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干胶材料市场分析报告

不干胶材料市场分析报告

1 不干胶材料市场分析报告 公司4号线已经进入安装调试的倒记时阶段,市场调研工作自然也是刻不容缓,经公司领导指示,在市场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本人于7月~8月对国内、外不干胶的市场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了解。本着贴近市场,走近终端客户,倾听不同声音的目的,我将此次调研的重心放在国内不干胶消费量最大的两个地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通过对不同层次的竞争对手、印刷厂、中间商及终端客户的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并结合自己小范围的统计分析和对大量二手资料信息(来源于研讨会资料,图书馆情报,商业统计数据库,报刊,网络等)的归纳和总结,初步形成了一些自己对国内不干胶市场和公司四号线项目的一点看法,现将此阶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做一简短汇报,算是对此间工作的一个总结,具体内容将体现在下文中。 首先,希望通过对国内外市场容量、需求特点、主要竞争对手、国内产业结构特点,及相关联的不干胶印刷业现状加以分析,达到理解竞争环境、清楚定位之目的,为进一步结合我司情况,分析初期战略提供依据。

一、不干胶材料市场潜力巨大,前景看好。 不干胶是众多压敏胶制品中的一种,它是“压敏胶粘标签”的一个通俗称谓,很早以前,古中国,古埃及和古印度就有用松脂、动物胶、蜜腊等材料熬制成医药膏贴和捕虫、鸟粘网等的应用,形成了压敏胶制品应用的雏形,但其真正的产业化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伴随着化工、材料科学的发展,压敏胶制品家族不断发展壮大,1939年美国艾利公司的创始人R.S.AVERY成功的开发了不干胶材料及其印刷技术,揭开了不干胶标签材料发展的新纪元。 目前各行各业中应用的不干胶材料大多数是由两层组成,包括面层和底层。面层的背面涂有特制的胶水,复合在涂有硅油防粘层的底材上,使用时揭开面层,即可手工或利用机械将标签粘在被帖物表面,高效而清洁,有时候为了达到特殊功能和效果,也在面层表面和底层背面进行涂布和印刷处理。 在世界范围内,欧洲、北美、亚太地区均是不干胶材料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区域,此三个地区对不干胶材料的需求占到全球总容量的90%左右,根据荷兰AWA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2004年全世界不干胶标签的总用量已达到140亿平方米,其中,欧洲65亿平方米,北美40亿平方米,日本13亿平方米,中国9亿平方米,印度2~3亿平方米,也有专家认为此统计数据比较保守,比如中国不干胶材料的使用量可能已经超过了10亿平方米,达到12亿平方米甚至更高。从总量上来讲,中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不干胶耗材大国,但人均消费量低于却1平方米,远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的8~14平方米的水平(美国为14平方米,欧洲为10平方米, 2

