工序能耗逐年下降:“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主要生产 工序能耗下降12.54%,2010年与2005年相比较,重点统 计钢铁企业焦化、烧结、炼铁、转炉、电炉工序能耗分别 下降24.17%、12.44%、8.51%、100.95%、23.68%,其 中转炉工序总体上实现负能炼钢。 • 主要节能设备配置水平大幅度提高: • CDQ装置:2005年前建成投产的仅有20套;截至2010年 底,我国已投产和在建的干熄焦装置159套,干熄焦炭能 力为1.59亿吨,占我国炼焦总产能4.5亿吨的35.3%,其 中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焦化干熄焦率已经提高到83%。 • 干法TRT装置:2005年前有约49座;“十一五”期间建 设了550座,1000m3以上高炉基本全部配备TRT。 • 烧结矿余热回收发电装置:超过50%以上企业利用烧结 矿余热进行发电。
2 7 .2
14
9 4
4.6
-1
-6
钢铁工业处于发展艰困期的特征
• 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要求转变 发展方式,产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 钢铁市场需求遭遇天花板;高成本不能传导为高价格;今 年前7个月吨钢利润1.68元。销售利润率仅0.13%。 • 由紧缺市场—市场过剩、高质量、高增产不能带来高效益; 由粗放管理可以盈大利—到精细管理不盈利; • 传统的依靠政策、依靠地区差异、依靠规模、依靠模仿技 术和发展模式的发展手段难以扭转企业经营状态; • 行业产业链面临挑战,突显工艺链竞争的重要; • 依靠知识、依靠智慧、依靠自主创新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 2、能源“质”的潜力 目前企业大多存在高质能低效回收,能源高质先用、高质低用、低 质无处用。能源介质优化潜力巨大。 如某钢铁企业使用蒸汽状况:年生产及余热回收、消耗蒸汽500余万 吨,折合55万吨标准煤,其平均日负荷410~520t/h,从蒸汽管网 1.4MPa到用户通过减压降至0.5MPa,火用 损失12.8%以上。实 质是高质低用,低质无用。
519.3万 吨标煤 / 年
烟气余热 19%
年产废水 5670.6万吨
炉体散热 8%
4746.6万吨标煤/年
1、能源“量”的潜力 据对国内20家有代表性的钢铁企业余热余能资源回收利用 情况的调查显示:2005年这些企业余热资源平均回收率为 25.8%,其中产品显热回收率为50.04%,烟气回收率为 14.92%,冷却水余热利用率为1.90%,各种渣的余热回收 利用率仅为1.59%。基本上是高质能源低效回收、低效利 用,经济效益差。 总体判断:“十一五”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的利用率大约 40%左右,仍有较大的节能空间和潜力。关键是低品质余 热余能的匹配高效利用技术的开发。 如:2010年钢铁行业高炉煤气放散281亿m3、焦炉煤气放 散6.52亿m3、转炉煤气放散36.28亿m3,折标准煤454.5 万吨。若用来发电,可发电约80亿kWh,价值约40亿元。 而国外先进国家对余热余能资源(包括副产煤气)的回收 率已达到90%以上,如日本新日铁达到了92%。
从焦炉能源平衡看能效 按年产焦炭120万吨/年计算。配煤水份下降4%(11%→7%),少 产生废水6.5万吨/年,降低废水处理费用65万元/年;扣除煤调湿本身能 耗,少消耗高炉煤气8000万m3/年,降低费用800万元/年,(煤调湿利用 烟囱余热2200亿KJ/年};干熄焦回收焦炭余热发电1.08亿度/年,5400万 元/年;上升管余热按50%回收,2170万元/年;总计每吨焦降低成本 70.3元。 生产1吨焦炭消耗的热量相当于113kg标准煤,2009年我国共生产 3.45亿吨焦炭,共消4746.6万吨标准煤热量,其中,废气从烟囱带走 908.2万吨标准煤热量,荒煤气带走519.3万吨标准煤热量。
提纲
• 一、钢铁企业形势严竣,开发新潜力,构 筑新优势 • 二、认知钢企是流程工业,节能潜力在于 结构优化 • 三、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利用潜力分析 • 四、创新钢铁企业流程结构优化和能质高 效匹配技术,提高系统能量流价值 • 五、钢铁流程余热余能利用综合技术
一、钢铁企业经济形势严竣、开发新潜力、构筑新优势 中国钢铁产量增幅平稳下调
• (一)钢铁工业流程工业特征 • 1、目前流程工业均存在能耗高、成本高、污染重、劳动生产 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等特点。对流程产业功能多样性、目标多 样性、价值多样性及工艺过程能质转换价值认识不足,远末开 发。物质流基本处于有序,能量流、信息流远末有序。是这一 状态的根本原因。 • 2、流程工业物质流是增值过程,能量流是耗散过程,能量流 价值的开发在于防止和减少能量的衰减和贬值。这是节能的意 义所在,亦是社会能源危机的根源。 • 3、流程工业的物质流是从无形到有形,能量流是从有形到无 形。对他们的有序运行必须靠信息流的可视化、智能优化和智 能控制来保障。 • 4、流程工业能量流的高效运行有量的平衡,更有质的效率及 能量、能质、能级、时间、空间和用户的耦合匹配。 • 5、提高流程工业的能源效率,要对工序间热流股及能源介质 进行网络优化、集成优化,追求集约能效。做到:能质级匹、 等效替代、低值高用、梯级高效、能尽其效。
流程产业过程描述
物质流 能量流 信息流
流程过程(三传一反)
物质流在能源流推动下 有信息流的管控下完成 能质转换
产品
价值
能量耗散 环境影响
流程产业管控模式转换(三流一态)
传 统 管 理 模 式
物质流
信息流
能量流(从属保 障) 产 流程状态:注重物质流制造价值 品 能质不藕合不匹配,处低效运行 价 值 能量流(从属保 障)
认知流程新潜力,优化过程结 构,培育钢企新优势
钢铁企业余热余能 高效利用综合技术
• 最近徐匡迪院士指出:目前钢铁行业面临 供大于求,钢价大跌,成本高企的无利、 微利困境。 • 又指出钢铁企业尚有30%的余热、余能未 被回收利用。其中,焦化过程约有50千克/ 吨焦。 • 这意味着,在2011年4.2亿吨炼焦生产过程 中,有2100万吨标煤的余热未被回收利用。 说明流程潜力巨大。
• 在趋同的市场环境中,价格、品种和质量是市场因素;效 率、成本则是内在因素。企业失去核心竞争力,则会导致 没有胜利的竞争,没有效益的空忙。 • 按照钢铁流程动态运行过程的本质审视钢铁流程的物质流 潜力:铁素流的技术空间和市场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立足 碳素流培育新竞争力的空间广阔。 • 经过30多年努力,中国钢铁工业劳动生产率由20t/人.年 提高到600t/人.年,先进企业达到了1000t /人.年以上;综 合成材率也由70~80%提高到了97%以上。 • 日益严峻的外部市场压力和内部成本压力,亟需深层次挖 掘钢铁制造流程的能源转换功能。 • 能源动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0%以上。
温 度
℃
1500
铁 水
钢 水
1000 500
炼焦
加热炉
退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