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案例集一、直接导入1、在《光的色散》一节中: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太阳光和我们息息相关。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太阳光有关的光的色散。
2、在《透镜的应用》一节中,教师可以这样讲: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
3、在《生活中的透镜》一节中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二、复习导入1、请举出应用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例,然后教师设问: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2、在《升华和凝华》一节时,教师:(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变呢?3、在《电流和电路》一节中,教师可以这样:演示板上有一个电铃,还有电池、导线、开关等,怎样让电铃响起来?电铃响起来了,是因为有电流通过了电铃。
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设备是利用电流工作的?肯定同学列举的电灯、电视、电风扇等事例,进而概括出什么是用电器。
怎样才能使用电器工作呢?这就需要学习有关电路和电路连接的知识。
4、在《分子的热运动》中,这样设计:(1)分子由什么组成的?(2)我们能否直接用眼睛看到分子的运动,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热现象,但我们只了解现象的外表,这些现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可用蒸发为例进行说明)从而导入新课。
三、故事导入1、在讲到《简单运动》时,讲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法国的飞行员驾驶一架战斗机在空中飞行时,发现在耳朵旁边有一只“昆虫”,他伸手一抓,竟然抓到了一颗子弹。
为什么他能够轻而易举地抓到子弹呢?2、如教师当讲《运动》和《力》这些章节时,首先应该介绍爱因斯坦和牛顿这二位物理巨人。
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和相对论是十分伟大的和惊人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比喻的。
牛顿从苹果下落得到万有引力的理论,说明万物之间都有力的作用,万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经过牛顿的不断努力终于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牛顿三定律,为后人研究力学创造了条件。
在引起学生注意和激发学生兴趣后,教师才开始讲诉有关的物体运动规律,讲述牛顿三定律中的一个个定律。
3、在讲《热现象》这一节时可用故事“餐桌上的趣事”引入:传说,有一次洋人请林则徐吃饭,上了一盘冰淇淋,林则徐没吃过这东西,看到它冒“白气”,以为很热,就盛了一勺放在嘴边吹了吹才敢吃,结果竟是凉的。
林则徐傻了眼,觉得很没面子。
怎么办呢?终于想出了个好主意:宴请洋人吃饭。
席间,上了一道刚出锅的热鸡汤,林则徐在上面浇了厚厚的一层油,汤不再冒“白气”了。
端上后,洋人一看,以为不热,便用勺子猛喝了一大口,滚烫的汤把洋人烫得直吐舌头。
这时教师可提问:文中的“白气”是什么?冰淇淋和鸡汤为什么都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热鸡汤浇上一层油后为什么不冒“白气”?我们一起来学习本章的知识后就明白了。
4、在上《安全用电》这节课时,可以先讲一则实际的故事:时间是1977年8月的一天下午,地点是XX镇XX村里,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突然有一根电线杆被风吹倒,架在电线杆上的电线也随着掉在地面上,村里有个7岁的小男孩可能是由于好奇而捡起电线,结果站定在地面上。
小孩的祖母看见了,立即跑去,想把孙子拉回屋里,没想到,反而被小孙子拉在一起了。
小孩的父亲为了避雨而从田里跑回家,看到母亲和儿子都被电线拉住,想上去帮他们摆脱电线,结果也被拉在一起了。
三代人就这样惨死在一根电线之下。
5、在上《浮力》一节时,可以讲1900年前,罗马帝国的军队来到西南亚的死海附近。
罗马的统帅狄杜要处决几个俘虏的奴隶。
他命令士兵们把捆绑着的奴隶投进死海,想把他们淹死。
可是,这几个被困的奴隶并没有沉下海,波浪把他们送到了岸边。
扔了几次,都浮着回来了,狄杜惊呆了,以为上帝在保佑他们,把他们放了。
然后问同学们,他们投进了海里为什么还会活呢?猜猜!在同学们猜的过程中导入课题。
生动直观,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提了起来。
6、教学《重力》一节中,可以讲从前有一个外国商人,从荷兰渔民那里买了5000吨青鱼,用弹簧托盘秤称过以后,从荷兰运到靠近赤道的一个非洲港口。
到了那里仍用弹簧托盘秤一称,结果大吃一惊:少了将近19吨青鱼!这19吨青鱼到哪里去了呢?被偷是不可能的,轮船没有靠岸;装卸时会不会有损耗,但不至于多到19吨,至于那个托盘,也没损坏呀!商人百思不得其解。
从而导入重力!7、在讲《密度》一节时,教师可以讲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叙拉古王国一件公案。
亥尼洛国王叫金匠为他做一顶实心雕花的纯金皇冠。
金匠以为国王处理国家大事,无心理会这件小事,于是在做王冠时偷了一部分金子,然后在做王冠的金子中参了假。
没想到国王是一个心细的人,她知道可能有人要作假,于是叫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断定。
断定时又不能损坏王冠。
金冠之谜激起了阿基米德老海里的巨浪。
他思考着,走路在想,吃饭也在想,睡觉也在想。
可头发乱了也想不到。
