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姓名:李志荣专业:2010级数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201040405157城市文化是城市社会成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具有地域性、聚集性、包容性与选择性、多元异质性、延续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这主要表现为: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塑造形象和提高品位;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形成的条件;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增强辐射力和整合力;城市文化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等等。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变化多端,含义复杂,民族性和历史性很强,感情色彩较重。
对于“文化”一词的确切含义至今仍然莫衷一是。
就其一般意义而言,“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是历史形成的,特定的社会群体所共同具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
文化说到底就是人化,是人类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是社会成员共同的文明素质和心理结构;是民族的集体智慧、集体性格;是凝结在社会成员中的核心价值、行为定势。
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的居住场所、生活方式和谋生手段发生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聚落的形态,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
城市是文化的摇篮,是人类文化的容器,是文化的舞台,是社会财富的集中地,又是文明的生成地和文化土壤,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创新地。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文化无所不在,城市本身就是一件杰出的文化产品。
城市是文化的体现,是文化在地理景观中产生的最清晰,最集中、最有意义的印记。
城市从本质上讲是人类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催生物,是人口密集的政治和军事上的集成物,是市民集居生活、进行活动、表达理念、传承文明的共同空间,是活生生的生命体相互依存、创意创业的动态平台。
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鲜明标志。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中指出:“古代的社区过于稳定,它墨守陈规旧俗,不愿采纳新的生活方式;如果古代人类有意突破这种保守社区的孤立和封闭状态,那么他对此问题能够找到的最好答案莫过于城市这一发明了。
”“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
”城市是人类文化积淀的物质形态,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聚集了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化特质的承载体。
在城市发展的长河中,城市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文化发展的历史。
城市兼收并蓄、包罗万象、不断更新的特性,促进了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文化的聚变和财富的积累。
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发达的社会文化。
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文化是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加深而产生的,是一种比村落文化更为高级的文化形态。
城市作为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特的文化现象,反映着它所处的时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伦理道德及宗教信仰等。
城市在不断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地域及不同时代特色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与建筑形式,亦即产生了城市文化。
就城市的发展史而言,“城市”这一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的范畴,它同时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形态。
城市文化存在于城市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中,城市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的记录:从最初的挡风蔽雨的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构筑物到今天越来越丰富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般的建筑群;从安全防御考虑的“城”到“匠人营国,旁三门,方九里”的气魄直至今天绵延几十甚至上千公里的城市群,无一不是随着人类自身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的。
关于城市文化概念界定,不同学者研究视角和方法不同,有不同的理解和描述,目前尚没有达成共识。
一般认为,城市文化是具有鲜明城市特点的一般文化。
它强调的是标志性的或者内在的价值,使城市充满朝气或者使其具有独特性。
这就是城市的文化价值所在。
城市文化作为一种价值概念,是城市具有的城市特点和文化模式,是物质与精神的结晶。
在综合不同学者对城市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可以这样来理解城市文化,即城市文化是指城市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人化”,即人与人、人与环境以及环境的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居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适应城市特点和要求的人工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是在更高社会层面上展示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城市生活,是城市社会成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
城市文化,就其内涵和外延来看,不完全等同于其他文化。
