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定向、水平井轨迹控制

定向、水平井轨迹控制


井下动力钻具组合
转盘钻具组合(BHA)
BHA参数:
•稳定器的安放位置; •稳定器与井眼的间隙; •钻铤的抗弯刚度; •钻铤的每米有效重量; •钻铤的刚柔组合; •钻头的各向异性特性;
•特殊接头等。
转盘旋转钻进与滑动钻进特性
旋转钻进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
–转盘旋转钻进方式(如:ERD偏爱此种)
特殊工艺钻井概念
高边(High side)
定向井的井底是个呈倾斜状态的圆平面,称为 井底圆。井底圆上的最高点称为高边。从井底 圆心指向高边连线的方向称为高边方向。高边 连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线为井底方 位线。
工具面角(Tool face angle)
它是表示造斜工具下到井底后,工具面角所在 位置的参数。工具面角有两种表示方法:1.重 力工具面角(高边工具面角) 2.磁性工具面角
井眼轨迹预测与定向控制方法

井眼轨迹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钻头、BHA结构及操作参数的影响(可控制因素) –地层因素的影响(不可改变的客观因素) –井眼几何参数的影响,以及动态因素的影响

井眼轨迹预测方法:
–有效钻力与“平衡曲率法”结合,进行定量预测
定向控制方法:
–底部钻具组合(BHA)和钻头的优选方法 –随钻井眼轨迹监视与操作参数控制方法 –利用地层自然造斜规律进行控制
磁偏角(Declination)
在某一地区内,其磁北极方向线与地理北 极方向线的夹角。计算方法是以地理北极方向 线为始边,磁北极方向线为终边。顺时针为正 ,逆为负。
定向、水平井的主要用途


在地面上难以建立或不允许建立井场的地区,要勘 探开发地下的石油等资源,唯一的办法是从该地区 附近打定向井; 在海洋或湖泊等水域上勘探开发石油时,最好是建 立固定平台或从岸边打定向井和丛式定向井; 可使用定向井饶过所钻遇的地下复杂地层或障碍物 等; 打定向水平井和复杂结构井,可扩大勘探效果及提 高开发效益和采收率; 在发生卡钻、断钻及井喷着火等恶性钻井事故的情 况下,用侧钻井、救援井来处理这类事故最有效。
定向、水平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钻井欠平衡井控技术服务公司


–特殊工艺钻井概念 –井眼轨迹控制原理 –底部钻具组合及其特性 –井下动力钻具造斜率的预测方法 –转盘钻具组合的力学分析方法 –参数研究——影响因素分析 –高效防斜理论 –测量与计算方法
特殊工艺钻井概念



预置轨道,是指按勘探或开发目标要求设计出的井眼轨 道,其基本类型包括直井,定向井或水平井,等等。 沿预定轨道偏离垂直方向而钻达地下目标层位的井,称 为定向井;将定向井的井斜增大到86度以上(90度左右 )并在油藏内部钻进一定长度的井,称为水平井。 定向井和水平井可通称为斜井,其井眼形状不同于传统 的直井,最明显的特点是斜井从井口到井底有一个“大 斜度水平位移”。在一个井场或海洋平台上钻出多口井 ,这些井组合起来称为丛式井。 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由于经常遇到种种客观条件的 限制,或出于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考虑,打直井难 以实现预期目标,而打斜井及丛式井则可扬长避短、兴 利除弊,获得理想的效果。
特殊工艺钻井概念
水平位移(displacement or closere distance) 井眼轨迹上的任意一点与井口铅锤的距离称为 该点的“水平位移”。也称该点的闭合距 视平移(vertical section)

水平位移在设计方位线上的投影长度,称为视 平移。如下图所示。OQ为设计方位线,OT曲线 为实钻井眼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其上任一点 P的水平位移为OP,以Ap来表示。P点的 视平移 为OK。当OK与OQ同向时为正值,反向时为负 值。视平移是绘制垂直投影图时重要的参数,单 位为m。
角度可调的弯曲结构及其特点

角度可调的弯曲结构包括:弯接头\弯外壳等 。其中,目前实现了井下角度可调的弯曲结 构,只有弯接头一种。角度可调的弯曲结构 的主要优点:
与径向尺寸可调的非弯曲结构相比,弯曲结构的 定向控制性能可调范围大,适应性强; 便于同其它井下工具进行组合,灵活,可靠; 既可用于定向控制,也可用于高效防斜及稳斜控 制;既可用于井下动力滑动钻进,也可用于转盘 旋转钻进。
–井下动力滑动钻进方式(如:CTD最典型)
转盘旋转钻进方式的优缺点
–转盘旋转钻进的优点:
轴向阻力小,便于施加钻压及大位移延伸 排量大,钻柱涡动,洗井效果较好 便于修整井壁,井眼光滑,质量较好 一般情况下机械钻速较大
转盘旋转钻进方式

