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全面推进全县校务公开工作--在全县校务公开工作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全县校务公开工作大会,主要是回顾总结近几年来我县校务公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明确今后几年我县校务公开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与要求。
下面,我根据局党委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全面启动,稳步推进,近年我县校务公开工作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我们从实践xx的高度,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精心组织实施,整体稳步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坚持“三过硬”,强化了校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建立了过硬的班子。
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书记为组长,纪委书记和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的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有全体党委成员,各科室负责人。
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校务公开工作进行科学规划、统一指挥。
为使校务公开不流于形式,落到实处,局领导小组还择优选聘了3位监督员,及时检查和监督全县推行校务公开工作的情况。
大部分的县直学校和乡镇联校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积极开展了校务公开工作。
过硬的班子做出了过硬的表率,局党委先后在局机关干职工大会、基层教育行政干部会议上号召大家“当开明领导,办公开校务,做清白干部,树良好形象”,结合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范办学行为评估活动,响亮提出全系统“人人都是教育形象,个个都是教育环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做到了行政不打条子,用餐不下馆子,下乡不带钓子,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机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局党委的影响和号召下,一大批县直学校和乡镇联校,坚持诚信治校,力行校务公开,明明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为广大师生做出了榜样。
通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县基本形成了以校务公开为荣,争做校务公开表率的工作局面,树立了廉政为公、勤政为民的良好风气。
二是实行了过硬的管理。
首先是建立健全了公开制度。
以制度管人管事,促进拓展延伸。
县教育局机关带头,印发《xx县教育局政务公开指南》、《xx县教育局机关管理制度》,使县教育局机关政务工作有章可循,使机关干职工行政有规可依,方便了群众办事,规范了机关施政。
各县直学校、乡镇联校也健全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得到了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同。
其次,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关注的事项,督查落实公开效果。
近年来,我们抓住了涉及权力运用的关键部门、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突出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与师生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重要事项,从内容和形式上重点加以公开,对群众直观、方便、实用地查询和了解学校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落实了过硬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领导。
推行校务公开以来,教育局党委带头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具体情况,讨论解决实际问题,明确了校务公开的目标任务,制定了切合我县实情的校务公开《实施方案》。
教育局纪检监察和教育工会加强了对这一工作检查和督促,县教育工会还将其纳入了对各基层工会的年度目标管理。
其次是加强调研。
我们多次组织专人深入基层,结合年度开展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划办学行为评估活动,进行专题调查研究,了解干部和师生对办事要不要公开、怎样公开、怎样深化公开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县教育局向县级几大家领导、县直科局、乡镇和社会各界发出征集对教育的意见函800多件。
根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其整理归纳为158条,其中如干部任用、职称评定、晋职晋级、三优学生评选、招生考试、学校财物收支、大宗物件采购和基建招投标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有70多条。
收到这些意见后,我们在局党委会上,局务会上,科室负责人和县直学校乡镇联校负责人大会上分别反馈,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相关乡镇联校、县直学校、教育二级单位、机关各科室下发了整改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要求。
第三是抓住关键。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校务公开的六个关键环节,实现了“四个结合”。
六环节即办事权责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纪律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结果公开。
四结合即实行校务公开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相结合、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相结合、与依法治校相结合。
“六环节”、“四结合”的具体实施,确保了我县校务公开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过硬”全面实施后,各单位都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了校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我县的校务公开工作形成了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的工作制度,实现了从无形到有形,从无序到有序,从隐蔽到公开的深刻变化,取得了比较好的工作成果,校务公开变得面宽了,点多了,落实了。
在工作中,绝大多数学校都做到了要求严格、操作规范,工作作风也有了明显改进,接待师生、群众办事基本上实现了随到随办,急到急办,特事特办,2、落实“三监督”,推进了校务公开的民主管理一是发动群众监督。
