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和辐散***(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地理091)摘要:延安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圣地和旅游城市,它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国内享有盛名,然而限于种种原因,延安的红色旅游资源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它应有的文化潜力和经济价值。
本文从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出发,查找主要问题,立足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和辐散,提出发展设想与建议,以期为延安地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红色旅游;延安;整合;辐散1引言红色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尤其是在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明确规定,老区延安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然而在如何发掘旅游资源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却又陷入了一些困境,本文试探从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和辐散两方面入手,就发展延安红色旅游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2 红色旅游和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对红色旅游的界定:“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1]。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以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的纪念地,标志物,地域上包括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沿线。
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深度挖掘其内涵价值、精神实质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价值[2]。
另一方面,发展红色旅游也有利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发掘、保护以及传承其精神实质。
3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第一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长期作为陕北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沉淀了比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935年10月至1947年3月这13年期间,延安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是当时享有盛名的“红都”。
所以延安最独特的地方就是戴上了历史文化名城和革命圣地的双重光环,这使延安发展红色旅游具有了独特而强大的优势[3]。
随着红色旅游的不断发展,红色旅游资源也得到不断发掘和保护,一大批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和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红色旅游资源呈现在广大游客面前。
据延安市旅游局的统计,延安市全市境内共有革命旧址350多处,仅延安市区就有130处168个点[4],这些作为红色旅游资源的革命旧址早已成为我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宣扬延安精神和抗战精神的重要实物基地。
延安旅游业也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表1 延安市2003-2012年10年旅游发展情况Tab.1 the Si tuation of Yan’an City Tourism Development from 2003 to 2013 年份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接待游客量280.32 389.83 509.42 564.5 650.12 (万人次)同比增长(%)0.51 39.07 30.68 10.81 15.2 年旅游总收入(亿元)11.09 15.38 20.23 25.61 35.01年份2008 2009 2010 2011 2012年接待游客量746 1024.3 1450.83 2050 2190 (万人次)同比增长(%)14.75 37.3 41.6 41.3 6.8 年旅游总收入(亿元) 43.03 53.88 76.51 110.05 118 比上年净增长(%)22.91 25.2 42 43.8 7.2有关数据来源于延安市统计年鉴从上表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除了2003年延安旅游受非典影响增长有限外,其他九年来延旅游游客人数以及旅游收入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持续升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表面上的红火热闹掩盖不住它背后的困境,就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上,尚未建立科学统一的开发模式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对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仍然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上,“红色旅游”内涵不深刻及其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各景区景点发展很不平衡。
在国内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者对旅游品质要求逐步提高,延安红色旅游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断放大必将抵消其发展优势,并最终阻碍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
3.1红色旅游开发力度不够,景区发展缓慢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发展红色旅游、宣扬革命传统精神的载体,必须赋予其深刻的精神内涵。
归结起来,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很多都是以革命旧址为展示平台,游客在这里参观景点时只能通过展览以及现场导游讲解等静态游览接受革命熏陶[1],这种游览方式和参观其他博物馆类同,因此对游客的二次吸引力明显不足。
