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钢管桁架制作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
(2)桁架分段要求
在工厂制作时,将桁架分为10-12m长一段,每段对接位置上下弦杆
不应在同一平面,而应错开300-500mm。
考虑构件形状尺寸大小、单位体积重量,为保证工期、构件质量。
拟采用在工厂下料、预拼装、焊接、矫正、抛丸、涂装后,构件主要以
杆件、半成品运输到现场进行组拼装和安装。
(3)钢管桁架制作
A、杆件对接
由于采购的钢管长度不一定满足工程要求,杆件需对接。对接前应
弦杆工艺分段
弦杆下料 主杆对接 UT检查 拼装 腹杆下料 桁架焊接 入库 发运 附件制作
尺寸检查
MT检查
桁架抛丸、涂装
涂装检查
成品检查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
对钢管在管子车床上进行剖口加工,然后专用胎架上对杆件进行对接焊
接,上、下弦管、管接头焊接完毕后,应待冷却至常温后进行UT检验,
经检验合格后的接头质量必须符合GB11345-89的I级焊缝标准。经确认
达到设计标准的接头方可允许拆去防护措施。
钢管对接焊缝主要为桁架上下弦杆、大直径管材,现场焊接方式主
要为手工电弧焊。
对接焊接是本次安装焊接的重中之重,必须从组对、校正、复验、
预留焊接收缩量、焊接定位、焊前防护、清理、焊接、焊后热调、质量
检验等工序严格控制,才能确保接头焊后质量全面达到标准。
组对:组对前将坡口内壁 10-15mm仔细去除锈蚀。坡口外壁自坡口
边10-15mm范围内也必须仔细驱除锈蚀与污物;组对时,不得在接近坡
口处管壁上引弧点焊夹具或硬性敲打,以防圆率受到破坏;同径管错口
现象必须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注意必须从组装质量始按I级标准
控制。
校正复验、预留焊接收缩量:加工制作可能产生的误差以及运输中
产生的变形,到现场组对时将集中反映在接头处。因此,组对后校正是
必须的,焊前应经专用器具对同心度、圆率、纵向、曲率过渡线等认真
3
核对,确认无误差后采用千斤顶之类起重机具布置在接头左右不小于 距
离处,预先将构件顶升到管口上部间隙大于下部间隙。应当注意的是正
在焊接的接头禁止荷载,否则对焊接接头十分不利。
对接接头的焊接采用特殊的左右两根同时施焊方式,操作者分别采
取共同先在外侧起焊,后在内侧施焊的顺序,自根部起始至面缝止,每
层次均按此顺序实施。
B、钢管弯弧
圆管的弯制,由于本工程钢管桁架的钢管管径较大,因此我公司对
于钢管的弯曲加工将采用液压弯管机冷弯成形,在弯曲钢管时,配备弯
管机使用的各种规格尺寸的专用弯曲钢模,同时根据杆件的各向弯曲曲
率等的三维模型数据转换为PLC控制程序输入弯管机控制器内进行加工。
不但可在弯曲过程中严格控制弯曲半径和钢管壁厚减薄量,弯曲钢模还
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钢管弯曲时受力部位的变形。
弯曲较大或半径不同时应分几次弯曲,有利于减小弯曲应力,保证
弯曲光滑,无突变拐点出现,壁厚减薄量不大于,外径允许偏差不超过,
矢高偏差不大于5mm,钢管表面无折痕和凹凸不平的现象。弯曲时应考虑
自然复原性变形,必要时可用人工矫正。
v1.0 可编辑可修改
4
衬圈
5
C、钢管下料前工艺准备
a.确定工艺分离面
加工时杆件分界面在两相邻节点的距离的1/4处,且各弦杆应错位,
安装时对接的间隙是两侧管端各占一半。
b.试验
用同类管子及节点形式,进行三个节点以上的桁架段的工艺试验:
预拼装焊接后,测量其收缩量。
安装时对接接头的收缩量的测定,此举主要是由于现场安装时的对
接,在耳板夹固情况下(耳板及连接板抛丸处理成摩擦面),进行焊接,
焊完冷却卸下螺栓后测量。
v1.0 可编辑可修改
5
主管之间临时固定示意图
根据经验值:弦杆每段放焊接收缩余量2-5mm。对腹杆等杆件放焊接
收缩1mm。
D、杆件下料:
①、切割设备
钢管相贯杆件的切割采用数控相贯线切割机,它能根据事先编制的
放样程序在计算机控制下自动切割,所以对相贯钢管的切割来说,切割
程序的编制极为重要。按照数控切割集成软件PIPE-COAST、WIN3D、CAD
等并结合Xsteel、AUTOCAD等软件实现这一目标。HID系列切割机为日本
进口设备,它能根据事先编制的放样程序在计算机控制下自动切割,所
以对相贯钢管的切割来说,切割程序的编制极为重要。本公司在编制程
