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压器优化设计系统构建
整难以通过简单的参数调整奏效,原因主要是因为
影响阻抗电压的主要参数铁心直径和线圈高度均是 通过经验公式求得 ,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因此本文 采用了基于专家系统思想的阻抗 电压调整的知识
库。 在推导每一个初始设计参数值或根据计算结果
径, 低压线圈匝数、低压导线线规、高 ( 中)压导 线线规、调压导线线规、高 ( 中)压、低压、调压 导线并数,叠数,高 ( 中)压、低压、调压线圈饼 数 ( 对于层式绕组,为层数) 。约束条件为:阻抗 电压的上限和下限,电流密度的上限和下限,负载
之间通过工程数据库作为中介进行数据传递,实现
了三种设计方式的互动。
C D系统总体结构如图 2 A 所示,工程数据库
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通过电磁设计子系统和结构设 计子系统的配合使用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设计 方案。性能分析子系统主要处理变压器设计中存在 的特殊问题 :包括突发短路动热稳定性计算 、空载 合闸励磁涌流计算以及动态温升计算等。
化设计过程应该是物理过程和数学过程的统一。 当前的变压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思路一般 有两种:一种是应用电子表格或其他计算工具制作 的一种可以替代人工计算的简单辅助设计软件,其
统设计的角度对各个设计模块的内核以及相互间的 联系进行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 对应于传统变压器计算机辅助 设计的三方面内容,本文提出了基于综合设计、类 比设计、优化设计三种设计方式构建电力变压器优 化设计系统的思路。综合设计主要是参照了传统变 压器设计综合的模式,但是增加了基于专家系统反 向推理机制进行方案自 动选择的功能; 类比设计也 主要是参照设计分析的模式, 基于工程数据库,可 以方便地对方案进行调整;优化设计基于当前广泛 应用的遗传算法,可以对方案进行 自 动寻优。本文 从软件设计的角度对一般变压器优化设计的模式、 对各个设计模块的构建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以一个
・ J 亨 ・ 公/曹
《 电气应用》 06 20 年第 2 卷第 4 5 期
电力变压器优化设计系统构建
李 郑清泉 励庆孚 钱虹凌 涛
(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7 0 4 ) 10 9 摘 要 基于综合设计、类比设计、优化设计三种设计方式构建 了电力变压器优化设计系 统。分析了三种设计方式的特点和相互间的联系,并以工程数据库系统为支撑,实现了各设计模 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将专家系统混合推理机制融合到综合设计模块中,并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实现 了 优化设计模块。三种设计方式配合使用,可以灵活、可靠地获得优化设计方案。并基于本文构 建的软件系统对一台 10 V三绕组电力变压器进行 了类比设计、综合设计和优化设计,结果表 1k 明了该软件系统的有效性。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优化设计 C D 遗传算法 专家系统 数据库 A
综合设计方案 类比设计方案 优化设计方案
图 1 软件设计思路框图
求的初始方案。本文初始方案确定的过程是在专家 系统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专家系统思想已经在电 机、变压器、电抗器等电磁装置辅助设计中得到广
()由综合设计模块人 口 ①经过综合设计得 2
泛的应用[ 6 本文在此不再对专家系统相关理 4] -,
系统的构成 、功能或计算方法 ,本文则拟从软件系
一 了 9 一
《 电气应用》20 年第 2 卷第 4期 06 5
电力变压器优化设计系统构建
铁心 直径、 够压线圈匝 线圈 数据・ 线线 数、 排线 导
规、绝缘尺寸、油箱和散热器尺寸等数据通过简单
调整后进行验算。
32 综合设计模块 . 综合设计的目的是得到符合国家标准和用户要
论进行分析。 变压器设计本身是一个根据设计要求来求得满 足设计要求的设计方案的正向推理过程, 用到了相 当多的专家知识,不仅体现在诸多经验系数以及绝 缘数据的选取上,在铁心选取,线圈排线,以及导 线线规选择上更是用到了很多的专家经验。下面先 对综合设计模块的几个主要部分进行分析 ,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分析专家系统思想在综合设计模块中的
表 1 电力变压器优化结果
参数 类 比设计
50 9 65 8 2. x 5 1 2
综合设计
60 2
优化设计
50 9 65 8
铁心直径/ m m 高压绕组匝数/ 匝
高压绕组导
63 2、
3 0 x . 5 1 0
23 . 6x . 1 8 1
线线规/ m m
( 两组合)
应用。
到综合设计方案。②由①得到的综合设计方案经过 类比设计模块得到类比设计方案。③由②得到的类 比设计方案经优化设计模块得到优化设计方案。④
由①得到的综合设计方案经优化设计得到优化设计 方案。⑤由③或④得到的优化设计方案经类比设计 模块调整得到新的类比设计方案。 本软件以工程数据库作为支撑,各个设计模块
Z 系统构架
本文软件设计的思想可以通过下面的框图来体
现。
软件中包括综合设计、类比设计和优化设计三 个模块,如图 1 所示。软件在功能上有两个人 口, 相比于传统设计软件中的单人口结构是一个改进。
验算的功能。可以 看出, 采用上述两种思路设计的
变压器 C D软件 ,存在着某些不足。 A 鉴于此 ,当前也有变压器软件对上述不足进行 了改进 ,将设计分析,设计综合 ,优化设计等功能
1 1 饼 叠
5 4
( 两组合)
1 1 饼 叠
61 2. 8x9
( 两组合)
1 1 饼 叠
5 4 2. 8x9
高调绕组匝数/ 匝
高调绕组导线线规
/mm
2 8 9 5 . x .
