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专业:会计姓名:指导教师:院系站点: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5年3月25日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作者:院系:专业:会计完成起止日期:毕业论文任务书班级:会计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准考证号:发题日期:完成日期:题目: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本论文的目的、意义企业筹资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其生产经营运行的资金需要,满足投资发展的资金需要,合理选择筹资渠道和挑选筹资方式,力求下降资金成本,合理掌握财务风险,适当的筹资方式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达到理想的生产环境,面对繁多的筹资方式,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各种选择最适合自已的方式,以求得在获得资金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利润2. 学生应完成的任务(1)开题报告: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定自己的论文题目,并且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2)拟定提纲: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要求完成论文提纲,为写初稿做充分的准备;(3)撰写初稿:把所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再根据所拟提纲完成初稿,并交给老师修改;(4)修改初稿: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调整,把错字病句及错误的标点符号进行修改,为二稿打下坚实基础;(5)定稿交稿:根据老师对二稿的修改意见,对二稿再次进行修改,完成三稿,并交给老师。

3. 参考资料[1]倪忠森.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企业家天地,2011,第10期.[2]韩复龄.公司融资渠道选择与资本运营.中央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10:第一版.[3]张玮华,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筹资战略浅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第6期.[4]谢代银.现代企业融资策略研究.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5]王瑞.中小企业筹资方式及评价[J].甘肃科技纵横.2011.(04)[6]尹志才.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统计与管理.2010年第01期前言本文通过对企业筹资过程中的筹资渠道及筹资方式等问题的分析,指出企业应根据自已的目标,合理选择与目标一致的筹资途径,企业的资金可以从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来筹集,不同来源的资金其使用时间的长短,附加条款的限制,财务风险的大小,资金成本的高低不一样,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资金,这些资金怎么配合,怎样形成一个最佳的结构来支持企业在实际经济中的扩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企业的资本结构及生产经营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在促进就业,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丰富社会经济构成,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企业持续经营与不断拓展,必须首先一筹资活动作为先决条件,企业的筹资活动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第一步,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基础,企业从生存到发展到获利都离不开筹资活动的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资金,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筹资的各种方式,讨论各种筹资方式的比较以及在选择筹资方式时的考虑因素,为企业在筹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资本成本。

关键词:筹资渠道,筹资方式,筹资选择,资本结构目录1、引言 (1)2、正文 (2)2、1我国中小企业筹资的概念及基本概述 (2)2、1、1中小企业的特点 (2)2、1、2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 (2)2、1、3中小企业筹资现状 (4)2、2中小企业选择筹资方式过程中的问题 (5)2、2、1正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 (5)2、2、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不够完善 (5)2、2、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不够健全 (6)2、2、4中小企业筹资结构不合理 (6)2、2、5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非常有限 (7)2、3中小企业选择筹资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7)2、3、1正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的原因 (7)2、3、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不够完善的原因 (8)2、3、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不够健全 (8)2、3、4中小企业筹资结构不合理的原因 (8)2、3、5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非常有限的原因 (9)2、4规范中小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的建议 (9)2、4、1金融机构相续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 (9)2、4、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10)2、4、3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10)2、4、4优化筹资结构 (11)2、4、5、努力缓解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大力推动担保体系建设12 结束语 (13)致谢词 (14)参考文献 (15)1、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各种政策的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得到显著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资金不足,筹资方式少等问题,特别是正在发展中的中小企业,严重地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生长。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要树立新的理念,据实际情况选择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筹资方式,从而使企业的筹资成本最低,筹资风险最小,最终目的是使中小企业经济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将利益最大化2、正文2、1我国中小企业筹资的概念及基本概述:中小企业是指所处行业大型企业相比,人员数量,生产经营规模以及资金与营业额都较小的经济单位,根据我国2002年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包括: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而其中以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作为考查标准时,又将中型企业的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界定在5亿元以下,5千万以上,而小型企业为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均在5千万以下。

2、1、1中小企业的特点:中小企业具有资产结构不动产少,总资本中货币资本比重小,人力资源比重大,经营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大的特点。

