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专题—工业

高考地理专题—工业


原料 指向型
制糖业、水产 品加工业、水 果罐头业
接近原料地
原料不便于长距 离运输或运输原 料的成本高
市场 指向型
啤酒厂、家具 厂、印刷厂
接近市场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 运输或运输成本高
动力 指向型
劳动力 指向型
技术 指向型
冶炼厂
普通服装制造、 电子装配集成电路、ຫໍສະໝຸດ 精密仪表接近动力 (能源)基地
接近有大量廉 介劳动力地区
整 扩大规模,新建中小型精良企业。
治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钢铁集中西部,
措 施
部分炼铁高炉西迁荷兰。
③拓展完善交通系统网络,追求综合\高速\大型\专门化 ④消除污染,改善环境:完善回收装置及污染处理
系统,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促进旅游业。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①生产结构单一:侧重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
(2) ②煤炭作为能源地位下降:油气广泛利用,新技术

炼钢能耗(耗煤)减少。
落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能增加,经济危机,

工业替代品广泛使用。
因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大规模生产和组织形式
不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
⑤用地紧张,地价昂贵,以及环境污染严重。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原有煤炭\钢铁
(3) 等原有工艺,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减少数量,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四。新兴工业区:
1.形成特点: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在没有传统工业的
乡镇地区,新兴起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分布: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我国温州等传统轻工业新兴区;
德国南部、美国西部硅谷、日本南部硅岛等高新技术区。
★。重点难点:
1.判断某个工业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2.结合实例,分析工业布局的合理性 3.工业集聚的优势和工业分散的原因 4.分析工业地域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如何
保护环境和协调发展
一、工业区位因素:“九因素、五类型、三效益”
自然因素:土地(地形)\水源\资源\环境 1.两类九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资源(配件)\市场需求\交通\
3.工业基础: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队伍。
4.主要工业部门:微电子\宇航\石化\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医药、
涂料、燃料、打印耗材等)\精纺(棉毛化纤)等
5.兴盛原因及发展特点(以传统轻工业新区和微电子工业区为例)
★。意大利新工业区
①大批廉价劳动力
(1) ②20世纪70年代传统原料和常规能源大幅涨价
★。本节复习考点知识:世界工业分布及其区位条件 高考地理专题—工业(共26张PPT)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三.传统工业区: 高考地理专题—工业(共26张PPT) 1.形成特点:企业间有生产联系和非生产(社会协作关系)
追求集聚效益,从而达到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2.分布:英国中部区、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 俄罗斯乌拉尔山区、我国辽中南等重化工业区。
劳动力(数量及成本)\科技(人才)\环境。
2.区位因素的变化 (如右图所示): 地 位
原料(利用率\交通改善\替代品) 能源(超高压输电\核电技术) 劳力数量(冷机械变热机械、数控技术)
市场(份额\价格)
交通(大型\高速)
信息(灵通性)
劳动力素质
环境 时代
3.三效益:
经济效益——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社会效益——区间协调\民族团结\国防安全
3.工业基础:煤、铁资源丰富 4.主要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汽车\机械\化工\纺织等 5.兴\衰原因及整治措施(以鲁尔区为例描述):
(1) 区 位 优 势 条 件
①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靠近法国东北洛林高原铁矿区 ③水源充足 ④水陆交通便捷:欧洲中部陆路交通十字路口
海河运输便利联通 ⑤钢材市场广阔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接近高等教育 和科技发达区
需要消耗 大量动力 需要投入大量 劳动力
技术要求高
二. 工业地域的形成:“三联系\四集聚\四类型\两问题” 企业间生产零部件联系
1.三联系: 产品间上下游之间的联系 社会协作联系
2.四集聚:企业利用交通枢纽\资源\能源\劳动力的集聚。
3.四区别:工业点、工业(园)区、工业枢纽(中心)、 工业地区(带\基地)等不同等级层次间的 地域组合类型。
生态(环保)效益——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工业区位因素:“九因素、三效益、五类型”
3.五类型(见下表)
工业类 主要部门
分布要求 形成原因
原料 指向型
市场 指向型
动力 指向型
劳动力 指向型
技术 指向型
一、工业区位因素:“九因素、三效益、五类型”
3.五类型(见下表)
工业类 主要部门
分布要求 形成原因
2~4 工业区为选择与工业地域类型 ★。考点知识提要—— 1.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的影响; 2.结合实例,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进行合理布局; 3.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4.运用案例分析和对比方法,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兴
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5.结合工业地域与地理环境关系,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4.两问题:全球性的资源耗费问题、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第三课时:
★。前面复习知识回顾——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2.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专题—工业(共26张PPT)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德国矿产分布与工业分布----- 高考地理专题—工业(共26张PPT)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工 业(共 26张PP 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