台湾为9平方米,日本为8平方米),即使中国人口按照东部人口2.5亿来计算,人均消费量也只有4平方米,仍然不及美国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不干胶材料的应用在国内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从发展的速度来看,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产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被充分挖掘,不干胶材料已渐近产品发展的成熟期,整个市场需求呈现出总量稳定,增长缓慢的特征,专家预测,在未来5年期间,以上地区市场需求的增长率会维持在4%左右,甚至对于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国内不干胶标签用量已经达到饱和,增长趋于零,但由于这些发达国家的用量基数较大,虽然增长率不大,其每年增长量的绝对值却不可小觑,丝毫不亚于增长较快的亚太地区;亚洲(除日本外)各国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不干胶材料的应用还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材料、新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水平,对产品质量包装的更高要求都为不干胶材料在亚洲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相关调查预测,2005年,中国对不干胶材料的需求将以双位数增长(15~20%),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高增长率将持续存在,同时作为人口第二大国的印度也会有15%左右的增长率,因此,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当前世界范围内不干胶材料的发展现状:世界增长的亮点在亚洲,亚洲的增长取决于中国。作为不干胶材料的生产厂家,如何利用产品和服务控制和占有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享受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是一个我们需要时刻思考的问题。 二、需求领域多样化,挑战和机遇并存。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不干胶产品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日化、物流、医药、农药、饮料、食品、保健品、电器、电子原件、玩具、电池和超市用标签方面。仔细观察会发现,我们周围到处都有不干胶材料的身影。由于使用范围广,其优点和便利性不断的被挖掘和应用,从而带动了新一轮的需求增长,特别是在新需求的创造和引导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拉动作用,同时,在新领域的发展中,国家政策(如2003年国家药检总局对食品所制定的市场准入制度和2004年对19类132种产品的3C认证都大力的扩展了不干胶材料的应用范围)和国外先进应用经验的交流也对不干胶材料应用领域的拓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更多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并参与竞争,以及他们全球化战略的本土实施,更多的标签将同产品一样,由原来从美国或者欧洲采购转移到中国采购,国内不干胶标签材料将更多的获得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机会,因此可以说我公司在这个发展的大背景下投产不干胶项目是对机遇的一个准确把握。 但同时,需求的多样化也为材料的生产厂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成本、技术、工艺、设备到服务都需要满足日新月异的应用领域的发展,再者,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应清楚的明白,全球化的采购也同样带来了国际的服务标准和质量标准,创新,品质和成本控制能力将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条件,随着竞争的加剧,普通产品的生命周期明显变短,利润也会严重的被其他竞争者所挤压, 3

超额利润将由市场创新和引导者在新的应用领域抢先获得,这是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向我们提出的双重挑战。 三、潜在替代品众多,开拓新产品并将其推广到新的应用领域中去成为不干胶材料供应商都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根据AWA的调查结果,2004年,全球标签材料的总需求量近300亿平方米,不干胶材料以140亿平方米,近50%的市场份额荣登各标签材料的榜首,但其他的标签材料依然种类繁多,各有优势,是不干胶材料的潜在替代品,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1)胶粘标签。与不干胶不同,此种标签材料制造时不需涂胶,无需离型纸,只需在贴标的过程中进行涂胶粘贴,以纸张材料为主(占95%比例),广泛的应用于食品、饮料等行业,优点是可适宜各种印刷加工方式,成本容易控制,90%以上的啤酒标签就是采用的此种材料,目前在标签市场中的占有率仅次于不干胶标签,约有36%左右;(2)收缩模套标签。此种标签在饮料中应用广泛,以可热收缩的PP等塑料薄膜材料为主,标签印刷加工后,利用标签受热收缩的特性,将其牢牢的固定在包装物上,起到标签的作用。目前,收缩模套标签大概占有5%左右的标签市场;(3)模内标签。模内标签是一种新工艺制造出来的标签,它是将印刷好的标签,在被贴容器形成之前,固定在容器里,容器冷却后,标签存在于容器的薄壁之内,此种标签美观,大方,不存在标签脱落的问题,缺点是对小批量的标签来讲,成本过高,设备投资可能较大,目前占有市场2%,但专家预测,模内标签制造方式存在诸多优点,全世界每年增长速度会达到15%,但由于这种标签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全世界广泛采用,特别是在消费水平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亚洲,应用推广尚需时日。 此外,完全不用标签,将图案、文字说明等内容直接印刷到容器上的丝网印刷也会对不干胶标签市场产生威胁,它被广泛的应用于日化,护理品的包装生产中,根据一研究机构对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各种包装容器方面800多家用户的调查,认为近年内,随着各种标签材料的发展,以及传统的丝网印刷的推广应用,原先采用不干胶材料的包装容器也有可能采用其他的标签材料或加工方式,调查结果显示:近年内,3%的不干胶标签材料会转向使用收缩模套,9%的可能转向模内标签,6%的转向丝网印刷,大概会有72%仍然会停留在继续使用不干胶材料上,此组数据向我们显示了,在标签制造行业里,不干胶材料和其它各种替代产品相互渗透,此消彼涨的市场现状,也向不干胶材料供应商敲响了警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奋力前进,才能获得生存。当然,不干胶标签市场被其他的材料替代的同时,也会向其他的领域扩张,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整体的扩张速度要大于被其他的材料替代的速度,不干胶材料仍然处在不断的良性发展阶段,但我们仍需居安思危,扬长避短,研究其他各种替代品的优缺点,作到有备而战,因此可以说,积极的开拓不干胶材料应用的新领域将是所有不干胶材料供应商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它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因而显得重要。 4

