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行业研究报告

水利行业研究报告

水利行业分析研究报告1 我国水利发展将迎来黄金十年1.1 我国水资源状况1.1.1 我国水资源紧缺,造成严重的资源性缺水中国水资源总量为 2.8 万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2.7 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 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 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 万亿立方米,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100 立方米,而世界人均水资源量是10000 立方米左右,我国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 左右。

我国水资源极度紧缺,这造成了我国严重的资源型缺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低,然而分布又非常不平均,我国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方,北方地区的水资源远远少于全国平均水平。

1.1.2 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造成严重的水质性缺水我国水污染严重,造成我国各水域水质较差,水功能降低严重,形成严重的水质性缺水,使得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相对丰富的南方地区也面临着缺水的威胁。

我国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水,都面临着严重的污染。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

203 条河流408 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1.2 我国水利建设将迎来十年的黄金发展期2011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

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

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

按照2010 年我国水利固定资产投资2000 亿左右计算,我国未来十年水利投资将高达4 万亿元。

对于水利建设资金的来源,今年的一号文件也做了说明。

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

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

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

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要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

切实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

而根据统计,去年我国土地收益的10%大约为600~800 亿元。

1.2.1 我国农田水利未来十年将获得长足发展中国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均,以空间分布较为紧密的黄河、淮河和海河来说,三者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7%,集中度较低,且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匹配。

水资源的分布不均以及相关配套水利设施建设的滞后,引发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我国每年旱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我国水利建设的投资,这也刺激我国加大农田水利建设。

2009 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全国新增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

计划到2020 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11000 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 亿斤,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 亿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8 亿亩以上。

近年中央一号文件标题中央一号文件主要内容1.2.2 水资源工程也是未来十年水利建设的重点据水利部统计,全国669 座城市中有400 座供水不足,110 座严重缺水;在32 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 个长期受缺水困扰。

在46 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

这充分反映了我国水安全面临的威胁。

解决资源性缺水问题,需要建设大量调水和河湖水利连通工程解决资源性缺水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调配,建设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增加缺水地区的水供应总量,提高缺水地区的供水保障能力。

我国十二五最大的调水工程为南水北调,其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都已开始动工,十二五期间将是其最重要的建设期。

解决水质性缺水,需加大排水排污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标准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在2010 年达到了77.4%,工业污水2009 年达标排放量达到了94.2%。

然而我国污水处理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污水处理厂平均负荷利用率低;污水管网漏水严重;排水排污管网未分离;很多县级城市还没有建立污水处理厂。

我国 2010 年已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2832 座,处理能力1.25 亿立方米/日,全国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达到78.95%,2010 年,我国污水处理厂有15.3%超负荷运行,另有27.2%运行负荷率达不到60%。

污水处理厂利用率低不仅仅是污水处理厂自身的问题,污水管道漏水严重,污水无法有效输送到污水处理厂也是重要的原因。

我国现有的排水管道中,70%以上都是上世纪80 年代、90 年代铺设的,使用年限较长而且主要是混凝土管、陶土管以及用砖石砌成的暗渠。

这必将导致污水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管网出现渗漏、断裂等问题,导致地下水污染,并有地下水渗入污水管网,降低污水浓度,同时容易冲走管网附近的土壤,造成建筑物地基松动,地面沉降。

2 受益行业2.1 工程建设我国水利投资资金按照用途主要是花在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机电设备等方面。

建设工程一直是其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占比长期以来都在70%左右。

我们认为,未来十年中建筑工程在水利投资中的比重将保持稳定,未来五年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4万亿左右,获得一倍以上的增长。

水利建筑工程投资情况2.2 农田节水我国农业用水方式较为粗放,有效利用率较低,单方水的粮食产出只有发达国家一半。

农业节水灌溉将在耕地没有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不能迅速增长的条件下,在农业水利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自 2011 年起,中央将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中每年安排50 亿元左右支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除此之外,还将通过专项资金、财政支持、优惠贷款等方式鼓励、引导地方加大对高效节水灌溉的投入。