首先是创造条件,引导群众督监。
不少学校想方设法引导广大师生廓清认识,消除了以往对校务公开的偏见,实现了态度上的三个转化:即由原来认为是领导的事,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转化为现在的积极参与;由原来认为是形式主义转化为现在的真心认可;由原来是更多的关心自身利益转化为现在关注学校的发展。
从而把广大师生吸引到校务公开中来,加大群众监督力度。
其次是阳光作业,便于群众监督。
一部分学校已经实行了“三挂牌”:即挂牌办公、挂牌上岗、挂牌收费,以便接受群众的直接监督。
第三是拓宽载体,服务于群众监督。
不少学校在这方面有好的举措,设立了举报电话、投诉窗口、意见箱,由纪检监察人员及时收集,行政人员妥善处理。
建立了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家长委员会等校务公开形式,群众反映好。
二是开展评议监督。
首先是聘请评议员进行监督。
近年我们结合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范办学行为,聘请了三位特聘评议员定期深入到全县各中小学,广泛听取了校务公开方面的意见,召开了科室负责人和县直学校、乡镇联校负责人分别参加的评议会;通报了情况,表彰了先进,发现了问题,研究制定了改进措施。
其次是对部分学校实行了校务公开考核评估制度,从领导重视、制度建设、廉政机制,到民主管理、干部评议及档案资料六个方面,全面评价校务公开工作。
三是强化跟踪监督。
推行校务公开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围绕关系全局,又容易产生以权谋私的事项,如干部任用、招生考试、发票开支等,由工会、纪检、监察人员下基层对公开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实行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跟踪监督,将监督窗口往前移,监督重心往下移,排除了校务公开运行中的内外干扰,落实了教职工民主参政的权利,确保了公开事项真实可靠,加大了师生对行政领导的监督力度,从源头上杜绝了腐败。
随着管理的优化和监督的加强,过去机关和学校存在的“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明显改观,笑脸接待、热情服务、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已成为全系统工作作风的主流,校务公开已逐渐成为了我县学校的行政习惯,成为学校工作的必要环节,文明管理的显著标态。
3、落实“三促进”,提高了校务公开工作的整体效益一是促进办事公开,提高了办事效率。
实行校务公开后,全县教职工掌握了有关政策和办事程序,在实践中就能有的放矢地作好思想准备和行动准备,办事就顺畅得多。
例如原来我县教师的职称评定,因为要求晋级的教师不熟“套路”,盲目申报,申报材料缺这少那,白白跑了一些冤枉路。
近年校务公开后,对象确定一步到位,材料完善一步到位,过去要用半年以上时间才能办妥,现在最多用三个月就办好了。
同时,县教育局将高级职称评聘入围对象在xx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予以公示,接受举报与监督。
职评办事公开,群众对晋升对象心里有底,避免了部分教师的疑虑、猜忌和纠缠,减少了思想阻力,老师们心平了,气顺了,自然也就劲足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促进廉政建设,提高了社会信度。
推行校务公开工作,对学校行政干部的权力运用是一种有效的约束,有利于防止少数人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索拿卡要,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有利于消除产生腐败的土壤,推动廉政建设。
往年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时,我们经常收到反映学校领导和教师收受学生家长的钱物、评定不公等现象的信访,今年全系统公布了“三好”、“优干”的评选办法和程序,实行评选全过程公开,得到了群众的信服,没有收到一封举报信件。
三是促进校风建设,提高了教育形象。
实施校务公开后,部分学校办事机构示意图上了墙,办事依据上了墙,办事条件和程序上了墙,办事结果上了墙。
所有的软件和硬件在广大师生面前一览无余,公平公正办事已成为学校领导的行政习惯,这对于学校行政干部来说,是一道紧箍咒,至少能保证自己不犯原则错误。
对教职员工来说,是盼望已久的“阳光”,学校教职员工在这样的“阳光”下工作,自然能遵守职业道德,恪尽职守,自然能热情高涨,心平、气顺、劲足,校园中原有的种种问题和矛盾逐步化解,和谐校园初步建立,教育形象稳步提升。
因此,推行校务公开工作促进了学校作风建设,改善了教育形象。
回顾近年来的校务公开工作,我们始终站在实践xx的高度,本着“巩固、深化、创新、提高”的原则,逐年加大了校务公开工作力度,极大地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了群众监督,加强了廉政建设,密切了校群关系,优化了育人环境,促进了改革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保证了重大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教育形象的进一步提升,xx年、xx年两年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评估,我们都是优秀单位,这充分说明我们已经办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一是有的学校校务公开工作随意性较大,公不公开,怎样公开都听由一把手裁决,校务公开成了校长的“传声筒”和“表扬栏”;二是工作实效性不强,个别学校的校务公开被变脸为做形式化的招牌,搞闪光点的展示;三是功利思想作怪,公开内容单一,对成绩公开有余,对问题避之不及。
有的学校对单位领导决策失误的交待,对阴暗面的暴露等方面,在公开中要么一概回避,要么涂脂抹粉,不见庐山真面目。
这些问题使某些学校的校务公开变成了“校雾公开”,“尴尬公开”,“带着脚镣跳舞的公开”,在系统内和社会上造成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局党委认为:如此种种问题至今不同程度存在的原因,一是认识不够到位,二是管理不够有力,三是操作不够规范,四是制度不够健全,五是发展不够平衡,六是监督不够有效。
因此,从全局的高度看,进一步改革和深化校务公开,促进我县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势在必行的工作任务。
二、巩固成果、创新形式,明确当前我县校务公开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我县校务公开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xx为指针,以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创建和谐校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民主办学,依法治校,紧紧围绕全县教育改革的发展大局,巩固已有成果,不断创新形式,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事公开的水平,使学生、教师、社会各界在了解的基础上增进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增进支持,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感,确保政令畅通,维护学校稳定,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同促进我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