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耐张线夹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导则-河南

耐张线夹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导则-河南

架空线路耐张线夹数字射线检测技术
导则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2016年11月
前????言
本标准由国网河南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运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材料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朝华 庞凯
本标准2013年10月首次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架空线路耐张线夹数字射线检测技术条
件、检测方法和安全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架空线路耐张线夹数字射线检测,包括交直流电压
10kV-1100kV架空输电线路耐张线夹的液压质量检测。适用于架空线路耐张线夹
安装过程中安全质量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
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标准。
GB/T 19943 《无损检测 金属材料X和伽玛射线 照相检测 基本规则》
GB/T 19293-2003 《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验法》
GB 16357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50233《100-50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89《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5168 《100-50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质量及评定标准》
Q/GDW153-2006《100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X 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技术: 一种由射线接受/转换装置(图像增强器或成像
面板或者线性扫描器等射线敏感器件)和监视器来代替传统射线照相中的胶片得
到射线图像的新型无损检测技术。使用射线接受/转换装置将不可见的X射线转
换为数字或模拟信号,经过图像处理后显示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能提供有关
材料内部缺陷性质、大小、位置等的信息,按照有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缺陷等
级评定,即可达到检测的目的。
图像处理 image processing: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将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进行增强,以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和视觉效果。
影像对比度 image contrast:检测图像中细节影响与背景影像的灰度差。
空间分辨率:是数字图像中能够辨认的临近区域几何尺寸(微小细节)的最
小极限,也就是对影像细节的分辨能力。
密度分辨率:是图像中可以辨认出来图像视场中相邻区域密度(或灰度)差
别的最小极限,即它所表征的是对细微密度(灰度)差别的分辨能力。
系统分辨率 system resolution:系统显示细节的能力,用每毫米线对数
(LP/mm)来表示。
焦距 source-object:X射线焦点到工件的距离。
物探距object-detector:工件到探测器之间的距离。
4.
人员要求
从事X射线实时成像检验的人员,应根据安全规范通过登高作业考核,并需通
过本检验方法的技术培训后,方可进行相应的工作。
图像评定人员应能够辨别距离为400mm远的一组高为、间距为的印刷字幕,
评定人员的视力每年检查一次。
图像评定人员在评定前应对灰度分辨率进行适应能力的训练,要求在36个灰度
块中分辨出4个连续的变化。
5. X数字射线检测设备
X数字射线检测系统
X射线实时成像系统基本构成为x射线机、射线接收或转换装置、数字图像
处理单元和图像显示单元等。射线接收或转换装置包括图像增强器或成像面板或
者线性扫描器等射线敏感器件,其分辨率不应小于mm,推荐使用低辐射和带自
身防护的射线检测仪器,以提高检测效率。
检测试样
检测试样应为两根,采用检测对象同规格导线和耐张线夹,其中一根是完好
标准样,按照标准工艺制作,不得有任何压接缺陷。另外一根为缺陷对比样,其
导线压接区、钢芯压接区和防滑槽压接区设置压接不良缺陷。
图1 对比试块
检测工装
检测工装可以高空吊挂,整体重量不能超过20Kg。具备自动定位焦距和物
距地装置。引流板侧工装边沿距离成像区域边沿不得大于100mm。
检测环境
环境温度范围:(5~35)℃,相对湿度≤80%。
5.
检测方法
6.1 射线方向
射线透照方向垂直于导线,可以单次透照,也可以多次透照优,应选用较小
的成像角度减少不同区域图像变形。
散射线屏蔽
可以用铅屏、铅光珊、滤波板屏蔽散射线,优先推荐采用窗口铝合金滤波板
去除低能散射线。
标记
沿导线侧面纵向放置铅尺,并不得遮挡主要观测对象。
6.4 透照方式
导线压接区域、钢芯压接区(必压区)、防滑槽压接区必须进行检测。
图像处理和观察
显示器分辨率点距原则上不大于成像设备点距。图像观察在光线适合的环境
内进行,不得有干扰观察的强光,电磁干扰等。
6.
检测评定
检测缺陷分为欠压、过压、变形三种。
防滑区必压,防滑槽内必须填满,长度不能小于80mm。
钢芯压接区必须平直,并呈现六边形。
钢芯铝绞线压接区域铝合金和钢芯之间不能有不允许存在连续的空隙。
7检测数据存储
检测原始图像不得更改,应存储在可以长期保存的媒介中,至少有一份数据备
份,并保证数据完整性。
数据由施工单位、业主单位和技术监督单位分别保存,检测数据保存期限不得低
于10年。
经过数码处理的图像,由合同双方约定存储方式和年限。
8.检测记录
检测记录应包括项目名称、工件名称、工件型号、射线机型号、成像板型号、
透照电压、检测焦距、物探距离、检测结果、图像文件名称、检测人员、人员持
证、检测时间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