一次仆人叫他到澡堂洗澡,没想到一坐下澡盆,他惊喜地叫了起来,因为他找到了参假的方法。
什么方法了?从而导入新课。
8、在讲《运动》一节中,讲1980年秋,苏联一架-124客机从矿水城起飞,五分钟之后忽然遭到袭击,驾驶舱和降落灯被击粉碎,领航员身负重伤。
机组人员在呼啸的寒风中奋力操作,终于紧急迫降成功。
经调查,这次事故的原因是客机和一群野鹅相撞。
浑身是肉的野鹅,为什么能击毁坚硬的飞机呢?学生先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然后导入。
9、在教《简单机械》一章中,是这样导入杠杠的。
教师叫一个学生把大“炮“的炮写出来,然后教师解释,据考证,最早的炮没有火,而是石,即”砲“然后老师介绍它的来历:三国的时候,曹操和袁绍大战。
袁绍人马众多,在曹营外面堆起很多土山,又在土山上砌起高高的壁楼,让士兵在壁楼上向曹军营垒放箭,打得曹军人心惶惶,总拿着挡箭牌。
曹军连忙召集谋士研究对策。
有个叫刘烨的建议,可做发石车来破袁军。
曹操立即命令连夜制造出发石车几百辆,放在营墙四周,正对着土山上的袁军弓箭手。
这一日,袁军土山上的梆子又响了,弓箭手各就各位刚要放箭时,曹兵们一齐拽动发石车,连珠般的石块被抛射到袁军壁楼,袁军大乱,死伤了许多弓箭手。
石块发射出去,声响如雷,袁军抱头而逃。
这个发石车就是早期的“砲”其实这个“砲”就是利用杠杠的原理制成的,所以“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杠杠.10、在《压强》一节中,可以讲《三国演义》里有位战将叫关云长,善用一把宝刀,常常提刀而出,他的刀刃非常锋利,还有大战金兀的岳飞神枪更是锐不可当,倘若关云长的刀没有刃,岳飞耍的枪是钝头,那奇迹将会出现吗?从而导入本节。
四、实验导入(演示实验、游戏实验等)1、在讲大气压强时,由覆杯实验导入,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
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2、在《大气压强》一节中这样导入:(1)即在一试管中装满水,将一小试管(内部放有红纸,使现象明显)放在装满水的试管中,倒置后,发现小试管上升。
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此时教师不失时机的发问:小试管没有掉下来,反而上升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看看我们周围只有大气,莫不是大气起的作用?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同后,引出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大气压强3、我在给学生讲“大气压强”的知识时,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小实验:首先将一个浸透酒精的棉球点燃放进烧瓶之中,接着把一个去了壳的鸡蛋放在烧瓶的瓶口处。
过一会儿,奇妙的现象出现了。
4、《压强》一节中教师提前制作密度相差很大钉板(钉尖端朝上路出板面且尖必须在一个平整面)。
课堂上用一个盛水的塑料袋或一带酸奶,小心奕奕地分别平放在密度很大和密度较小的两个钉板上,(此时学生很紧张,会产生悬疑)结果放在密度大钉板上的安然无恙,而放在密度较小钉板上的塑料带里的水射了出来,同样的压力为什么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呢?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5、《液体压强》一节中教师讲海洋科学家约翰.墨素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3只大小不同的玻璃管两端都用白蜡封死,在用麻布包紧,然后把玻璃管装到一个开口的铜管里,水可以从铜管口进去,最后把铜管沉入5000米深的海洋里。
当他再把铜管钓上来时,不禁惊呆了:麻布里的玻璃管不见了,只剩下了一堆雪花状的玻璃粉!原来5000米处的海水压强,把玻璃全压碎了。
从而导入本节。
6、在学习《物体浮沉条件》一节时,先设置悬念:把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先让学生观察到鸡蛋是浸没在水中的,然后用一填满食盐的吸管(硬质的)去搅拌清水,鸡蛋慢慢上浮,搅到一定程度时,鸡蛋悬浮在水中;接着搅拌,鸡蛋又缓缓漂浮到水面上。
这又是为什么呢7、在《声音的特性》一节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
(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声),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指出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8、在《噪声》一节中: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
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9、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大家欢迎不欢迎啊?(出示魔箱)经过仔细观察,大家发现箱子里面空空如也。
现在老师向这位同学借一样东西。
哦!10元钱!通过箱子顶部的开口处把钱投入,仔细观察!箱子里依然空无一物,10元钱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这只箱子的魔力来自何处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以后,也许你就会弄清其中的奥秘,并且把丢失的钱找回来了。
10、在《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一节中,这样导入:通过硬币“跳高”比赛,提出问题,是什么力使得硬币向上“跳”起来了?引出本节课来研究压强与流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