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军阀张作霖竟然是死在“东北大豆”上1928年6月4日凌晨五点,一声巨响从沈阳城皇姑屯方向传来,惊醒了还在沉睡中的市民。
在皇姑屯东方南满线和奉山线的交叉点发生剧烈爆炸,硝烟弥漫、直冲云天,从北京返回沈阳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乘坐的天蓝色装甲车和连接在前部的餐车,车体像刀割的一样被切断,颠覆在线路以外,熊熊燃烧。
坐在这节车厢的张作霖被赶来的宪兵抬进车里,似乎是负了重伤,同行的吴俊升炸死,日本顾问仪我诚也(少佐)也负轻伤主要是在面部及腰部。
奉系军阀在民国诸军阀中的实力是最为强大的,无论从经济实力(拥有银行、铁路、兵工厂)还是军事实力(有飞机、炮舰)。
势力曾经延伸到长江下游的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死,在民国绝对是一件大事。
恩格斯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真理的正义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就是说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必须从经济中去发掘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
从经济中寻找奉系军阀兴衰就不能不提东北的特产-东北大豆。
奉系军阀的兴衰和东北大豆是分不开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行为也与大豆有着直接与间接的关系。
东北大豆的兴起东北大豆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从1861年营口开港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这是东北大豆的起步阶段。
在此阶段,大豆的贸易中心是营口,其主要贸易对象是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英国根据《天津条约》,将牛庄开辟为商埠。
营口开埠,使东北经济迅速的进入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
1861年清政府“许开豆禁”,1862年准许英国等外国轮船运销东北大豆。
1863年‘清政府正式下令“各海口豆石开禁,准令外国商船运输”,也就是说准许外国到中国港口进行大豆的转口贸易,使大豆的贸易成为国际间的自由贸易。
营口输出大豆三品,在1864为大豆81.6万担,豆饼84.2万担,豆油7300万担,1867年增长为大豆100万担,豆饼116万担,豆油23000担。
此时的外商只是取得了贩运大豆三品的权力,大豆主要还是运销于中国本土的华南和华中。
大豆外运始于1869年清政府取消大豆外运的禁令,大豆开始进入国际贸易舞台。
1873年清政府又采纳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建议将大豆拿到奥地利参加万国博览会,大豆顿时受到各国客商的青睐,开始真正登上国际舞台。
东北大豆以打入欧洲市场为契机,出口量急剧增加。
若以1906年为100,四年后1910年即达732,增加了六倍多。
东北大豆迅速成为“世界性的商品。
”“像这样的一种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出口额猛增并得到国际性的声誉的商品,在近代贸易史上实属罕见!”如图(1)所示1906-1913年的东北大豆的出口额(吨)起初东北大豆最大的供应对象为日本和南洋诸岛。
豆饼作为物美价廉的饲料和肥料在日本开始兴起(日本的土壤中缺少氮元素)。
大豆三品输出日本在1886年东北大豆的出口为117海关两,1889年上升到98007海关两,1890年更是增长到179090海关两。
这一时期大豆的出口占营口出口的70%-80%,而大豆真正享誉世界还是在1908年,这一年东北大豆大丰收产量大约有150万吨。
日本的市场难以消化如此之多的大豆,一时间营口港大豆堆积如山。
恰逢当时的埃及、印度、北美等国的棉、麻榨油作物欠产,一向以棉、麻为主要榨油原材料的英国出现原材料恐慌。
日本的三井物业将东北大豆运到英国试销。
经过反复的实验英国人发现大豆绝对可以替代棉籽油、亚麻籽油、胡麻籽油,又发现在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也有广泛的用途,此时的东北大豆开始行销到世界各国。
而且中日甲午战争后,大豆不再只用于榨油这种初级产品还作为工业的基础原料如;用来制作肥皂、油漆,这一时期90%的原豆和豆油、豆饼被用来出口。
此时的大连取代营口作为大豆的主要出口港口。
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一由于参战国家都忙于扩军备战,生活用品急剧短缺。
“满洲的大豆都用来制作肥皂、油毡|油漆、蜡烛等用”第二由于大战的爆发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部门用量加大,豆油是制造炸药的必需品。
《远东时报》1918年;“查各国制作无烟火药和炸裂物,非用油脂不可,而豆油中含油脂甚多。
”再加上民族工业通过向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学习运用新技术改变压榨方法,使得出油率提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豆的出口量(单位万吨)日俄战争前,日本对外扩张的目标一直是朝鲜,围绕着朝鲜的支配权的问题,先发生了甲午战争;战后又同俄国争夺,导致了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后日本在朝鲜确立了支配权,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和俄国签订“朴茨茅斯条约”取得了俄国在东北的利益。
如:“日俄《朴茨茅斯条约》正约15款,附约2款,内容有:(1)沙俄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经济及军事特权,俄国不得干涉。
(2)俄国将从中国取得的旅顺口、大连湾的租界权及其附属特权,转让给日本。
(3)俄国将其所获之中国南满铁路及其支路、利权、煤矿等,无偿地转让给日本。
(4)俄国将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割让给日本,并同意日民在俄国沿岸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经营渔业。
(5)日俄双方在各自的铁路沿线驻扎护路兵队,每公里不超过15名。
”1905年12月22日中日条约以及随后保障日本在南满统治的各项协定肯定了日本在东北的特权。
