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 玉米生产概述 玉米生产发展简史 玉米又名玉蜀黍,苞谷、玉茭、棒子 玉米的栽培历史约有4500-5000年,是一个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并认为墨西哥是玉米的起源地,从1496年以后才逐渐传入世界各地。 我国栽培玉米有460多年的历史,从国外传入我国应在16世纪前期或中期,又确认玉米于1511年以前已传入我国。传入和扩散的途径是先沿海后到地各省。省是我国重要的生产玉米省市之一,种植玉米的历史也较长,《稷山县志》早在1602年已有记载,距今至少有近400年的栽培历史。 1、 玉米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我国的粮食作物各类很多,但也主要是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这三大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粮食的73%和85%。因此提高玉米的生产是保证全国和全省粮食持续稳定增长,发展养殖业和有关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玉米是高产作物 玉米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玉米的干物质产量95%以上都是依靠叶片在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由于玉米是一种碳四作物,其呼吸作用消耗的干物质少,而光合效率却比较高,一般比小麦、水稻等作物的净光合效率高出2-3倍,因而,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世界三大作物单产的最高记录是:水稻亩产1029.45公斤,小麦亩产达1013公斤,而玉米亩产则可达1554公斤,居三大谷类作物之首。近年来高平也出现了不少高产记录,建宁乡玉米亩产达到1000公斤。 (2) 玉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玉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籽粒中平均含淀粉72%,蛋白质9.6%、脂肪4.9%、糖分1.58,另外还含有1.92%的纤维素和1.56%的矿物质。玉米籽粒中脂肪含量较高,高于面粉、大米和小米,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略低于面粉及小米,而且在玉米籽粒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尤以硫胺素和核黄素较多,单位重量的发热量也较高,超过了大米和面粉。 (3) 玉米是高产质优的饲料 玉米被誉为“饲料之王”,每100公斤玉米籽粒的饲用价值相当于燕麦118公斤、高粱110公斤、大麦115公斤。因此,玉米是近代世界上用于生产肉、奶、蛋、鱼等畜产品和水产品重要的饲料来源。 (4) 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玉米淀粉工业;玉米榨油工业;玉米酿造工业;玉米医药工业;食品加工工业。 (5) 玉米的其它用途 玉米茎秆可以制造出很好的纤维素,人造丝、纸、电气绝缘材料和化学胶板等;玉米果糖的穗轴和茎秆还可以制造软木塞,黑色火药、电木、漆布、人造胶水等,也可以从中提取高级塑料的重要原料――糠醛。玉米的花丝和苞叶可用作包装和填充的良好材料,苞叶还可编制各种各样的出口工艺品。由于玉米产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用途广,在作为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发展玉米生产、提高玉米产量水平、对增产粮食、促进畜牧业发展,以及轻工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玉米种植区划 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黄河流域中游左侧,跨越34.34---40.43N,111.15---114.33E,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地势起伏较大,玉米气候资源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纬向)和垂直地带性。从北到南依次为温凉,温和及温暖作物带,为了因地制宜,趋利避害,采取措施发挥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因素的优势,挖掘玉米的生产潜力,将全省分为三个种植生态大区,即:北部春播早熟玉米区;中部春播中晚熟玉米区;南部夏播中、早熟玉米区。我市属中部春播中晚熟玉米区,生态条件:海拔高度一般在600---1100米左右。年平均温10.2度。无霜冻期170---180天,大于10度的积温3200度,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度的初日在17/4----22/4。安全生育期165天,能满足中晚熟玉米对热量的要求。光照较为充足,日均温大于10度期间日照时数为1400小时左右,能满足玉米对光照的要求。全生育期降水561.7毫米。土壤类型为石灰型褐土。土壤除缺磷外,其余基本满足玉米中高产的要求。 二、 玉米生长发育规律 1、 玉米的一生 (1) 玉米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玉米的生育期是指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不同品种生育期相差很大。一般在100-140天左右。特早熟只有60-70天,最晚熟可达160-200天。玉米的生育时期指的是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开花期、抽丝期、成熟期。 (2) 玉米的生育阶段 玉米从种子萌发到种子形成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苗到拔节称苗期阶段,包括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过程。 