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转炉炼钢流程优化和技术创新
一 转炉制动化炼钢
1 项目的提出及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生产出高纯净
度、高质量品种的需要,采用自动化炼钢技术已成为现代化炼钢的重要保证。转
炉炼钢自动化技术是利用副枪检测出转炉吹炼过程某一点的温度、含碳量,通过
模型进行动态调整,达到准确控制吹炼终点碳和温度的目的。按照新钢公司建设
成具有现代化炼钢技术的钢铁企业的指示精神,为实现科学炼钢,达到稳定操作、
降低消耗、提高质量、满足新钢生产精品板材的需要,决定在210t转炉增设副
枪及自动化炼钢系统。并成立了专人负责的副枪工程师站,工程师站的技术人员
查阅了副枪及自动化炼钢有关技术资料,调研了国内武钢、宝钢等单位引进的副
枪炼钢情况,经过多次专题讨论研究和比较,认为:由于与国外的条件不同,武
钢副枪及自动代炼钢系统,经多年改进和软件二次开发,使用效果好。我公司与
武钢冶炼条件相近,新钢与武钢合作开发,走国内自主集成创新之路,提高应用
效果,尽快实现自动化炼钢的目标,为实现副枪及自动炼钢国产化创出一条新路。
2项目的主要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有如下几点:
(1)炼钢工艺模型自适应研究,根据新钢条件选择确定炼钢模型编程思路与
方法,确定钢种冶炼方式、熔剂系数、边界条件、温度校正系数等主要工艺参数;
(2)优化计算机炼钢的吹炼模式(枪位曲线、顶吹供氧及复吹模式、根据氧
步的加料方式等),进行转炉终点控制及低磷吹炼模式研究;
(3)修改一级机氧枪HMI画面和相关PLC程序,建立吹炼阶段各类信号的
准确采集与传输,实现按氧步控制吹炼模式;
(4)修改辅料加料PLC程序,建立根据氧步控制的配料单、一级计算机自
动加料控制模式和自动控制模式;
(5)进行炼钢静态、动态二级模型编程及改进,实现转炉二级系统与炼钢
MES及其他相关的二级、一级系统间的数据交换。
(6)强化原材料管理,对废钢进行分类。强化计量管理,建立和完善计量和
校验管理制度,以及制定相关工艺过程操作岗位作业指导书。
3节能减排目标
使用炼钢自动化技术后,由于终点控制稳定,后吹率大幅度减少,可节约氧
气消耗,转炉吹炼用氧量平均降低0.85Nm3/t合格铸坯。在相同钢种及铁水条
件下,采用炼钢自动化技术后,能改善化渣操作,提高石灰利用率,石灰消耗降
低约1.64Kg/t。因终点控制稳定,后吹大幅度下降,同样终点碳条件下,钢中
氧含量降低,合金吸收率提高。节约SiMn合金0.24kg/t钢;SiFe合金0.06kg
/t钢;铝铁0.09kg/t。采用副枪自动化炼钢后,可实现直接拉碳出钢,冶炼周
期缩短,这样可减少热损失,在相同废钢消耗下,可多用球团矿6kg/t,可节约
钢铁料3.28kg/t;吹炼稳定,喷溅减少,烟罩和炉口粘钢粘渣减少,可节约钢
铁料消耗0.3 kg/t。
二 转炉负能炼钢技术
1 项目的提出及意义
钢铁生产必然消耗能源、资源,但在生产消耗能源、资源的过程中,通过转
换、再造,同时又产生了另一种能源、资源,对这些能源加以利用,就是钢铁企
业节能降耗减排的重要举措。对转炉炼钢,当炼钢消耗的能源介质(电、水、煤
气和氧气等)和回收的2种介质(煤气、蒸汽)折算成标准煤的差值为负时,炼钢
工序就实现了负能炼钢。炼钢工序实现负能炼钢不但可以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
本,增加企业的效益,而且它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新钢公司目前有三座110t及二座210t转炉,目前负能炼钢水平偏低约-0.23
标煤/t钢,在当前钢铁企业生产用原材料持续飞涨,而产品价格下跌的形势下,
企业利润锐减。因此为了改善这种不利局面,公司提出了进一步强化转炉负能炼
钢的效果,来降低炼钢成本,缓解成本上涨及产品价格下跌给企业带来的压力,