必须注意的是这些协定规定,“中国保证不在铁路南满铁路附近建筑平行干线及有损该铁路利益的支线。
”在“朴茨茅斯条约”签订后的头十年间,日本投资修建了长春-吉林这一条铁路,长春是当时东北大豆的集散地商贾云集。
大豆的运输具有数量大、易霉变的特点,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特点,也就是说铁路是大豆最好的载体,道路延伸到哪里经济的触角就伸向哪里。
从日本进口东北大豆的数量就可以知道大豆对日本经济的重要。
(单位吨)《中国对外贸易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财政收入则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各个参战国的工业瘫痪,航运停顿,日本的产品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世界市场。
从进口国变为出口国财政开始出现大量的盈余,有力量可以进行对外贷款。
日本在1913年对外债权与对外债务两项项相抵,是总数达十二亿二千四百万日元的负债国家,而自1915年到1918年间,超收约达二十八亿日元,一跃成为拥有十三亿七千万日元的债权国家。
早在大战开头的1915年,日本已在国际贸易反面超出一亿七千五百八十万日元。
第二年1916年又超收三亿七千零一万日元。
这也为寺内内阁实行“西原贷款”提供了物质基础。
西原龟三的《关于适应时局对华经济施政纲要》第一条就是“联合我国有实力的银行、同中国关系密切的纺织企业以及实业家团体,结成对华实业投资团以尽可能以宽大的条件给予两千万元的借款,以济中国燃眉之急。
”这么做不是发善心,当时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日本政府的不平等条约而采取抵制日货、游行等行为,包括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非常大的东三省都爆发了数万人的游。
为了平息中国国内的反日情绪以及缓和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矛盾。
将侵略的手法变得更隐蔽,抛弃那种赤裸裸的开口就是“使用武力”的做法改为慢慢蚕食。
这其中铁路的修建是重中之重!“在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以及和英德协商以后,所谓划分势力范围,即租借以及在不割让名义下进行分割中国的情势大大缓和。
特别是日俄战争后,列强的武力侵略行动全部停止。
从此,列强在中国的竞争纯粹成为经济上的竞争。
什么最有利,就投入资金获取利润,扶植本国势力,这其中铁路投资最为盛行”【大正六年六月(1917年),临时产业调查局:《各国在中国的利权竞争》】如在大正六、七年寺内内阁新成立时,曾经对:吉会铁路借款预借金10,000,000 日元,满蒙四铁路借款预备金20,000,000日元。
日本对于东三省铁路的霸占早在日俄战争后就开始了,在日俄战争后和俄国签订“朴茨茅斯条约”后,日本对东北的统治是通过租借和霸占南满铁路建立起来的。
长春至旅大铁路转让给日本后,1906年6月7日日本政府命令成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
截至到1928年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已拥有资本4.4亿日元,其中2.2亿属于日本政府。
南满铁路公司完全被日本政府所控制,这不仅仅是日本政府占有半数股票,而且公司章程也是政府正式批准的。
公司的社长和付社长和理事均由政府任命(后者来自大股东),而且这一职务,像其他职务一样,由在东京的某一政党或集团的代表人物担任。
南满铁路公司还承担着刺探情报的功能,这一点下文介绍奉系军阀的财产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
通过修建铁路日本军队可以快速的通过铁路将军队运输到北京,也可以通过铁路将军队运送到远东。
1930年3月南满铁路公司下属的满蒙调查科,请当时时任关东军作战主任的石原莞尔为调查科全体人员做了目前形势和武装占领东北的报告。
会后石原莞尔还在留言簿上题写了;“满蒙;关东军司令部、满蒙调查科。
”南满铁路公司已经成为准军事组织,在9.18事变后南满铁路公司有日本社员21000人中,立功者就有15884人。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修建铁路可以通过铁路将日本的货币延伸到铁路沿线。
这一点作为寺内正毅内阁的首席谋士西原龟三的《关于适应时局对华经济施政纲要》里可以看出:“按照中国交通部顾问的意见,改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等四条国有铁路以及与其相连的其他铁路业务,免除这些铁路货物的厘金税……为了协助其改革币制,在东三省、直隶省和山东省等设省银行,以金本位发行货币,随着交通机关的发达,使其逐渐向江苏、河南、安徽、湖北以及全国推广。
”这个提案的要点在于“东三省、直隶省、山东省控制中国的铁路和银行,以使这些地区变成日本货币的流通范围,并进而推广到全中国。
”实际上满铁公司充当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头堡!铁路的延伸与大豆上市量增加对比量日本满蒙经济调查科《东北大豆于铁路》奉系军阀的兴起对华政策的改变是奉系军阀崛起的一个条件,如从张作霖刚刚担任奉系军阀的首领时,于1916年8月曾经向日本永昌公司贷款小洋100万(支付欠响及应付礼和炮价等款)。
财政部给张作霖的回复电报也是饶有意味的。
财政部照准借款复奉天省长电(1916年8月24日)盛京张省长鉴:华密。
筱电悉。
奉省债累日积日深,不宜在借,致近饮鸠。
惟据称需款甚切,亦属实情。
所请向永昌公司订借小洋一百万元,兹姑照准。
仍希慎重用途,并将合同抄送本部备案为要。
财政部。
敬。
【北京民国政府财政部档案(一0二七)】综上所述奉系的崛起正好赶上东北大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市场成为畅销货,再加之日本对华政策的改变,以更隐蔽的西原贷款为主的侵略行动;还要加上1917年王永江作为奉系军阀的财政厅长执掌奉系的财政,从此奉系军阀开始了崛起之路。
王永江先生曾经最早把现代警察制度引入中国,在奉天省财政厅厅长这个位置开始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段传奇!王永江,字岷源,奉天省金县人(现在的大连)。
他当上奉天省财政厅厅长后,面对财政拮据的局面,提出“开源节流”全面整顿财政计划,对田赋、税捐、官产、金融、请丈各个方面加以整顿,致使奉天省财政扭亏为盈,(其接任奉天省财政厅长时内外债为一千二百余万元-见辽宁省档案资料)为奉系军阀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