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辫状河三角洲单砂体刻画与剩余油研究

辫状河三角洲单砂体刻画与剩余油研究


一、单砂体刻画的必要性
单砂体就是被第5级成因地层界面所分隔的油
藏级地质体。单砂层为限定单砂体的时间地层单元,
能建立油藏级对应关系。 碎屑岩单砂层沉积序列由砾岩、砂岩、粉砂岩 及与之有成因联系的泥质岩组成,砾岩、砂岩、粉砂 岩构成的岩性体就是单砂体。
二、精细成因地层格架构建
二、精细成因地层格架构建
新方法
多学科 一体化
地质认识
开发初期
开发中后期
单砂体
一、单砂体刻画的必要性
单砂体刻画的目的意义
单砂体精细刻画是以下7个方面研究的基础:
1)储层各向异性精细描述 2)沉积成因单元的类型及展布规律研究
3)储层渗流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
4)油水运动规律分析 5)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6)合理井距优化
7)深部调驱及提高采收率措施的比选
辫状河三角洲单砂体刻画 与剩余油研究
一、单砂体刻画的必要性 二、精细成因地层格架构建 三、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微相分析 四、轻质油藏剩余油分布
一、单砂体刻画的必要性
1. 二次开发是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阶段和战略
600m
500m
大庆油田基本开发流程:天然能量→早期注水→分注分采→ →主力层提液→层间接替→主力层三采→二三结合(ER=51.9%)
沉积物供应 (Sediment Supply) 的比值(A/S比值)变化来反
映地层层序的形成。
Base Level is a Potentiometric Surface
In fin itely Ef icient f Sedim zone of net lo ss ass/time) zo neo fn t ad ditio e n zone of n et loss
基准面与基准面旋回(Base level cycle)
基准面与基准面旋回(Base level cycle)
(郑荣才,2001)
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
相分异原理(Facies differentiation)
0 1
A/S 标尺
随A/S比值变化的不同三角洲类型及其相组成的变化(Cross,1999)
老油田二次开发提高采收率潜力 ① 完善水驱提高采收率 ② 深部调驱提高采收率
③ 转换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 ④ 驱油效率的增大提高采收率
一、单砂体刻画的必要性
二次开发关键共性技术
单砂体精细刻画技术 剩余油表征技术 层系重组优化技术 井网井距优化技术 注采技术政策优化技术 深部调驱技术
区域地质背景分析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
等时地层格架构建
单砂层成因地层格架构建
二、精细成因地层格架构建
1. 区域地二、单砂体刻画关键技术流程
1. 区域地质背景分析
侏罗纪时期,吐
哈盆地台北凹陷为坳陷 型“碟形”湖盆,盆地
底形相对平缓,水体相 对较浅,且南浅北深。
高含水老油田是油田开发的主力
中国石油高含水老油田(含水≥60%)开发储量占 77.5%、原油产量占73.1%。其中特高含水油田(含水 ≥90%)原油产量占总产量的40%。
100 80 60 40 20 0 开发地质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 原油产量 77.5 64.8 73.1
含水划分标准
比例,%
一、单砂体刻画的必要性
一、单砂体刻画的必要性
Alateral-accretion deposits 4 m thick,resting on a major fifthorder surface and capped by a gradational fourth-order surface
一、单砂体刻画的必要性
(据中国地质大学沉积盆地及沉积矿产研究所,1991年)
一、单砂体刻画的必要性
岩性体界面级次(A.D. Miall)
2级界面:上下岩相有变化(与1级界面的区别)。
一、单砂体刻画的必要性
岩性体界面级次(A.D. Miall)
5级界面一般为平至微向上凹, 以冲刷-充填地形及底部 滞留砾石为标志。如:大型河道及河道充填复合体等大型砂 席(major sand sheet)的界面。
De po s
Land Surface
ition
Bypass
Erosion
Equilibrium Position
Base-level Surface
Equilibrium Position
storm wave base
Potential Gradient
+
0
-
Elev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base-Level surface and physical surface
二、精细成因地层格架构建
温 吉 桑 辫 状 河 三 角 洲 分 布 图
(据李文厚,1997)
二、精细成因地层格架构建
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能够反映地层沉积成因,构建精 细成因格架,并且能够精细预测储层的展布。 经典层序地层学总结控制层序形成的四大要素:构造沉降、 海平面变化、沉积物供给及气候。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通过可容纳空间(Accommodation)与
开发方式优化转换技术
注采工艺配套技术
一、单砂体刻画的必要性
2. 油田开发中后期单砂体刻画切实可行
目的任务 研究重点 静态资料 流体分布 产能建设 主力油层/开发层系 岩心、钻井资料少 油水层分布明确 压力系统有规律 动态资料 井网井距 少量试油试采 基础井网、井距较大 粗略概念模型 提高采收率 单砂层/井组 地震-测井-岩心丰富 流体饱和度场复杂 流体压力场变化大 大量动态及监测资料 井网加密、井距较小 储层结构复杂 动静结合 新技术
一、单砂体刻画的必要性
3. 单砂层与单砂体的界定
胜利油田(李兴国)认为单砂层是在一个不断演变的 沉积环境中,一个特定的沉积周期从开始到终结的全部沉积。
大庆油田研究认为单砂层是河流一次连续侧向迁移过程
中以及三角洲分流河道连续向前推进过程中所沉积的旋回层, 可在油田范围内进行追踪对比。
单砂层为描述性定义,实际应用操作的难度较大。
二、精细成因地层格架构建
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
7Ma±
温 检 井 高 分 辨 率 层 序 地 层 分 析
3-1
二、精细成因地层格架构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