转盘旋转钻进的缺点:
–钻柱旋转与振动,损失大量机械能量 –扭矩损失巨大,要求钻柱抗扭强度高 –井下工具(包括钻头等)的使用寿命降低 –管柱摩擦磨损严重,特别是套管磨损 –定向控制精度较低,特别不利于方位控制 –钻柱刮拉和撞击井壁,不利于井壁稳定控制 –要求钻机旋转驱动功率较大 –要求无线随钻测量 –钻进间断较多,等等
– Formation A: – Formation B: – Formation C: – Formation D: – Formation E: Ir1<Ir2<1 (Ddip<Dstr<Dn) Ir1=Ir2<1 (Ddip=Dstr<Dn) Ir1=Ir2>1 (Ddip=Dstr>Dn) Ir1>Ir2>1 (Ddip>Dstr>Dn) Ir2<Ir1<1 (Dstr<Ddip<Dn)
Selection of Well Profiles
复杂结构井示意图
1、井眼轨迹控制原理
1、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因素:
–钻头:特殊结构,侧切特性,各向异性 –地层:岩性,可钻性,各向异性,几何产状 –钻头作用力:钻压,侧向力,钻头转角,扭矩 –高压射流作用:清洗碎屑,辅助轴向破岩
2、钻柱及其底部钻具组合(BHA)分析
2、底部钻具组合及其特性
1. 底部钻具组合(BHA)系统:
–钻头,钢钻铤,无磁钻铤,螺旋钻铤,加重钻杆等 –稳定器,减振器,震击器,扩大器等 –井下动力马达,弯接头,弯外壳,可变径稳定器等 –测量系统
2. BHA荷载及约束:
–地层对钻头的反作用力,动力载荷 –横向和轴向分布载荷,扭矩,摩擦阻力,液力 –井眼约束:井径,井斜,曲率和挠率,井壁支撑 –荷载及井眼约束条件随钻变化
3、井下动力钻具造斜率的预测方法
井下动力钻具造斜率预测
S1=DH-DS1: distance clearance of first stabilizer , in S2= DH-DS2: diametrical clearance of second stabilizer, in B1=angle adjustment for under-gauge of 1st stabilizer, deg B2=angle adjust adjustment for under-gauge of 2nd stabilizer, deg B=Equivalent angle for single bend, deg θ=effective motor angle, deg
–确定钻头对地层的机械作用力:井斜力和方位力 –确定钻头指向:转角 –确定钻压及钻头扭矩 –确定钻柱或BHA任一点内力和挠度
3、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模型——三维钻速方程
石油钻井中使用的牙轮 钻头
塔里木钻井使用的钻头
改 进 后 的 171/2FS2663 在 迪 那 2 井 1325-3129m井段共计4次入井,累计进尺 1723.48m , 累 计 纯 钻 711.9h , 平 均 钻 速 2.42m/h,171/2PDC钻头在塔里木油田首 次取得突破 针对山前构造地层变化频繁,夹层研 磨性强的特点,选用了DS66GJNSW钻头, 在 柯 深 101 井 81/2井 段 应 用 , 累 计 进 尺 1098.27m,平均钻速1.15m/h,与柯深1 井同井段相比节约周期165天,节约成本 1160万
为了保证造斜钻具和套管安全、顺利下井, 必须对设计剖面的井眼曲率进行校核,应该使井 身剖面的最大井眼曲率小于井下马达组合和下井 套管抗弯曲强度允许的最大井眼曲率值。
井下马达定向造斜及扭方位的井段井眼曲 率Km应满足下式:
式中: Km-井眼曲率,°/100m; Db-钻头直径,mm; DT-井下马达外径,mm; LT-井下马达长度,m。
Ir2<1<Ir1
Ir1>Ir2=1 Ir1=1>Ir2
(Dstr<Dn<Ddip)
(Ddip>Dstr=Dn) (Ddip=Dn>Dstr)
– Formation L:
Ir1=1<Ir2
(Ddip=Dn<Dstr)
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矢量
o 井眼轴线
ef er et e
钻头 ed
pd I b (e f pu I b (e f p s I b (e f
ed ) (1 I b )( e f ea )( ea ed ) eu ) (1 I b )( e f ea )( ea eu ) e s ) (1 I b )( e f ea )( ea e s )
– Formation F:
– Formation G: – Formation H:
Ir1<1<Ir2 (Ddip<Dn<Dstr)
Ir1<Ir2=1 Ir2>Ir1>1 (Ddip<Dstr=Dn) (Dstr>Ddip>Dn)
– Formation I:
– Formation J: – Formation K:
井下动力滑动钻进方式
井下动力滑动钻进方式的优缺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