现有的红色旅游产品数量不多而且品质不高,很多景区例如杨家岭革命旧址旁边的旅游商店可选购的产品多以红军八路军军服军帽等为主,旅游产品以商品展示不能达到红色旅游教育引导人民的效果。
旅游开发者对旅游产品开发认识不足,创新理念不足,仍然停留在传统上对游客食宿的关注与管理上。
3.2 旅游资源整合开发重市区轻周边,各景点发展参差不齐延安市全市境内有350多处革命旧址,仅延安市区就有130处168个点,而剩余220多处革命旧址则分布在其余各县区。
随着对延安市区革命旧址的大力气整修开发,市区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所以游客到延安旅游,大多数奔着市区革命旧址景点而来。
由于管理体制和整体旅游规划与现状发展出现不协调以及旅游交通限制,分布在其他县区的革命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整修开发滞后,很多整修过的革命旧址闲置冷清而不为人所知。
如延长县县城中部的东征会议旧址虽然修缮一新,但游客寥寥无几,甚至很多县城居民都对此一无所知。
所以将散布在其他县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利用起来增加其精神内涵就十分必要。
3.3 红色旅游与当地“黄色游”,“绿色游”旅游的融合不够延安不仅拥有大量数量较多且品质较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又因为它处于黄土高原腹地,黄土高原地貌多样,塬、梁、茆发育明显,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黄土地质公园,尤其以洛川原最为著名,区内还有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
本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十几年来,地表植被覆盖率和降水量也有所增加,昔日黄沙漫天沟壑遍地的景观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所以一些能体现陕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成就的绿色屏障就出现,如位于宜川县的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
延安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延安是古代重要的边关重镇,有体现华夏民族人文初祖的黄陵县黄帝陵,代表我国佛教雕塑艺术的钟山石窟等。
在历史上延安地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融[5],加之长期受萨满教影响,形成了很多具有黄土风情文化的习俗、艺术。
有体现陕北民间智慧的剪纸、延安五鼓、农民画、布画等文化艺术;有表达延安人对自然敬畏的扭秧歌、转黄河九曲灯、跳火塔等年俗文化;有展现陕北人民粗犷的唢呐、信天游等。
以此为基础,延安各地正在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绿色生态游,吃延安特色小吃住陕北窑洞已经成为当地城里人享受生活的一种休闲方式。
与此同时,黄土风情游也越来越受游客的喜欢,黄土风情游包括参观历史文化遗产体验陕北风情生活,体验延安风俗文化活动,比如扭秧歌转九曲打安塞腰鼓唱信天游等系列活动。
但是延安市与其下辖各县区在发展旅游业上,缺乏有效联动配合,将各地的“红”“黄”“绿”三色旅游割裂开来,各自为营,错失了以红色旅游带动“黄”“绿”旅游协同发展的契机。
3.4 区域间行政壁垒和旅游管理体制不合理不利于活跃旅游市场和其他景区开发一样,延安红色旅游开发也受行政壁垒影响,如在同一个景区,特别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整修时,各主管部门相互推诿缺乏统一管理和有效配合。
但在利益分成上各主管部门就会抢台唱戏,对景区进行重复管理和不必要干涉。
很多地方县区行政部门把革命旧址的整修开发作为标榜其政绩工程象征,尚未把红色旅游发展作为真正的富民工程。
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现象,发展本区红色旅游活动中存在“抄袭”照搬其他景区建设的经验和思路,不利于本区特色旅游发展,而长期的行政命令和与市场脱节的弊端则不利旅游活动的开展。
3.5 红色旅游资源的社会教育引导功能正在弱化2011年11月6日,刘云山在全国红色旅游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注重发挥红色旅游教育人民引导社会功能[6]。
很多红色旅游资源特别是延安各县区的革命旧址烈士陵园这种教育引导功能正在弱化,随着延安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人们工作之余将精力放在吃喝玩上,浮躁情绪填满现代人心里,愿意静下心接受革命传统熏陶的人越来越少。
年轻人特别是90后和00后很多都沉溺于网络,到革命旧址和纪念馆参观很多都是处于好奇心,对文物背后的故事兴趣不浓不愿意过深了解。
而散布在各区县的烈士陵园只作为当地的一个建筑标志,烈士纪念日或者清明节时分烈士陵园和平时一样冷清。
因此,当代的红色旅游资源教育引导功能弱化给延安红色旅游发展提出警示。
4对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建议4.1 充分利用延安市区红色旅游市场,带动周边县区红色旅游的发展首先,延安市区红色旅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沉淀,无论是旅游产品的丰富程度还是景区服务品质上,都比其他县区更加成熟和完善。
市区所吸引的游客量也远远高于其他县区,所以在统筹旅游区域联动上,应该做大做强市区红色游,然后利用市区的黄金平台推介其他县区的精品红色旅游资源,例如志丹县旅游局就在延安火车站出站口打着“红都志丹”的旅游推介广告牌。
除此之外,各县区应学习市区红色旅游成功经验提高自身旅游服务质量。
其次,要以延安市区为轴心,将红色旅游线路辐散开来,建设市区到各县区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快捷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延安处于陕西省“三纵四横五辐射”公路网络北线枢纽中心[2],境内有包茂高速、兰青高速十字相交,西北东南走向的吴-延-川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建设,延安火车站每天共有15.5对列车停靠,航运方面,现已开通了延安到北京、延安到西安、延安到重庆的往返航班。
发达的交通网络可以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赴延旅游,境内完善的交通网也为设计红色旅游线路提供了更多选择。
根据学者对国内主要红色旅游城市——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广安、延安六城市市场竞争形态分析得出,延安归于红色旅游城市的明星市场[7],旅游市场占有率大,增长速度快是延安发展红色旅游的两大优势。
就延安而言,市区红色旅游就是明星市场,以市区为轴心,利用通往各县区的高速公路,国道,省级公路的便捷优势,将市区游客快速输送到各县区精品红色旅游景区,如瓦窑堡会议旧址,吴起镇革命旧址,谢子长烈士纪念馆和刘志丹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点,增强各县区旅游资源对市区游客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