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名称湖北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关系2.课题来源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发展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
建设综合运输体系,要针对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工业等生产力布局,遵循交通运输发展规律,合理规划运输设施的空间布局,优化运输资源配置,调整运输结构,强化枢纽衔接和集疏运配套,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比较优势,促进运输一体化,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要把综合运输大通道和枢纽建设,尽快形成完善的网络骨架,作为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与协调发展的主要手段。
同时,要继续扩大基础网络,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开放运输市场,加快集约化和专业化步伐,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在设施网络、运输组织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进而提高整体效能和服务效率。
遂提出“湖北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关系”这一课题。
3.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3.1 课题研究的背景经过建国50多年的发展,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仍然呈现滞后状态。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表现得日益显著,区域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开始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然而受我国综合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等制约,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目前仍只能按地区、有重点、分阶段地逐步推进。
如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有效的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策略,则有赖于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因果关系的准确把握。
3.2 课题研究的目的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区域发展条件差异很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为避免在经济发展中各省市区自成体系、重复生产、重复建设,客观上要求在更大范围内考虑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此,只有按照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固有规律制定相应的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方案,才能达到全国经济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益与均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3.3 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对我国目前现状的交通状况与经济状况调查、分析,了解到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之间的客观规律。
处理好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交通运输与经济能够协调可持续发展。
4. 交通运输学在国内外发展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4.1 国内发展史及现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大发展的新时期,在新形势下,我国交通运输业和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科面临着许多实践问题,迫切需要进行研究和交流。
在新形势下,一方面经过几十年我国交通运输系统面貌已发生了巨大改变,我国交通运输业比以往有了更好的基础。
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比还是不相适应,它承受需求波动的弹性小,没有足够的空间改善运输质量,交通运输仍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1)运输网规模总量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例如:西藏自治区仍未通铁路,全国仍有460多个乡镇,7万多个行政村不通公路,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更是比较落后,运输网的密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
农村交通条件落后,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大部分为沙石路面,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2)结构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运输方式之间和运输方式内部之间的一些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综合运输方面,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配合、运输设施的系统规划建设、运输设备的发展及运输经营管理都尚未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各种运输方式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状态,缺乏有效衔接,在运输方式内部同样表现为不够协调,整体集成的水平较低。
(3)技术设施与装备质量不高。
我国交通运输硬件设施的总体技术水平仍然很低,综合配套与管理水平不高,交通运输工具技术状况参差不齐,运输效率和效益较低,安全性较差,我国交通运输软件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尚不能为用户提供更为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的服务。
与国外的货物运输服务已经全面涉足现代化物流的全过程相比,运输服务与质量则存在很大差距。
(4)交通运输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还刚刚起步,而且发展不平衡。