人造城市,城市造人。
城市和人共同造就城市文化。
宏观上看,城市文化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的文化范式,与城市对于社会、人类的意义相吻合,标志着一种社会体制下的文化语境。
从整体上来看,城市文化涉及三个要点:(1)城市文化是一种大文化的视角。
它不是单指某一特定城市的文化教育设施、人的知识水平、教育程度的狭义文化形象,而是包括了举凡某特定城市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总和所形成的整体景象。
(2)城市文化是一种综合认识的结果。
即主体整体对某特定城市客体的总印象。
它不是单个人的认识,也不是多数人对城市文化个别要素的认识,而是多数人对一个城市的总体认识结果。
它通过城市物质要素表达出来,又依靠个人而存在发展下去。
世界上绝没有存在于人的心灵之外的文化。
城市文化是人们衡量与评价各类事物的共同标准与共同规范。
它反映着某个特定区域某个特定阶段人们共同的意识。
(3)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内容。
他们是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
它们构成了城市文化管理体系的基本条件和组织架构。
由此可见,城市文化处在整个社会前沿最能体现时代特征。
城市能否成为诗意的生活环境,文化成为主要因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
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城市文化的本质所在。
文化是城市的基因,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实力。
二、城市文化的特征1、地域性。
人类的出现首先是分地域的,而且各个人群初期相互隔绝,因此也按照自身不同的方式创造了自己的文化,所以文化一产生便带有鲜明的地域性。
城市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逐步发展而成的,由于地理位置、生产生活方式等的差异,历史地形成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域文化又有着不同的特色。
从渊源上讲,城市的兴起是基于一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的,并由此影响到城市的功能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进而孕育出相应的城市观念和文化。
由于城市的地域特征,地域文化为城市文化铺上了第一层底色,城市文化既是由一定的地域文化哺育的,又有可能是一种主动的、富有特色的文化建设中,而称为地域文化的标志和典范。
作为地域的中心,城市承载着其所在区域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这是城市文化产生认同感、归宿感的基础,也是城市个性形成的根本原因。
城市文化来源于城市生活,来源于市民群众,是城市群体和市民的创造物,由于是不同城市的不同人群在不同时期所创造生长的,所以,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又具有丰富多彩的个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是城市应保存的有价值的文化内涵,是城市市民对本民族与本地区和本城市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及其载体的一种成熟的认同了的看法及行为表现。
地域性特征使城市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传承性。
2、聚集性。
城市文化是一种以城市为载体的文化形态。
而城市的重要特点或者本质特点是集聚。
城市不仅是人口密集的场所,而且也是产业、资金、技术和建筑物密集的场所。
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里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
英国学者K.J.巴顿也是从集聚的角度来定义城市的。
在巴顿看来,“所有的城市都存在着基本的特征,即人口和经济活动在空间的集中。
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城市是一个座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城市经济学是把各种活动因素在地理上的大规模集中称为城市。
”城市从其起源之初就是创造、传播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人类创造了城市,也创造了城市文化。
正如刘易斯•芒福德所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是人类文化的荟萃之地。
在城市积聚的文化有来自不同时代的文化(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和来自不同方向的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这些文化不仅在城市沉积,而且在城市融合、渗透和创新。
城市文化的集聚性特征,也表现在城市是各种文化资源的“集聚地”。
城市社会所拥有的文化设施是农村社会所无法比拟的。
在现代社会,城市不仅集中了各种文化设施和艺术精品,其中包括博物馆、展览馆、影院、歌剧院、文化艺术馆、城市空间设计、建筑风格极其精致的外部装饰要素,而且也集中了大学中学等教育机构以及研究所;不仅是各路文化人才的聚集地,而且也是各种思想流派、艺术流派的相互交锋、相互融合的场所。
总之,城市以其独有的向心力使人类的财富、信息、权力乃至全部生活方式都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汇集。
这个集中过程使城市文化更具社会化,它的涵盖面越来越大、凝聚力越来越强,这必然带来文化在城市的聚集和繁荣,进而逐步形成多民族文化特色。
3、包容性与选择性。
从古至今,城市文化一直显示出极强的包容性。
包容性是城市具有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信息化的世界里,没有一座城市能仅仅依靠其内部成员所创造并继承下来的(或引进的)单一文化样式生存与发展。
城市文化从其形成开始便表现出两重性特点,这一特点从此就再未消失过:它把最大限度的保护与最大限度的侵略动机融于一身,提供了最广泛的自由与多样性,而同时又强制推行一种彻底的强迫统治制度。
这种制度必将使城市选择适合于本身发展的或与之相近的价值观念加以利用,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文化。
4、多元异质性。
人类文化本来就是由多样性的文化组成,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存在又是人类社会的福祉,也是人类文化生生不息的生机所在。
城市从来就是各民族、各种文化相互混合、相互作用的大熔炉,新的种族、新的文化、新的风俗与新的社会形态就从这些相互作用中产生出来。
从文字记载的技术发明问世的时候,城市文化早已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历史,无法统计的发展历史长度使城市文化在不断的碰撞、融合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正如芒福德所说,当今时代的城市文化“正失去人的控制,正在被自身的过分丰富的创造力所淹没”。
城市是一个多种文化的共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