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外阅读 放飞学生自由飞翔的翅膀

课外阅读 放飞学生自由飞翔的翅膀

课外阅读放飞学生自由飞翔的翅膀
文山市秉烈中心学校沈志能精读、精讲、精练,多年来我们在课堂上虽做不到炉火纯青,但已做到了让人无可挑剔的境地了——学生们能读会听、能讲会做。

但在高分的喜悦中,我们没想过:我们传统的阅读教学在无形中不知磨灭了多少孩子们阅读的灵性,桎枯了多少天真的思想。

因为我们已习惯了把学生禁锢在学校的课堂教学、家庭的作业与电视和社会的电子游戏的泥潭里,学生们闻不到野外泥土的芳香,看不到课外读物那宽广的世界、感悟不到课外世界跳跃的思想。

一个学期薄薄的一本课本,知识和信息毕竟有限,学生的生活空间与阅历也不怎么丰富。

那么,怎样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智慧的光芒在学生的脑海中闪烁呢?如何践行2009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时说的“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呢?《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了小学阶段学生要达到上百万字的阅读量。

因此,减轻学生的课内外负担,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天地里,给学生天马行空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课外读物蕴涵着丰富的知
识、情感、文化因素,要使学生能自主的、带着激情、带着好奇心去阅读,阅读兴趣是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编辑李振村先生说得好:“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

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充满向上的激情,人才能热爱阅读,并进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因而,引导学生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收获读书的惬意,从读书中懂得人间的真善美、知识的力量、宇宙的奥妙。

兴趣从何而来?我是这样从简单的事情做起的。

首先,让学生谈自己敬佩的历史人物,我自己也列举部分名人,先介绍他们的事迹,再话锋一转,介绍他们的求学生涯。

通过分阶段性的交流,使学生明白这个事理:要成才,你必须要博览群书。

如:我给学生讲钱学森求学生涯和生平事迹,再谈到钱老回国时,要携带的书就有1600斤,学生听了都激动不已;讲了鲁迅、季羡林等等名人的博学多才和读书方法。

其次,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引导学生选择书报,在阅读中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避免学生接触到低俗的书刊,否则阅读结果将适得其反,伤害了学生们纯洁的心,误导了他们的人生走向。

师生都自由谈自己读书的感受,重点是教师谈自己读书的感悟、得失,以给学生启示。

最终让学生知道如何略读、如何精读,如何做读书笔记,应读哪些书,哪些书不能读,学会取舍,学会分
辨。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读物的选择中,我依照从短篇到长篇,从易到难,指导学生先看简单的优秀作文选、《十万个为什么》、《雷锋日记选》、中外优秀童话选、儿童文学、现代诗歌等等,再到《疾风落叶》、《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大部头课外书和文摘、报刊,取得较好效果。

再次,给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讲讲自己知道的传说故事,猜猜谜语,说说谚语,说说自己知道的历史、天文地理。

最后向学生解释,以上知识大多都是从我们身边和书本中来的,从而激发学生关注社会、观察生活、积极阅读的欲望。

如:学生看了电视剧《三国演义》,我就给学生提供了一本《三国演义》让学生传阅,对比电视与原著的不同,感悟古人的智慧,积累好词佳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

最后,以读带说,以读促写。

大量的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积累了学生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

读、说、写应是一个融合的、相互促进的有机体。

在阅读中,要鼓励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写读后感,讲述故事内容,论述自己观点,从而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为动手习作做了有机铺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读,学生肚子里有东西,写作当然就会信手拈来,水到渠成。

这样,学生有了写作收获的喜悦,也就有了阅读的成就感,两者相得益彰。

二,保证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
周而复始的课堂上的精讲精练,课外的强化训练,往往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扼杀了学生本应活泼、积极的天性,其结果适得其反,学生没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师生却都被弄得身心疲惫不堪。

减轻学生的负担,把课外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来搞课外阅读,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学生有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梦想。

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在他们自由的天空里无忧地飞翔。

搞好了课外阅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了课堂教学,也就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益。

当然,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避免学生的课外阅读走弯路,无头绪,无效益。

在这些过程中,我在搞好课堂阅读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不再布置课外作业,只要求学生制定个人和小组的课外阅读计划,参与和监督学生真正去阅读;在学生的阅读过程,鼓励他们,为他们提供条件,给他们解惑;协调科任教师、学生家长同学生的关系,使大家都关注和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

通过努力,学生们在平静、轻松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阅读,阅读促进了他们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鼓励和指导促进持久阅读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有了进步,有了收获,教师要肯定他们的努力和付出,适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向更宽更广的领域前行。

同时,教师也要做学生读书的榜样,带头读书,做学生课外阅读的朋友和解惑的老师。

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花工夫的,要持久
做好一件事情更要有热情与毅力来支撑。

因此,我们要经常提醒学生:阅读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体验,提高了我们的学习能力,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荡涤了我们的灵魂,阅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阅读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也没有功利的吸引,而是一种自觉的长久的行动。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并付出了行动,并且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那种不灭的内驱力,将不断催促他们积极、主动去阅读,持久去阅读。

课外阅读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没有阅读的世界,是一片没有生机与活力的沙漠。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每天不看看书都觉得不自在,多读书,读好书,拓宽视野,提高能力,为终身读书、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础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