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①张完英(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福建建阳354200) 摘 要: 根据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内涵以及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征构成,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子是其资源空间因子,三港—黄岗山精华旅游线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空间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卡口作用,属于不完全游道;三港—黄岗山一线的日卡口承载力为1450人次Π天,年卡口承载力为359020人次Π年。
这一环境承载力可作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的环境承载量限制量。
关键词: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卡口容量法;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54(2007)04-0070-04Eco-tourism E nvironmental Bearing C apacity of Wuyi Shan N ature R eserveZH ANG Wan-ying(T 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M inbei V ocational and T echnical C ollege,Jianyang,Fujian,354200)Abstract: We measured the eco-tourism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of Wuyi Shan Nature Reserve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com ponent of eco-tourism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And the re2 sult shows that the limitation factor of eco-tourism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of Wuyi Shan Nature Reserve is its re2 s ource space factor.The Sangang-Huanggangshan tourism route has an apparent limitation in fluence on the eco-tourism environmental spacial bearing capacity of Wuyi Shan Nature Reserve and belongs to imcom plete tourism route.The pass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angang-Huanggangshan is1450pers on-time per day and359020pers on-time per year.And this bearing capacity can be used as the limit of the eco-tourism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of Wuyi Shan Nature Re2 serve.K ey w ords: eco-tourism;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pass capacity method;Wuyi Shan Nature Reserve一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及内涵目前关于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Eco-tourism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EECC))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笔者倾向于孙道玮先生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所下的定义:“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旅游地域单元(如旅游区、游览区、旅游点等)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包括游览、休闲、认知、探索等),在满足游客游览要求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甚至保护、改善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并使当地居民从旅游业中充分受益时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
”[1]可见,科学地确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及其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传统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区别:一方面,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着眼于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和改善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而传统旅游环境承载力着眼于发展当地经济,虽不破坏生态平衡,但生态保护目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开展旅游活动的旅游主体不同,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旅游主体是一般旅游者,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旅游主体是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者比传统的旅游者更具有环保意识,他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除了满足旅游需求外(如好奇),更重要的是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此外,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充分考虑到了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而传统旅游环境承载力在这一点上考虑相对不足。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以下内涵:(1)保护环境是生态旅游的前提,实现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生态旅游的目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则是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资源、人口、经济三者持续发展,在自然生态环境可承受范围之内的旅游环境承载力。
(2)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在当地经济实力允许范围内的旅游环境承载力。
(3)生态旅游对旅游2007年7月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ul.2007第32卷第4期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ocial Science Edition)V ol.32N o.4①收稿日期:2007-05-30 作者简介:张完英(1969-),女,福建建瓯人,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
者来说是有责任的旅游活动,因此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能够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能够保持良性循环的旅游环境承载力。
(4)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地方经济得到良性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地方文化得到保护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更好的保护、改善和发展的旅游环境承载力。
二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征及构成(一)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基本特征1、时空分异特征。
从时间分布上看,旅游活动具有季节性。
由于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当地居民的心理因子和管理的适宜性等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因此,由这些影响因子决定的资源空间承载力、经济承载力、社会心理承载力也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最终决定了上述承载力分量的“和”,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时间分布特征。
从空间分布上看,作为旅游环境承载力基础的自然生态环境,其生态恢复力、敏感性等特征存在空间差异,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心理也存在区域性差异,因此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空间分异特征。
2、静态与动态特征。
静态特征主要是由旅客进行某一游览活动所必需的停留时间决定的,在游览活动过程中,环境承载力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动态特征是指由停留时间的有限性和旅游区开放时间的无限性这一关系决定的,这一特征决定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段内可以达到可观的数量。
3、可控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并存。
按照人类活动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控制能力,可把影响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分为可控性因素和不可控性因素。
一般而言,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之中,资源空间承载力、社会心理承载力刚性大,弹性小,而经济承载力、环境管理承载力弹性较大,较易调控。
因此,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增长的瓶颈通常是资源空间环境承载力与社会心理承载力。
(二)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构成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不是个体概念,而是一个体系概念。
依据其影响因子可以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划分为以下四个基本分量:即旅游环境空间承载力、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旅游经济发展承载力、旅游地社会心理承载力。
图1 福建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示意图 三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测定(一)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限制因子分析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内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状况良好,生态环境优越。
区内各旅游景点在空间上呈离散型分布,方向、距离相差较远,各旅游区之间不会造成相互冲突或重叠,有助于游客的分流扩散,给保护区的旅游环境带来了相应的舒缓空间,因此生态环境承载量不可能成为本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子。
保护区位于闽北山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相对沿海城市较落后。
但武夷172007年第4期张完英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山自然保护区内蕴藏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深厚基础。
随着国民经济的深入发展,保护区可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实现社会经济的跨步式发展,为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赢得深厚的经济基础,因此社会经济因子也不是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限制因子。
鉴于生态旅游的开展会促进当地社区经济的发展,居民对游客和旅游活动持欢迎态度,社会心理环境容量也不可能成为武夷山地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子。
可见,只有旅游环境空间承载量存在着保护和开发的问题,有可能成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瓶颈。
有效地控制保护区环境空间承载量,不仅能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让游客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又可为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开发项目有“一心二区三线”,一心即三港休闲娱乐接待中心(保护区的管委会所在地);二区即大竹岚生态科普旅游区和桃源峪生态保健旅游区;三线指三港—黄岗山生态精华旅游线、皮坑—三港溪瀑民居旅游线和皮坑—中亚热带生态系统定位站科考旅游线。
其中,三港—黄岗山旅游线路是整个保护区旅游线的精华,绝大多数游客进入保护区的目的是为了登上华东第一峰,领略“华东屋脊”的风采。
因此,三港—黄岗山旅游线对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承载力起到了控制作用。
综合分析表明,决定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子是三港—黄岗山旅游线上的资源空间因子。
研究三港—黄岗山精华旅游线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港—黄岗山旅游线的时空划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时间变异性和空间差异性要求结合旅游区现况进行时空划分。
三港—黄岗山旅游线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旅游线路,游客进入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要登上黄岗山顶。
三港是九曲溪的源头,是保护区内各条旅游线路的中心枢纽,也是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服务中心。
在三港,游人可以参观自然博物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桐木教堂、茶艺馆、山艺馆、虎牛戏斗雕塑等。
从三港到黄岗山顶只有一条通行公路,全程约29公里,属不完全旅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