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以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
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
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
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
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
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
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
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
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
“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
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
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
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中西方文化的发展态势不同。 中国文化中整体上来看,属于一种静态文化、
一种家国文化。由于中国所处地理环境较为优越,给予了人一个可以长期居住生
产的环境,所以,这种长期居住在同一个地方的条件便使家族发展的很快,安居
乐业、居安而不思流动,就容易促使静态的文化模式发展。家族繁衍、代代相传,
家族纽带越来越复杂,尊老和祭祖现象就必然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产生,家族观
念,宗法制度也就逐渐形成并根深蒂固了。所以说,中国为什么叫家国,因为,
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家和国仅仅是规模上的差别,于此,这种静态文化和家国
文化直接促成了中国仁、孝、礼、信为核心的贵和尚中的中庸思想。而西方文化
则属于一种动态文化、一种斗争文化。西方文化三大起源(古希腊文明、罗马文
明和基督教文明)均源自地中海沿岸,西方的地理环境、气候促成了流动性较强
的文化。并直接促使西方人的家庭观念相对薄弱,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价值观
念得以发展传承,由此产生的竞争意识、斗争文化更是西方文化发展的原动力。
中西方文化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结构不同。中国文化强调“诗言志”、“文
以载道”和“天人合一”的文化价值观和整体综合。中国文化讲究有利于社会、
有利于教化民众,中国广大文人苦读孔孟、圣人之学,学而优则仕,为的是齐家
治国平天下。现代西方文化倡导“为艺术而艺术”和多元的文化观。从康德提出
“美只是形式”开始,纯粹的美感不应渗进任何愿望、任何需要、任何意志活动
的说法在西方现代美学中成为占支配地位的思潮。后又有克罗齐主张直觉即艺
术,主张衡量艺术只有一个标准,即艺术标准。
中西文化的差异为中西文化的交融奠定了基础,而西方列强的侵略又为中
西文化的交融提供了条件。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无处不在。
经济上,我国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变为他人的原料产地和市场,被列强掠
夺。但是同时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等等,中国被迫的工业化和现
代化。政治上,从中央集权沦为别人的代理政府,成了人家的看家狗。文化上,
传统的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体系被冲击的
七零八碎。国学衰落,西学盛行。思想上,大量先进的和具有开创性的人类思想
的结晶被引进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思维和眼界。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意识形态的
斗争和极端思想的盛行。
西方科技文化的传入使我们认识到了自身文化的弊端,并希望以新的文化形
态完善和改变自身的传统。以新文化运动为例,以胡适,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大多作过译介外国著作,传播西方文艺思潮。其中
大多数的译作都以反传统,反专制,提倡个性自由,妇女解放等为宗旨,在国内
引起巨大的波澜,给闭塞的国人思想注入新鲜的现代气息。“五四”短短的几年
时间里,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都先后涌入中国,如进化论,人
道主义,人性解放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这些思潮促成了
中西方文化交汇撞击,促进了思想大解放,大大拓展了新文学创导者,以及国内
民众的视野,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思考本民族的生活。
另外,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挥舞着“科学和民
主”的大旗,高喊“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将马克思主义引入处在社会制度转型
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引入,强烈震撼了中国思想界和民众的心灵。马克思列
宁主义理论成为中国思想界强大的潮流,引发了20世纪初中国政治格局的巨变,
也对中国之后的走向起了关键性的指导。
白话文运动的推行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项创举,中国数千年形成的古文系统
受到强烈的冲击。白话文的出现不但是表达方式的口语化,平民化,使文化不再
只是知识分子的专利——为先进文化的广泛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通过
对话语方式的变更一定程度更改了国人的思维方式。
此外,民国初期新式教育的推进改变了传统的有着诸多弊端的私塾教育,以
西方学制为模本建立了相对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南京国民政府前期以蔡元培为
代表的教育家积极筹办大学院,以及科研机构如全国最高的科研机关中央研究
院,大量吸收学成归国的科技人才。中央研究院的部门设置同近代西方科学的发
展方向并轨,有力地发展了中国的科技事业。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辅佐”下的中国近代化使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与世
界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国度,也使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走向独立自强的现
代社会。在肯定西方侵略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在民族危难,国家主权受侵犯
时国人的团结以及爱国志士的救国图存之举。如果不是一股内在的民族凝聚力,
中国恐怕早已被西方列强瓜分殆尽,形同散沙一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