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大事记
来源:黄岛电视台时间:2014年06月12日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对于陆域2096平方公里、海域5000平方公里的新区来说是一次历史性蝶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西海岸新区的蝶变过程。
1956年3月藏马县并入胶南县。
是年胶州专区撤销,胶南县属昌潍专区。
1958年10月胶南县改属青岛市,1961年4月复属昌潍专区,1979年1月再度划归青岛市。
197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共山东省委同意成立黄岛工委,作为昌潍地委派出的县一级机构。
同时建立黄岛革命委员会,与工委一套机构、两个牌子。
黄岛革委会下辖黄岛、辛安、薛家岛三处人民公社。
1979年,国务院发文将原昌潍地区黄岛革命委员会所辖区域划归青岛市管辖,成立青岛市黄岛区,自此黄岛区正式列入了国家行政区划。
1984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黄岛区撤销三处人民公社,建立3
个镇和1个乡,即黄岛镇、薛家岛镇、辛安镇和柳花泊乡。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青岛为沿海开放城市,并允许划出一个有明确地域界限的区域兴办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年8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青岛市经济开发公司,承担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和经营管理,并受市政府委托在开发区行使部分行政管理职
能。
10月20日,国务院发文批准设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
1985年3月28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烟崮墩山西南侧举行奠基仪式。
1990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胶南县,设立县级胶南市。
1992年5月4日山东省委、省政府下发鲁发[1992]9号文件,决定“积极争取把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展到黄岛全区”,在出国审批、土地征用、规划建设等方面赋予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济南、威海、枣庄、潍坊高新技术开发区地级市的管辖权限。
1992年11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青岛保税区。
总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是封闭式的综合性对外开放区域,实行比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特区更为灵活、更为开放、更为优惠的特殊政策。
3月29日,青岛保税区起步区通过海关总署验收正式运营。
这是中国继宁波保税区之后第9个通过国家验收的保税区,也是山东省唯一的保税区,是青岛迈向自由港和国家化城市的桥头堡。
1993年6月24日,青岛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了青编字(1993)81号关于批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体制合并与机构改革方案》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域扩大到黄岛全区,两区体制合一。
辖黄岛、辛安、薛家岛、柳花泊、长江路5个街道办事处,140个行政村。
2006年5月,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2006年10月开工建设,2007年7月通过国家九部委联合验收。
2008年9月,青岛保税区整合临近港区、保税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
2009年5月,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
2010年7月,中国商务部与德国经济和技术部签署《备忘录》,确定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中德生态园。
2011年12月中德生态园正式启动建设。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规划建设海洋特色的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
2012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原青岛市黄岛区与县级胶南市合并,设立新的青岛市黄岛区。
2012年8月,青岛率先启动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适示范城市。
商务部批复在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设立中日中韩合作创新产业园。
2013年5月,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关于申请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请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规划建设总体方案》。
2014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