四、与“狼”共舞,喜忧参半。 如果将强大的外来竞争对手比喻成“狼”,那么中国加入WTO就标志着与狼共舞时代的来临,超过半数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进入中国,与“狼”面对交锋的局面在所难免,与其它众多的制造,服务行业一样,国内不干胶材料巨大的发展前景,吸引着业内的巨头趋之若骛,艾利,蓝泰,琳得科都已先我们而至,抢先进入这块快速增长的领域,并享受着行业增长带来的丰厚回报。为做好四号线生产,销售的前期工作,了解这些竞争对手的各方面信息就显得非常必要。 全球最大的不干胶材料供应商美国艾利公司(AVERY DENNISON,全球员工超过2万人,拥有275个工厂遍布世界各地,04年销售额53亿美元,其中75%的销售来自不干胶材料)于1994年进入中国,1995年在上海昆山投资办厂,如今进入中国已经10年时间,其先后投资6000万美元在昆山和广州建厂,员工数已经超过350人,销售和加工机构遍布全国,目前在国内有9个办事处或分切中心(昆山、广州、上海、北京、天津、成都、深圳、武汉、香港),其中包括6个分切中心(均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市场较大的地区)和2个涂布工厂,工厂采用艾利.丹尼森的专有技术,拥有全亚太地区目前最先进的涂布设备,可精确控制加工过程的涂硅量和涂胶量,位于昆山的工厂占地10万平方米,拥有多台涂布机,车速200M/Min,涂布幅宽一般是1米左右,位于广州的工厂拥有一台较大型涂布设备,涂布幅宽可达到1。5米,车速350M/Min左右,两座工厂年产能在2.5亿平方米以上。除了服务国内市场外,中国制造的材料也出口到香港,台湾等地。近年来,艾利在华的业务一直以每年30~35%的速度增长,2003年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7300万美元,2004年的销售额超过一亿美元,其产品品牌“法森”(FASSON)成为目前国内不干胶市场中的第一品牌。据闻艾利公司最近也在筹划国内的第三期项目,产能有望大幅增长,总规模可能超过我们的4号线,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芬兰的蓝泰公司(RAFLATAC)是世界最大的造纸企业UPM芬欧汇川集团的直属成员,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在短短的30年里,蓝泰不干胶在全球建立了9个完善的生产基地,14个分切工厂,员工超过2000人,其不干胶产品的原料主要使用UPM集团著名的标签面纸和底纸,因此融合了集团和自身众多的先进技术,2004年的营业额已经达到8亿欧元,成为世界领先的纸张和薄膜类不干胶标签材料供应商。蓝泰不干胶(上海)有限公司于1999年成立,进口了先进的涂布设备和卷筒,平板分切机,在上海和天津设有专门的分切车间,北京和香港建有销售办事处,依靠自身销售机构和各地经销商进行国内的销售。相对于艾利公司而言,蓝泰进入中国的市场较晚,其两条涂布生产线中,一条是热融胶生产线,于2001年开始运转,另一条是较为先进的丙烯酸乳胶涂布生产线,幅宽1米左右,车速达200~300M/MIN,该生产线于2002年投入使用,使其涂布生产能力增加了三倍,产品种类也更加齐全,其产品品牌“蓝泰”(RAFLATAC)在华东地区有较高的知名度。在2003年1月,蓝泰天津分工司成立后,蓝泰产品在华北市场的占有率直线上升,销售成倍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