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第五章)

2015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习题及答案(第五章)

第一节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课后习题浏览 字体缩小 字体放大 一、单选 1、法律的权威要靠(D )。

 A、宽严结合  B、准确、合法、及时  C、正确处理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 D、人民维护 2、把( C)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 A、全民普法  B、全民守法  C、全民普法和守法

 D、全民学法 3、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必须从(C )。  A、每一个成人抓起  B、每一个公务员抓起  C、每一个青少年抓起

 D、每一个干部抓起 4、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 A)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 A、普法工作  B、司法工作  C、执法工作

 D、立法工作 5、各级执法、司法部门要落实(D )的普法责任制。

 A、全面普法  B、全面司法  C、法治宣传

 D、“谁执法谁普法” 二、多选 1、法律的权威源自(AB )。

 A、人民的内心拥护  B、人民真诚的信仰  C、严格执法

 D、严格司法 2、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是( ACD)。

 A、检验法律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标准  B、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 C、保障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力量

 D、是发挥作用的重要力量 3、从法制宣传教育到法治宣传教育,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包括(AC )。

 A、对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的宣传  B、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 C、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一系列法律实践活动的宣传

 D、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 4、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界四中全会精神,需要(ABCD )。

 A、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 B、传播法律知识  C、弘扬法治精神

 D、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5、国家工作人员是(ABCD )。

 A、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  B、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公职人员  C、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实施者、执行者

 D、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 6、立法机关要通过(AB )等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立法。

 A、立法听证  B、通过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  C、人民裁判

 D、公众参与 三、判断 1、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2)

 1、否  2、是 2、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出自人民真诚的信仰。(2)

 1、否  2、是 3、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2)

 1、否  2、是 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2)

 1、否  2、是 5、在当前我国社会,信权不信法、信钱不信法、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已经不存在(1)

 1、否  2、是 6、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2)

 1、否  2、是 7、《决定》提出“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没有对深入开展全民普法工作提出新的要求。(1)

 1、否  2、是 8、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执法水平等对社会成员影响不大。(1)

 1、否  2、是 9、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既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任务。(2)  1、否  2、是

第二节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课后习题浏览 字体缩小 字体放大 一、单选 1、( A)是改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 A、稳定  B、法制  C、繁荣

 D、诚信 2、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和谐社会本质上是(C )。  A、维稳  B、繁荣  C、法治社会

 D、经济社会 3、( C)是深入开展法治创建活动的重点。

 A、深入推进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  B、深入推进法治城市创建活动  C、深入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

 D、深入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创建活动 4、要把在(B)开展法治创建活动作为深入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A、城市  B、农村  C、工厂

 D、学校

二、多选 1、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是(ABC)的必然要求  A、创新社会治理  B、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 C、治理能力现代化

 D、建设社会主义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ABCD)提高社会治理法治水平。

 A、系统治理  B、依法治理  C、综合治理

 D、源头治理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AC)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 A、国家治理体系  B、司法人员素质  C、治理能力

 D、干部领导修养 4、法治因其具有(ABC),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基础性、长久性的作用。  A、稳定性  B、连续性  C、权威性

 D、完整性 5、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权威地位,推动形成(ABCD)的良好社会氛围

 A、行止有法  B、办事依法  C、遇事找法

 D、解决问题靠法 6、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CD)

 A、守法  B、用法  C、自我约束

 D、自我管理 7、我国社会组织主要包括(ABD)

 A、社会团体  B、基金会  C、民办企业单位

 D、民办非企业单位 8、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的基本要求(ABCD)

 A、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 C、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 D、坚持党委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积极性相结合

三、判断 1、依法治理不是运用法治方式进行社会治理。(1)

 1、否  2、是 2、法治是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形式,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2)

 1、否  2、是 3、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  1、否  2、是 4、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2)

 1、否  2、是 5、司法活动是法治建设的有效形式和途径。(1)

 1、否  2、是 6、深入推进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是深入开展法治创建活动的新增长点。(2)

 1、否  2、是 7、依法治理是依据完备的法律法规所进行的社会治理。(1)  1、否  2、是 8、乡镇、建制村、登记企业等基本社会单元的法治化程度,直接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法治化水平。(2)

 1、否  2、是 9、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2)

 1、否  2、是

第三节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课后习题浏览

字体缩小 字体放大 一、单选 1、要将(A)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 A、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 B、养老体系  C、教育体系

 D、残疾人保障体系 2、(C)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路径。

 A、民主  B、教育  C、法治

 D、维稳 3、在党、政等各工作领域普遍建立(B),是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部署。

 A、法律服务制度  B、法律顾问制度  C、福利保障制度

 D、司法保障制度 4、(C)既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也是司法公正的促进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