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04杏鲍菇资料
近年来:
泰国、美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都兴起了 杏鲍菇的栽培,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现 在:
杏鲍菇已推广到全国各地,开发出了不同的生产方 式和方法,实现了杏鲍菇的周年化生产。
杏鲍菇营养成分:
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口感极佳,被称为“平菇王”;
干果中含蛋白质(20%),粗纤维(13.28%),粗脂肪(3.50%), 多糖(6.30%),灰分(6.10%);
❖ 1958年,Kalmar进行首次栽培试验; ❖ 1970年,Henda在印度北部的克什米尔高山上发现了杏
鲍菇并进行了端木栽培;
❖ 1971年,Vessey分离到杏鲍菇菌株; ❖ 1974年,Cailleux用菌褶分离到杏鲍菇菌株并栽培成功;
❖ 1977年,Ferri首先成功地进行了商业性栽培; ❖ 1993年,我国三明真菌研究所开始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 性、菌种选育和栽培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为单核菌丝,白色, 粗壮,不孕。
➢双核菌丝:
浓密,粗壮,整齐, 生长快,有锁状联合,在适 宜条件下可大量繁衍并产生 子实体。
(二)、生活史
与平菇生活是相似:但孢子萌发,产生单核 菌丝,可亲和的2种不同交配型的单核菌丝质配, 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发育成熟后,扭结分化 成子实体,子实体菌褶上担子细胞先核配,经两 次成熟分裂产生单核的新一代孢子。
(三)、生长发育条件
1、营养:
杏鲍菇是一种具有寄生能力的木腐菌,具有较强 的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栽培时需要丰富的碳 源和氮源。 氮源丰富时,菌丝生长旺盛粗壮,子实体产量高。
碳源和氮源物质
➢碳源物质:葡萄糖、蔗糖、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甘
蔗渣、豆秸和麦秆等;
➢氮源物质:蛋白胨、酵母粉、玉米粉、麦麸、黄豆粉、
常用袋子的规格:
① 15cm×30cm或17cm×33cm的折角袋(直立式一头出菇)
② (12~15)cm×55cm筒袋(横卧接种穴出菇或畦式覆土出菇) ③ 17cm×38cm或20cm×40cm或22cm×42cm筒袋(均可 采用墙式堆码两头出菇、畦式或垒墙式覆土出菇)
杏鲍菇栽培
❖一、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三、栽培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是一种珍稀平菇,一般 在春末至夏初腐生或兼 性寄生于伞形科植物刺 芹、阿魏、拉瑟草等的 根部。
主要分布:
南欧、北非和中亚地区的高山、草原及沙漠 地带,我国新疆和四川西部也有分布。
杏鲍菇栽培历史:
由于培养基灭菌后pH会下降,菌丝新陈代谢作用也会 使pH降低,为了稳定基质pH,控制酸性杂菌的生长,配料 时常将pH提高到7.5~7.8
栽培技术
杏鲍菇的栽培方式:
➢按盛装培养料容器的不同:瓶栽、袋栽、箱栽和柱形栽培等 ➢按出菇时是否覆土:覆土栽培和非覆土栽培 ➢目前国内主要栽培方式:袋栽、瓶栽和覆土栽培 ➢袋栽:按出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立一头出菇、墙式堆码 两头出菇、长袋横卧(或斜立)侧面出菇等方式
➢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需要新鲜空气,但在菌
丝生长阶段,一定浓度的CO2对菌丝生长有刺激作用
➢原基形成阶段:需充足O2,CO2控制在0.1%,否
则原基不分化而膨大成球
➢子实体发育阶段:CO2浓度以小于0.2%为宜
⑸、pH
➢菌丝生长阶段:pH范围为4~8,最适pH为6.5~7.5 ➢出菇阶段:最适pH为5.5~6.5
温度范围较窄,多数菌株在8~20℃之间,最适12~18℃, 低于8℃不会形成原基,高于20℃,易畸形、受病菌侵染, 菇体变黄萎焉。
⑵、水分与空气相对湿度
配料含水量:
➢菌丝生长阶段:60%~65%为宜,由于出菇时不易直接喷水, 配料时含水量可提高到62%~68%。
➢出菇阶段:配料含水量60%为宜,低于55%出菇困难
棉籽粉和菜籽饼粉等;
实际在配时,主要以棉籽壳、玉米芯为好,辅料除麦 麸、玉米粉、石膏等外,有时添加少量含蛋白质高的棉籽 粉、菜籽饼粉或黄豆粉等,可使子实体增大,提高产量。
2、环境条件
⑴、温度:杏鲍菇属中偏低温型菌类
➢菌丝生长:范围5~33℃,适宜22~27℃,最适
25℃
➢子实体生长:因菌株而异,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 的
空气相对湿度
•菌丝阶段:以60%左右为宜, •原基分化阶段:以90%~95%为宜 •子实体发育阶段:可适当调低到85%~90%
⑶、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光照过强菌丝长速减
慢
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散射光,以光强
度500~1000lx为宜,应保持菇房内明亮,光照不足,子实 体易畸形
⑷、空气
2、技术要点
⑴、栽培季节:
杏鲍菇出菇温度范围较窄,气温低于8℃或高于20℃ 都难于出菇,最佳出菇温度为12~18℃
➢自然条件下:一般以当地气温降至18℃的日期,提前
50d制栽培菌袋为宜。
➢工厂化栽培:菇房气温可自动调节,不受气候限制,
四季均可生产,经济效益高
⑵、塑料袋的选择
栽培时,一般选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筒料 或折角袋,厚度为0.03~0.04mm 塑料袋选择要求:韧性好,厚度均匀,无砂眼,并根据不 同的出菇方式选择不同规格的袋子。
➢覆土栽培主要有:畦式覆土出菇和垒墙式出菇等方 式
杏鲍菇栽培培养料:
在实际生产中:培养料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熟料或发 酵料两张 ➢(注:由于杏鲍菇菌丝的抗杂能力较差,因此不 能用生料,发酵料栽培也很少采用。)
熟料袋装和覆土栽培
1、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冷却→ 接种→发菌管理→覆土(仅覆土栽培)→催蕾→出 菇管理→采收
已测的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5.85%,其中人体必需氨基 酸含量为6.10%;
还含有一定量的P、K、Fe、Me、Ca等无机盐及维生素B1, 其含有的特异性多糖能调节人体免疫力。
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及分类地位 ➢(二)、生活史 ➢(三)、生长发育条件
(一)、形态及分类地位
1、名称及分类地位: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D C.:Fr)Quèl],
亦称刺芹侧耳、雪茸、干贝菇。属担子菌门,层菌纲, 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2、形态结构:
(1)、子实体:
单生或群生,菌盖直径2~12cm,初期盖缘内卷呈拱圆 形,成熟后平展,后期盖缘上翘,中央浅凹,呈浅盘壮至 漏斗形,表面有丝样光泽,不黏,幼时为淡灰黑色,成熟 后浅棕色或黄白色。
(2)、菌 丝
➢初生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