序方面有较为成熟的经验,按照数控切割集成软件PIPE-COAST、WIN3D、
WINCAD等并结合Xsteel、AUTOCAD等软件实现这一目标。具体的编制过
程如下:
a、先用Xsteel或AUTOCAD软件建立三维线框模型,这是整个计算
机放样的基础,要求建模必须正确,为此放样人员应对其进行严格复查,
6
做到100%正确。
b、线框模型建立后,将此模型转换成DXF(标准图形转换)文件并
将此文件输入WIN3D设计软件中进行计算。
c、将经过WIN3D计算所得的杆件角度、长度等参数输入PIPE-COAST
软件的切割数据单,注意此时应同时将各种杆件事先确定好的焊接收缩
余量及机械切割余量也输入切割数据单;再制作要领书选择正确的加工
设备、切割速度、坡口角度等工艺元素,并由专人负责对切割数据进行
认真细致的复查,保证在进入加工指令编制前所有数据正确无误。
d、PIPE-COAST接受切割数据后,先生成单根切割数据后,先生成单
根杆件的加工指令,然后再根据材料规格进行合理的套料,即可将放样
程序下发车间,分批实施切割。
e、按数控数据进行相贯线的切割和坡口的加工,为保险起见,如果
每批切割杆件数量较多时,可先切割一根,进行外形尺寸的检查,确认
无误后再进行大批量的切割。
f、相贯线的检验方法为:可用塑料薄膜按1:1比例展开做成检验
样板,把样板贴在钢管的相贯线接口上,检查接口的外形线形是否相互
吻合,否则应进行查明原因并调正。
②、杆件切割长度的确定:通过试验事先确定各种规格杆件预留的
焊接收缩量,在计算杆件钢管的断料长度时计入预留的焊接收缩量和钢
管端面机械削坡口的加工余量。
v1.0 可编辑可修改
7
③、切割相贯线管口的检验:先由原尺寸通过计算机把相贯线的展
开图在透明的塑料薄膜上按l:1绘制成检验用型板,型板上标上管件的
编号。检验时将型板根据线标志紧贴在相贯线管口,据以检验吻合程度。
经过长期实践,证明为检验相贯线管口准确度的最佳方法。
④、切割长度的检验:原寸放样人员对每根杆件都有一一对应的加
工票标示杆件的长度,车间切割机操作员每完成一根构件的切割必须检
查构件的长度并填表记录。
⑤、管件切割精度:采用等离子切割能使偏差控制在±1mm,以较高
的切割精度来保证桁架的制造质量和尺寸精度。
⑥、切割件的管理:加工后的管件放入专用的贮存架上,以保护管
件的加工面。
8
⑦、放样切割流程
细部设计图纸
施工技术交底
计算机放样
面零件草图
编套料图 校 对 制作样板 下料工场 钢板下料 数控下料 手工下料 光电下料 焊接坡口切割 送制造车间 钢管相贯线 数控切割 编制数控程序
v1.0 可编辑可修改
9
⑧、钢管下料加工成型后,应在钢管醒目位置刻画出0°、90°、180°、
270°的加工母线,以保证钢管对接及弯管加工后的相贯切口的一致性。
⑨、相贯面钢管允许误差
项 目 简 图 技术要求
弦件长度 L/1000,且≤+
弯圆弦件长度
a/1000,且≤+
L1/1000,且≤+
弯圆弦件拱高
h1测量间距按图纸设计的
La、Lb间距h(1/2/3) ≤+
构件长度 L≤±
相贯构件长度
测量相贯口最长与最长间距
离L≤±
杆件侧向弯曲 L/1000,且≤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0
杆件园度(含弯
圆后)
△<,且≤
杆件对接错边 d<,且≤
2、标记、标识
构件检测合格后在构件的醒目位置进行标记、标识。
(1)主标记(图号、构件号):钢印位置:钢管标记打在管内侧,位置
在端口处,钢梁为腹板端面,一般标记在腹板左侧面,节点为顶部位置。
(2)方向标记:安装轴线前后左右方向用色笔标明。(如果图纸中有方
向标记则按此标记执行。)
(3)安装标记:构件上必须将安装轴线方向位置标明,以及必要时的水
平对合线,对于工厂预拼装后的构件必须标明分段对合线,水平线及中心线
钢印。(如果图纸中有安装标记则按此标记执行。)
(4)重心点及吊运标志:构件单重大于10吨时,应在构件顶面、两侧
面上用40mm宽的线,划150mm长的“十”字标记,代表重心点。在构件侧
面上标起吊位置及标记。
(5)构件油漆后,各类标记用醒目区别底漆的油漆在构件上写出。字母
大小为50mm×40mm。
以上的 (1)、(2)、(3)、(4)在制作后油漆前均用钢印在相应的位置标
出。并用黄色漆圈住。
3、存放
11
构件存放时应摆放整体,构件与地面之间、构件与构件之间应用枕木垫置,
且摆放层不宜过多,以防止构件产生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