其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包括制造加工业、运输业、采掘业、农业、批发和零售等各种竞争性行业与领域,但因为其生产规模和资本积累方面的劣势,其市场竞争力较强。

表1 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来源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来源过于单一,有65.7%的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企业的权益性融资占33.33%,其他来源占16.4%,债券类融资最少仅占1.8%。

从中小企业筹资主要来源的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来分析,其特征如下:1、各类贷款向盈利较大的,参加过信用评级的,营业额高的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倾斜,这些中小企业所获贷款的比重分别占到80.4%、79.3%、76.1%和70.5%,大大高于平均值。

2:各类贷款明显向发达地区集中,发达和次发达地区企业各类贷款占全国份额的60.3%,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企业进展22.5%。

3、严重亏损企业的资金来源竟有高达90%是贷款,这势必加大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值得加以关注。

2、1、3中小企业筹资现状: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增加就业机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到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

其出口占总额的62.3%,吸纳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岗位的80%,但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也不断暴露,其核心问题是资金紧张,融资困难,这影响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小企业对市场非常敏感,其较好市场前景的项目施行特别是高新产业技术开发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需要持续足额的资金支持,有数据统计,中小企业贷款的频率是大企业的5倍,而中小企业平均贷款数量只有大企业的0.5%,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关成本却是大企业的5-8倍,虽然按现有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可上浮,即利率上浮30%,但对中小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仍然很高,在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弱,因为缺乏资金的支持,近23.7%小型企业在两年内消失,几乎有52.7%小型企业在四年中因业务失败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退出市场。

2、2中小企业选择筹资方式过程中的问题俗话说:“血液是生命的源泉。

”同样的,资金也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是中小企业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

在资本资源稀缺的今天,中小企业仅靠现行的市场配置功能被动的获取资本资源已难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中小企业之间争夺资本资源实际上已形成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2、2、1正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中小企业不仅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还是安置就业的主渠道。

但中小企业所得到的金融支持却与其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极不对称。

中小企业普遍反映得到银行的贷款十分困难,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数金融机构贷款营销难。

从银行方面来看,主要有五个因素。

一是授权有限。

二是体制僵化。

三是重“大”轻“小”。

四是双高一低。

五是责权利失衡。

从企业自身来说,中小企业融资受到阻碍有四个原因:一是中小企业的自身资产不足,寻找贷款担保难,是难以取得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的直接原因。

二是中小企业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竞争力差,影响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放贷。

三是中小企业信誉度不够,是企业取得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制约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体放贷规模。

从社会经济大环境中的现实因素来看,有两大因素:一是企业改革的不规范,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

二是依法维护金融债权难。

2、2、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不够完善改革开放30年来,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我国政府长期致力于对中小企业实行积极的扶持政策和有效的法律保障,目的就是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创造宽松公平的市场环境。

然而,由于理论不成熟,改革不彻底,执行有纰漏,也暴露出许多漏洞、弊病与不足,特别是在金融政策法律扶持方面的表现比较突出。

我国目前有关中小企业金融方面的政策有很多,上升到法律层面的较少,就是上升到法律层面也多数是法规或者规章,以中小企业为对象的专项单行法则很少。

再加上政策措施和法律措施都没有跟上,以及现有政策法律本身的局限性,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国融资体制正在改革之中,而制度转换有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融资体制创新之间的不对称。

使得间接融资中商业银行占主导,并且主要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这种垄断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不足,造成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这一点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表现得非常突出。

2、2、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不够健全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往往较低,银行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势必要求有相应的担保,担保对银行业来说是控制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良好手段和补偿方式,因此信用担保机构应运而生,信用担保模式的创新必不可少。

然而,虽然政府部门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地也都出台了关于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的相关规定,并安排了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资金,一些信用担保机构有效发挥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作用,但这些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质量不高、担保体系不健全、具体运作管理方式存在缺陷、与银行谈判地位的悬殊、风险敞口过大又没有良好的再保险机制,这些都使得信用担保没有对中小企业信用建设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