我国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00 万亩,比增长最快的2009 年还高出50%以上。

节水灌溉面积年均增长情况(单位:亩)2.3 输水管材在调水工程中,管道输送相比明渠和暗渠有明显的优点:占地少、不影响交通、水质易控制、维修成本也较低。

在中长距离的输水工程中,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是主要利用的管材,其口径大,承压能力强,抗腐蚀性好。

我国采用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的水利工程有:中国核工业甘肃四零四厂引水工程、北京张坊水源应急输水工程、大连应急输水工程、浙江宁波汤浦水库输水工程、江苏常州武进引长江水工程、山西禹门口东扩引水工程、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深圳东部引水工程、哈尔滨磨盘山引水工程等,在应用中受到好评。

PCCP 是由钢筒、预应力钢丝和混凝土构成的先进管材,其主要优点主要有:能够承受很高的内压和外荷载;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密封性、耐腐蚀性;安装环境适应性好、抗震能力强;产品价格和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其设计寿命为50 年,实际使用寿命可达100 年以上。

PCCP 主要用于跨流域引水、农业输水、城市输水、配水、工业园区输水等。

2.4 排水排污管材我国污水处理厂利用率不高,很大的原因在于排水排污管网建设落后,使得污水无法全部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而在雨季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浓度被雨水所稀释。

同时城市防洪也要求对排水管网进行升级,提高其排水能力。

2.5 高端污水处理设备我国内湖水质较差,2010 年我国内湖水质26 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1 个,占3.9%;Ⅲ类的5 个,占19.2%;Ⅳ类的6 个,占23.1%;Ⅴ类的5 个,占19.2%;劣Ⅴ类的9 个,占34.6%。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

营养状态为重度富营养的1 个,占3.8%;中度富营养的2 个,占7.7%;轻度富营养的8 个,占30.8%;其他均为中营养,占57.7%。

内湖环境的恶化使得这些湖泊已经无法发挥其应用的作用,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流域内污水处理标准,降低向流域内排放的污染物数量。

我们认为,国内水域污染严重的“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未来提高污水处理标准的可能性较大。

我国现在污水处理的方法主要还是普通的活性污泥法。

以活性污泥法技术为基本原理的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突显了生物技术的有效性和彻底性优点;但由于该技术主要通过沉淀池(二沉池)的重力沉降过程完成泥水分离,不可避免地会有活性污泥的流失,使污染物降解能力有限、出水标准不高;同时该技术还存在着水力停留时间长、能耗高、占地面积大、产生大量剩余污泥等不足,尤其是其容易发生污泥膨胀,导致出水中悬浮固体增加,出水水质变差,严重时系统无法运行。

这些促使人们不懈地寻找超越传统技术的崭新技术。

3、南水北调工程3.1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正部级)是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承担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期的工程建设行政管理职能。

任务是:决定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措施和其他重大问题。

2003年12月28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挂牌,开始履行其政府职能。

3.1.1组成人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国办发[2012]11号),调整后的组成人员如下:议;提出因政策调整及不可预见因素增加的工程投资建议;审查年度投资价格指数和价差。

(三)负责协调、落实和监督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管理和使用;参与研究并参与协调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提出的南水北调工程基金方案;参与研究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水价方案。

(四)负责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组织协调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五)参与协调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

(六)组织制定南水北调工程移民迁建的管理办法;指导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监督移民安置规划的实施;参与指导、监督工程影响区文物保护工作。

(七)负责南水北调工程(枢纽和干线工程、治污工程及移民工程)的监督检查和经常性稽察工作;具体承办南水北调工程阶段性验收工作。

(八)负责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及宣传、信访工作;负责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与外国政府机构、组织及国际组织间的合作与交流。

(九)承办国务院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3.1.3 机构职责与人员编制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国办发[2003]71号)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调整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职责和内设机构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09]69号),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设置综合司、投资计划司、经济与财务司、建设管理司、环境保护司、征地移民司和监督司7个内设机构,直属机关党委办事机构设在综合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