在民航、铁道以及部分大中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方面才刚刚起步,在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下,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工程正在开展,迫切需要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进行整体的集成。
(5)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发展尚需要深化完善和提高。
(6)交通运输系统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研究、开发、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急待加强。
4.2 国外发展史及现状国外公路运输业的发展特点概括地讲,国外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公路运输行业少数规模很大的大企业与大量、分散的中小企业并存国外发达国家在包裹运输、快件运输、零担运输以及城间客运等方面都有全国甚至国际范围的企业集团,主导着相关行业的发展。
例如在城间客运方面,加拿大灰狗汽车客运公司(与美国灰狗公司无关)和美国灰狗汽车客运公司均为所在国唯一一家全国性的客运公司,其营运总收入分别占全国城间公共汽车营运总收入的40%和70%,灰狗汽车客运公司在北美是家喻户晓。
在包裹运输、快件运输方面,美国有UPS和DHL 等大公司,澳大利亚有TNT等大公司,这些全国甚至国际化的运输集团均占据了当地绝大部分有关运输市场。
而且少数大型企业规模仍逐步扩大,在上述诸领域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由于公路运输市场的多样化,为大量分散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大的经营空间,特别是在区域运输、中短途运输、货物整车运输以及客运旅游和专车或包车运输等方面,中小型企业由于机动灵活、一次性资本投入少、成本低等优势,仍发挥着十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根据经合发组织(OECD)1987年对部分成员国按企业拥有车辆数对营业性企业进行的分类,瑞典60%企业为只有一辆车的企业或个体经营者,英国60%以上的企业不足5辆车,葡萄牙90%的企业不足3辆车,丹麦81%的企业为个体经营者,西班牙98%以上的企业在5辆和5辆车以下、平均每个企业拥有车辆数为1.4辆。
公路运输进一步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国外发达国家社会分工和运输需求进一步深化,促使公路运输市场细化,公路运输进一步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许多汽车运输企业均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建立起来,如专为搬家服务的搬家运输公司、专门运送汽车产品的汽车专运公司、以及运输各类液体(油品、化工产品)和干散货的其它专运运输公司等等。
即使许多大型汽车运输企业,也根据专业化分工,化分成若干专业化的子公司,如澳大利亚TNT运输集团公司在澳大利亚本土有40多个各类专业化子公司,各子公司经营业务分别涵盖着除传统的整车、零担外,还包括车辆租赁、信件、服装、甚至花卉等等。
汽车运输业正逐步向工商物流的全过程拓展物流,从广义上讲,是指产品经生产、流通一直到消费者的全过程,包括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周转、成品制造,商品的分类、包装、储存、搬运、装卸、运输、发送,一直到消费者手中各个环节。
目前在发达国家,工商企业物流活动社会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一方面工商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其主要精力集中于本行业的核心业务(Core business)上来,而将原自身生产活动一部分的物流活动转给提供社会性物流服务的经营者;另一方面运输业者也不断拓宽经营领域,由单一的运输服务向工商企业物流全过程渗透,为一些工厂或商业部门提供产品和货物的包装、储存、代发代销、组织运输等服务,因此越来越多的汽车运输企业从事各种物流社会化服务,以扩大市场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逐步扩大与其它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国外公路与其它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大大提高了运输中转的装卸效率,减少了货物的在途时间等,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联运一般采用集装箱和""载车运输""两种形式。
目前不少国家的集装箱运输是以铁路为主(国际集装箱运输则以海运为主),而以汽车作为接运工具。
但在汽车运输较为发达的美国,集装箱陆上运输则以汽车运输为主,每年进出口约700万标准箱的国际集装箱运输中,有2/3由汽车转运,运距多在800公里范围内。
载车运输,在铁路上叫""驮背运输"",在水运上叫""滚装运输""。
它是由牵引车直接将载货的半挂车拖(吊)上轮船或火车,到达港或站后,再由牵引车将载货的半挂车从车或船上拖下,然后直接送到目的地。
有资料表明,美国以""驮背运输""方式完成的货运量约占铁路货运总量的1/3,公铁联运是近些年来美国铁路货运得以复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运输组织与管理方法先进,在国外发达国家,大中型汽车运输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一般均广泛采用了现代化通讯和计算机技术作为运输组织和管理的手段。
在日常管理方面,一般都建立了生产经营、车辆调度、保养维修、人事劳资、财务统计等方面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在车辆调度方面,广泛采用了车载通讯技术,一些大公司甚至采用了卫星通讯以及GPS技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车辆动态,对车辆进行科学调度,减少空驶里程,提高运输效率。
在运输服务方面,一些大公司利用条形码技术将货物的品名、规格、数量、收发货人及地点等信息输入计算机,通过EDI实现计算机异地信息的传输,建立起货物追踪系统,以便货主及时了解所托运货物的动态。
在长途运输组织方面,实行昼夜行车运输组织制度。
自货自运以及小型企业和个体运输往往一辆车配备两名驾驶员,采取轮流驾驶的方式(驾驶室内备有卧铺供司机休息)。
大中型营业性运输企业一般采用在中途更换驾驶员的方式,一种方法是车辆开到中途后,会有新的驾驶员将原来的驾驶员换下来,将车开到下一站或终点;另一种方法是两辆车对开到中点后,互换驾驶员,驾驶员返回将互换的车辆送至终点。
通过上述运输组织方式,既保证了驾驶员得到合理的休息,又大大提高了车辆的利用效率,满足了货物快速直达的需要。
4.3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当前社会交通运输还是处在一个较为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我国还是拟由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组成交通方式的一个加强的建设构建过程为主,同时,依据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一是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广泛采用新技术,提高运输工具和设备现代化以及运输管理信息化水平;二是由于运输方式的多样化,运输过程的统一化,各种运输方式朝着分工协作、协调配合、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