1 2 饼 叠
25 3 2. 6 2 3 x1 3.
1 2 饼 叠
21 4 3. 5 1. 3 x1 2
损耗上限,空载损耗上限,温升上限,内外线圈高 度差上限以及磁密上限等。 基于外点罚函数法, 将上述约束优化问题可以 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采取允许父代参加竞争、 每一代的最优值得以保存 、算法后期强制变异的改 进遗传算法来处理变压器优化设计问题,可以获得
推出调整措施时,采用反向推理机制,提供给用户 具体的推荐信息,而变压器设计本身是一个根据设 计要求来求得满足设计要求的设计方案的正向推理 过程,因此,本系统采用棍合推理机制来实现设计 一 调整 一 再设计的变压器设计过程。 如果阻抗电压不满足要求,通常采用下面两种 方式来调整:①调整铁心直径和低压线圈匝数来调 整电抗。②调整线规及排线数据包括绝缘距离,从 而改变线圈尺寸及漏磁宽度达到改变电抗的 目的。 以上两种方式可以作为类比设计阻抗调节的依 据。由于综合设计的目的在于获取基本满足要求的 方案,因此在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满足要求的情况 下,如何通过调节参数使阻抗电压也满足要求是一 个关键问题。本文主要是通过改变线圈尺寸来处理 这个问题:如果阻抗电压偏大,使线圈趋向瘦高, 如果阻抗 电压偏小,使线圈趋向低矮。 基于专家系统提供的启发式的方案确定,可以 获得基本满足要求的初始方案 ,为后面进行优化设 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 优化设计模块 . 初始方案对于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初始方 案来 自于类比设计模块或是综合设计模块。对于基 , 本满足要求的方案或当前已用于生产的方案,如果 想进一步得到价格更优的方案,则进人优化设计模
()铁心的选取 根据容量求取铁心直径,根 1 据铁心直径和分级数确定铁心截面每级片宽和叠 厚,以及对应的铁心毛截面。本软件建立了常用铁 心的数据库,数据库中的截面数据既可以采用现有 数据,也可以通过铁心截面优化设计子模块获得, 铁心截面优化设计子模块详见文献 [] 70 ()自动排线 根据电压等级和容量确定线圈 2 的型式 ,根据磁通密度和铁心直径初步确定低压线 圈的匝数,以及高 ( 中)压线圈各分接匝数。根据 电压等级和经验可以大概确定圆筒式绕组的层数或 饼式绕组 的饼数,具体设计 时还应该考虑到高 ( 中)压线圈各分接出头的方便。在得到线圈匝数、 层数或饼数等数据后 ,便可以调用各类线圈自动排 线程序进行初步排线。
电力变压器优化设计系统构建
《 电气应用》 06 20 年第 2 卷第 4 5 期
()油箱的尺寸通过给定外绕组到油箱壁的距 5 离 自动求出,散热片的总散热面通过油对空气温升 限制初步估算 ,最终得到具体方案。 由于综合设计模块中应用了很多专家经验,因 此计算出的方案有可能与理想值相差较大,如果是 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不合标准,则要重新选择磁通 密度和电流密度并重新计算 ,直到方案基本满足要 求。阻抗电压是变压器的重要参数 ,阻抗电压的调
1 引言
传统的电机、变压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三 方面内容:设计分析, 设计综合,优化设计。设计 分析和设计综合是从物理角度解决问题的,而优化 设计是基于数学规划理论 ,更多地从数学角度来解
决 题, 问[ ] 。
电力变压器设计的 目的是为了得到最优方案 ,
但是采用设计分析或是设计综合均难以得到最优方 案;单纯从数学的角度进行优化设计,只能是漫无 边际地搜索,很难得到最优方案。电力变压器的优
块。
良 好的效果〔8 73 ,0
本软件是基于数据库支撑的,数据传输很方 便, 实现了直接设计、类比设计、优化设计的互 动,确保了优化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4 设计 实例 基于本文构建的软件系统,对一台 10V三 1k
绕组电力变压器进行了优化设计 ,结果证明了本软
件系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 2 饼 叠
25 3
中压绕组匝数/ 匝
中压绕组导线线规
/ mm
2.4 . 2 x1 2 3
1 5 饼 叠1Leabharlann 21 5 饼 叠I 1
1 5 饼 叠
1 2
优化设计模块中不仅存在自 动排线正向推理过 程,而且基于数学优化方法实现了其反 向推理过
下面对图1 中的软件设计思路框图进行简要分析。
()由类比设计模块人口 ①经过类比设计模 1 块得到类比设计方案。②由①得到的类比设计方案 经过优化设计模块得到优化设计方案。③由②得到 的优化设计方案经类比设计模块调整得到新的类比 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