同时,通过负能炼钢水平的提高,提高企业资源循环再利用水平,并对企业实现
清洁生产意义重大。
2项目的主要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改进现有的煤气回收系统,提高转炉煤气回收水平研究;对煤气回收控
制系统进行研究,以使煤气回收达到最大化;提高回收煤气的质量研究,以提高
利用效率。
(2)降低转炉工序能源介质消耗研究:二次除尘风机运行参数优化,实现节
电,同时保证转炉煤气回收效率;优化氧枪喷头,降低氧气消耗,并对适宜的氧
压、瞬时氧气流量及氧枪高度进行研究,以提高氧气的利用效率。
(3)提高转炉蒸汽回收及利用的措施研究:优化锅炉设计,提高蒸汽压力和
品质;真空精炼应用转炉蒸汽的工艺开发及优化,以增加炼钢厂本身利用蒸汽能
力;低压蒸汽发电技术研究,拓展转炉蒸汽的利用范围。
3节能减排目标
第一目标,能耗-5标煤/t钢,煤气回收率达142 m3/t钢,蒸汽回收量达120kg/t
钢,排放烟气含尘量15mg/m3,第二目标,能耗-9.8标煤/t钢,煤气回收率174m3/t
钢,蒸汽回收量达167kg/t钢,排放烟气含尘量10mg/m3。
三 铁、钢工序刚性一罐制
1 项目的提出及意义
“一罐制”也称“一包到底”,是国际钢铁业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铁
水供应技术,在国内仅极少数特大型钢铁企业在应用,其核心技术就是高炉出铁
及铁水运输、炼钢车间铁水脱硫及向转炉兑铁水,均使用同一个铁水罐,中途不
倒罐。高炉出铁后,由机车将铁水罐运至炼钢加料跨,再由行车直接吊至炼钢区
域进行脱硫及冶炼,省去了铁水倒罐工序,不仅可减少倒罐带来的铁水温降,还
可避免因铁水倒罐而带来的烟尘污染,有利于清洁生产和保护环境。
新钢公司一铁和二钢生产厂区相邻,具有采用“一罐制”的天然条件;因此,
在“一罐制”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提出了“刚性一罐制”,用电动平车取
代了机车运输,取消了备用罐,各个生产工序间均采用刚性连接,如此能大大提
高了生产工序连接效率,保持了生产节奏的稳定结构,车间布置也更加紧凑,实
现铁钢流程的动态匹配和有序运行的高效化。
2项目的主要内容
(1)“刚性一罐制”工艺路线研究及优化;
(2)“刚性一罐制”运行模式研究及优化;
(3)“刚性一罐制”钢铁界面接口研究;
(4)特钢用钢水“刚性一罐制”研究
3节能减排目标
“刚性一罐制”能省去了铁水倒罐工序,减少了鱼雷罐车和混铁炉装置,大
大降低了烟尘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设备投资及维护建设约1536万,
此工序的烟尘排放量建设到0.1kg/t钢。另外可大大减少倒罐带来的铁水温降,
使铁水温度提高30~50℃,仅此一项,就可为企业每年节约标煤3万余吨,降低
生产成本数千万元。
四 转炉炼钢包温温降控制
1 项目的提出及意义
钢包作为炼钢过程中的容器及载体,在炼钢厂中运行状况对钢水温度的控
制、衔接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钢水温度的影响是炼钢一连铸生产过程的一
项重要工艺参数。通过对钢包温度控制的研究,能够有效的控制钢水温度,合理
安排钢包的周转及烘烤,降低煤气消耗,并通过此研究,对钢包运行过程进行深
入的分析,建立了钢包运行过程的物理模型,为炼钢过程钢水温度衔接优化提供
指导。
2项目的主要内容
(1)钢包运行频率及运行过程的优化;
(2)钢包周转对温度影响研究;
(3)优化钢包烘烤制度研究;
(4)提高红罐温度研究。
3节能减排目标
加快钢包周转能够降低钢包周转时间,能减少约38℃钢水温度损失,吨钢煤
气消耗降低了0.02GJ,吨钢工序能耗降低约0.6kg标煤。
四 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共计需求经费: 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