第二阶段:从拔节到抽雄开花称穗期阶段,是决定果穗大小,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第三阶段:从抽雄开花到籽粒成熟称为花粒期阶段,籽粒大小、籽位重量、产量高低是由这一阶段决定的。 2、 玉米生长的环境条件 (1) 玉米对温度的要求 玉米在系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喜温特性,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温度。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以及不同器官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生产上,一般小以5-10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通过10-12摄氏度为播种适期。玉米不同生育阶段要求的下限温度是:播种—出苗6.5---9.5度,拔节----抽雄14.6度,抽雄---吐丝18.2度,各生育阶段要求最适温度是 播种期10-----12度(地温),苗期15----18度,拔节期18度,抽雄开花期26-----27度(低于17度不能开花授粉),灌浆成熟20----24度(低于12度或高于24度都不利于灌浆),低于11度成熟推迟。 (2) 玉米对光照的要求 玉米属短日照作物,玉米大多数品种的临界日照长度为14.5-----15小时,玉米不同品种对光周期反应敏感程度不同,目前省推广的多数单交种为半马齿型品种,对光周期反应不太敏感。一般认为,玉米的光补偿点为300---1800勒克斯,光饱和点在10万勒克斯以上,在田间自然光照下无光饱和点,在正常光量围,随光照强度的增加,玉米光合强度也成比例增加。另外,玉米叶正面与叶背面照光后,光合强度无明显差异,因此,紧凑型直立叶型品种叶片两面均能受光,因此,其产量高于平展型品种,为高光效的主要特征之一。 (3) 玉米对CO2的要求 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物的主要原料。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条件下,玉米光合强度主要受制于大气中的CO2浓度,玉米的CO2补偿点为1010-6,CO2饱和点为800—180010-6,自然界大气CO2浓度在300---35010-6之间,所以采取一定措施增加CO2供应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如根系呼吸和有机质分解产生的CO2,可供玉米植株下部利用。玉米冠层CO2浓度在一天中不断发生熟化。据测定,夜间和早晨浓度最高,可达40010-6以上,中午最低为25010-6以下,因此,在高产栽培中,如何创造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既透光又通风,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4) 玉米对土壤的要求 ① 土层深厚 玉米具有根层密、根量多,形成了一个深约1.5----2.0米,直径约为1.0---1.2米的庞大的须根系。只有活土层深,心土层厚,才能使根系生长良好,进而促进地上部生育健壮。 ② 疏松通气 土壤通气性是影响根系下扎的主要因素。据研究,土壤容重与产量呈负相关。一般要求中等肥力壤质土土壤容重在1.0---1.2克/厘米。 ③ 耕层有机质与速效养分含量高 在玉米生育期间,如何提高土壤对玉米发育所需的养分的供应能力,对获得高产稳产至关重要,玉米吸收的养分主要来自土壤和肥料。据试验,以施用N,P.K肥料的玉米产量为100%,则不施肥的玉米产量仅为60—80%,说明玉米所需养分3/5----4/5来自土壤基础肥力,1/5-----2/5来自施肥。据测定,北方地区玉米高产稳产地块所要求的土壤养分要求为,耕层有机质含量1.5----2.0%,速效N和速效磷大于30PPM,速效钾在150PPM,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能制成较高的水稳性团粒结构,从而提高土壤供肥能力。 ④ 土壤渗水保水性能好 各地玉米高产稳产田,由于土壤熟化,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水稳性团粒结构较多,耕层以入又较坚实。因此,熟化土层渗水快,心土层保水性能好,所以表土层以下常呈湿润状态,具有较强抗旱能力。各地高产经验是;很抓以土、肥、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深耕以加厚活土层,提高土壤渗吸能力;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持续能力,为玉米高产稳产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水环境。 三、 玉米需水需肥规律 玉米生产发育和产量形成所必需的光、温、水、气、养五大生活要素当中,光照、温度及二氧化碳主要依赖自然界提供,在玉米分布地区一般尚能满足,目前人类对它们的干预能力很小或无须干预;而玉米以水及养分的需要除自然界提供以外,还需一定的补充,才能满足生长发育和获得高产的需要,这就是施肥和灌溉。了解玉米需水需肥规律,进行合理灌溉和科学施肥,对于获得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1、 玉米需肥规律 (1) 玉米对三要素吸收动态及数量 在黄土高原旱地条件下,玉米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动态及数量变化规律。玉米对氮的动态吸收总体表现为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转慢的规律。玉米对磷的吸收规律,基本类同于氮素,也呈现前期慢、中期快、后期转慢的规律,所不同的是吸收最快时期比氮略有后滞。玉米对钾的吸收规律不同于氮和磷,在未进入籽粒灌浆之前吸收总量随着干物质的累积而增加,在之后却有部分钾离子返还土壤。总的吸收规律呈一抛物线型变化。在拔节之前吸收较慢,由拔节到灌浆处于快速吸收期并达到顶点,吸收峰值在灌浆之前,在灌浆之后由于钾离子流失而呈负增长,占物质百分数以在拔节和灌浆时为高,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