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7 广东省医疗机构管理实施办法 广东省医疗机构管理实施办法全文内容是怎样的呢?作为医生的大家可以参考下文我收集的广东省医疗机构管理实施办法,欢迎阅读! 广东省医疗机构管理实施办法完整版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施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我省范围内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卫生院、妇幼保健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医疗机构。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包括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医疗机构、单位和个人设置的医疗机构,以及驻粤部队编制外医疗机构。 第四条 医疗机构依法从事诊疗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干扰和侵犯。 第五条 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宗旨,遵守医德规范,廉洁行医,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第六条 医疗机构除从事医疗活动外,同时应承担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爱国卫生、健康宣传教育等工作。 2 17
第七条 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省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设置审批 第八条 县以上(含县,下同)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经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纳入当地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发展总体规划。 第九条 医疗机构不分类别、所有制形式、隶属关系、服务范围,其设置必须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第十条 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必须按下列程序申请,并领取《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后,方可办理其他手续。 (一)设置一级医院以及农村管理区卫生站,由所在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二)设置二级医院和不满100张床位的单位或个人的医疗机构,向所在县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报市(不含县级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三)设置三级医院和100张床位以上的单位或个人的医疗机构以及省属单位设置的医疗机构、军队所属单位设置编制外医疗机构,向所在地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报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属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疗机构的,由省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审批并进行监督管理)。其中,军队设置编制外医疗机构在申请前还必须先经军队各军兵种驻粤最高领导机关的卫生主管部门或武警部队省总 3 17
队的卫生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各级人民政府规划设置的医疗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级计划、财政部门后再批准。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 (一)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和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二)在职、因病退职、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 (三)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5年的医务人员; (四)男性65周岁以上,女性60周岁以上的医务人员; (五)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六)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七)被开除公职或擅自离职未满5年的医务人员; (八)未经原单位同意的离退休医师。 第十二条 申请设置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的个人,必须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在一级甲等以上医院连续从事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5年以上,具有当地户口。 第十三条 申请在农村管理区设置卫生站的个人,必须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具有当地户口。 第十四条 设置医疗机构需提交设置申请书,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选址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单位或个人的名称及基本情况; 4 17
(二)所在地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概况; (三)所在地区人群健康状况和疾病流行及有关疾病患病率; (四)所在地区医疗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以及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五)拟设医疗机构的名称、选址、功能、任务、服务半径、占地和建筑面积、服务方式、服务时间、诊疗科目、科室设置、床位编制、组织结构、人员配备、仪器、设备配备; (六)拟设医疗机构的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通讯、供电、上下水道、卫生设施、消防设施设置方案,资金来源、投资方式、投资总额、注册资金、投资预算及5年内的成本效益分析; (七)拟设医疗机构在服务半径中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情况; (八)申请人的资信证明。 选址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选址的依据; (二)选址所在地的环境和公用设施情况; (三)选址与周围托幼机构、中小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等布局的关系; (四)占地和建筑面积; (五)选址方位图和建筑设计平面图。 第十五条 由两个以上法人或组织共同申请设置的医疗机构,以及由两人以上合伙申请设置的医疗机构,除提交设置申请书、可行 5 17
性研究报告和选址报告外,还必须提交由各方共同签署并经公证的协议书。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医疗机构,由政府指定或任命的拟设医疗机构筹建负责人申请;法人或其他组织设置的医疗机构,由其法定代表人申请;个人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由其本人申请。 第十七条 申请设置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二)设置申请人不符合规定的条件; (三)不能提供满足投资总额的资信证明; (四)投资总额不能满足各项预算开支; (五)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不符合有关规定; (六)建筑物不符合医疗、卫生要求; (七)人员、设备达下到规定标准。 第十八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受理设置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经批准的,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并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备案报告之日起30日内,对不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及有关设置条件的,有权予以纠正或者撤销。不予批准的,应用书面答复。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变更《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类别、规模、选址和诊疗科目等内容,必须重新申请办理设置审批手续。 第二十条 《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有效期: (一)诊所:6个月; 6 17
(二)门诊部:1年; (三)不满200张床位:2年; (四)200张床位以上不满400张床位:3年; (五)400张床位以上:4年。 其他医疗机构的有效期,由批准机关参照上述相应的规模确定。需延长或变更《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必须到原批准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一条 设置为本单位内部职工服务的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不需申领《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但设置单位必须在决定设置医疗机构后报所在地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 执业登记 第二十二条 经批准设置的医疗机构,执业前必须向批准其设置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执业登记。 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置的为内部职工服务的门诊部、卫生所(室)、诊所,由所在地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办理其执业登记手续。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必须填写《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申请书》,并向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二)医疗机构用房产权证明或者使用证明; (三)医疗机构用房平面图; (四)验资证明、资产评估报告; (五)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科室负责人名 7 17
单和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 (六)医疗机构规章制度; (七)医疗机构技术操作规程。 门诊部、卫生所(室)、诊所、联合诊所、农村卫生站和军队编制医疗机构还必须提供所有卫生技术人员的名单、资格证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年限和体格检查表、附设药房(柜)的药品种类清单;公民合伙设置的医疗机构,还应提交合同书;股份制医疗机构还应提交组织章程。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事项: (一)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所有制形式; (三)注册资金; (四)服务方式、服务时间; (五)诊疗科目; (六)工作用房面积、床位; (七)服务范围(为单位内部职工服务或向社会开放); (八)从业人数; (九)执业许可证编号。 第二十五条 登记机关应在受理医疗机构执业登记之日起45日内,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进行审查和核实,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基本知识和技能抽查考核,审核合格的,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审核不合格的,将审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8 17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记: (一)与《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核准的事项不符; (二)不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三)投资不到位; (四)工作用房不能满足医疗服务功能; (五)通讯、供电、上下水道、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医疗机构正常运转; (六)污水、污物处理设施不符合要求; (七)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基本知识的技能考核不合格。 第四章 执业管理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只准使用一个名称,其命名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一)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医疗机构以相应的行政区域名称作为识别名称; (二)单位和个人设置的医疗机构以设置单位或者个人名称作为识别名称,不得冠以国家、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名称,个人设置的医院、门诊部、卫生所(室)、诊所等还应在识别名称后冠以"个体"字样; (三)军队编制外医疗机构不得使用军队单位代号、番号或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心"等字样;牌匾和印章不得刻制军徽标志。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不准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