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字造字与英语字母造词构建原理比较分析

汉字造字与英语字母造词构建原理比较分析

汉字造字与英语字母造词构建原理比较分析李玉贵(上海科技学院外语系201800 中国上海)论文摘要:汉字属于典型的象形文字,但从英语和英语字母的起源来看,源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根据认知语言学图式论,原型理论(prototype)和意像图式理论(image schema)可以研究英语的字母和英语词汇的象形和会意的理据。

基于理论上的研究,本文对英汉语文字产生的过程及其结构构建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研究,这对于进行语言文字学、语义学研究以及词汇学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汉字造字;英语字母造词;构建原理;比较分析众所周知,汉字是世界上典型的象形和会意文字,英语属于字母文字。

从表面上看,这两种文字在造词和构造方面没有任何之间的联系,但从内涵上来研究,在文字的产生和文字的构成方面汉语与英语存在着可比性研究。

本文笔者在多年的英语词汇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大量英汉语词汇构建比较研究中,发现汉字和英语词汇都来源于象形文字;汉字和英语词汇在构建词的意义方面都有象形和会意原理。

其理论依据为认知语言学原型论、意象图式论和符号学相似论。

图式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无意义,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思。

图式是人头脑中存在的知识的单位。

根据这一理论,笔者认为:无论汉字还是英语词汇在创造自己文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原来的语音单位的基础上,依据头脑对事物的图示印象和经验积累的一种反映。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心理符号,它已特定的方式与人类的心智和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处于一种共生的状态中。

而心智和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都与人类的认知能力有关。

运用原型理论(prototype)和意像图式理论(image schema)可以研究汉英语的意义理据。

根据语义学中的象似性理论对“实”与“义”的论述,文字作为语言意义表达的载体,它的“义”应该和客观世界的“实”是相一致的,是象似的。

进行汉英语文字比较研究将对英语词汇学、语义学研究以及英语词汇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汉字的产生与英语字母的产生比1、汉字的原始文字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划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划。

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

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

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河南贾湖距今8000年前龟甲上的几何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BR>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

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

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

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更可能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2、现代汉字形成小篆笔划以曲线为主,后来逐步变得直线特征较多、更容易书写。

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

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代以后,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步从木简和竹简,发展到到在帛、纸上的毛笔书写。

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迅速出现,不仅满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还形成了浓郁东方特色的书法艺术。

古代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用于印刷的新字形宋体,在现代又陆续出现了黑体、仿宋体等字形。

3、英语字母的产生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一种图形文字,称为象形文字。

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因此大约在3400年前,埃及人又演化一种写得较快并且较易使用的字体。

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连埃及人自己也忘记了如何释讳早期的那种象形文字了。

若不是因为拿破仑大军入侵埃及时,随军的法国古文字学家们的那次发现,极有可能至今考古学家们仍无法辩认这种文字。

1799年,这些法国古文字学家们发掘出一块文字的黑石碑。

碑文用3种文字写成,分别是希腊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后期的埃及文字。

一位法国古代语学者吉恩•保罗•商博良研究了这些文字,并设法释读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商博良释讳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方法是:对石碑上的文字进行比较,先设法挑选出有最后一个法老王族棗托勒密王朝时期的象形字,随后再想方法辩认出其他象形文字的词意。

商博良于1822年将自己的发现公诸于众。

罗塞塔石碑用3种文字记载了同样的内容,因此成为释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关键所在。

法国名将拿破仑•波拿巴在埃及地行过一场重大的战役。

为了研究埃及文化,拿破仑派遣的历史学家们又发掘了许多古代遗址。

几乎在古埃及的所有遗址里,都留有大量的象形文字,无论是墓室、庙字或廊柱,都无例外。

据估计,单是埃德福神庙的象形文字,一个人花上20年也无法完全抄录。

这些象形文字,记载了法老的丰功伟绩,也反映了臣民百姓的生活细节。

公元前2000~前800年间,地中海海上贸易十分繁荣的腓尼基人,以埃及象形文字为基础,创造了腓尼基语的字母表,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希腊人又以腓尼基语的字母表创制了从左至右写的24个字母的字母表,alphabet的词源即为希腊语的alpha(α)+beta(β)。

罗马字母表的确立得力于公元前800~500年间十分活跃的伊特拉斯坎人,字母表的读法便是由他们的读法而来。

古罗马人用拉丁语书写的字母表,是现在A~Z的26个字母中除去J,U,W后的23个字母,G是罗马人为了与c的音[k]区别,表记[g]音而发明的字母;进入10世纪后,U从V中独立出来,11世纪,为表现[w]音而采用了w;15世纪,J从I中分离出来。

在罗马帝国统治英格兰的过程中,古日尔曼民族在他们所使用的茹尼克(Runic)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古英语书写符号。

现代英语在一部分单词的词首保留了一些字母用来表示英语词汇的意义。

而一些单词在社会进化中没有发生变化,在单词中确实保留了古埃及象形和会意的特征。

如: “eye”(眼睛)一词就是典型的象形单词,y 象征人的鼻子,e 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睛;所以在英语字母中,小写字母“e”来表示人“闭合”的“眼”。

再如:“sleep” 一词就是典型的会意单词。

“S”象形人的睡觉的姿态(人睡觉的姿态大部分都是“S”形),“L”表达“平面”,“ee”表示人闭合的双眼,“p”表示向外“吐气”。

那么,整个单词的意义为:“人躺在平面上,双眼闭合,又向外吐气——睡觉。

” Level 一词是个典型的会意词,象汉字的“平”,在“会意”构词上,是一样的。

“V”字母是“上大下小”,这种的物体是立不稳的,只有两边一样,才能“平稳”、“水平”。

从以上的英语形成可以看出,英语字母的起源毫无疑问是希腊字与罗马字,而希腊字,罗马字与古埃及字有很大的关联。

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开始,古埃及的人们就在使用文字(象形文字)表示神,人,动植物,自然界的形态(山河等),来表示装饰品,武器,农具,日用品等的形状了。

该象形文字不仅给现在的字母表,还给阿拉伯文字,印度语族文字带来了影响。

埃及人在用被称作纸草(papyrus)的植物所制成的纤维上书写文字,paper这个词便源于papyrus。

为什么汉语与英语的文字在最初构建时都根源于象形文字?这个问题笔者在另外一篇文章《英语字母和单词相形与会意的理据研究》(发表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 第7期)已经阐述过:“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人们的大脑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还非常模糊,只能借助对事物最原始的形体和认识,产生相似符号。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汉字和英语单词的书写符号都起源于象形文字,它们在形和意的组合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用不同的书写符号和按照不同的构造来表示相同的概念。

二、汉字与英语单词的构建原理比较1、汉字造字原理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

如卜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形声:此乃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

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

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

会意:这个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

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

「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

诗经的《大雅?朴》亦云:「周王寿考。

」。

苏轼的《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一语。

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别注意的是,后代的文字学家针对许慎的前述的定义也作了大量的解释。

其中包括「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三类,只是这三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释说「转注」就是一个形体(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

例如「帚和妇」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这法简言之,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

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

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可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

闻,本意是用耳朵听东西的意思。

例如《大学》第七章中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但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错用)。

总结以上六书,前四项,「造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

这六个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归纳出来的字学理论。

其所含汉字构成法则,是长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2、英语造词原理英语词汇在组建中可以分为派生法、合成法、转类法、拼缀法、截短法、首字母缩略法。

派生法。

派生法可定义为通过给词干加构词缀的一种构词方法,词缀主要包括前缀和后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