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电网实习工作报告

智能电网实习工作报告

智能电网实习工作报告
在当今讲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高速信息化社会中,电网已成为
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电网也在不
断吸纳工业化、信息化成果,使各种先进技术在电网中得到集成应用,
极大提升了电网系统功能。智能电网是指运用IT技术自动控制电力
供求平衡的第二代供电网。主要利用能够进行双向通讯的智能电表,
即时掌握家庭太阳能发电量和电力消费量等信息。电力公司也可以通
过智能电表控制空调运转等实现节能。加强太阳能和风力等开发利用
以及电力稳定供应,必须构建智能电网。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将推
动智能小区、智能城市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对于促进节能
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能电网概述
l、智能电网含义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电电力),也被称为“电网2.0”,
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
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
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
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
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
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2、智能电网的简介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将投资5000亿元,建成连接大型能
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三横三纵”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回长
距离支流输电工程,初步建成核心的世界一流的坚强智能电网。
国家电网制定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明确了
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路线图,是世界上首个用于引导智能电网技术
发展的纲领性标准。国网公司的规划是,到20XX年基本建成具有信
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以华北、华中、华
东为受端,以西北、东北电网为送端的三大同步电网,使电网的资源
配置能力、经济运行效率、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得到全
面提升。
(1)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讯、计算机、自
动化等技术在电网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并与传统电力技术有机融
合,极大地提升了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传感器技术与信息技术在电网
中的应用,为系统状态分析和辅助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电网自愈
成为可能。调度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柔性输电技术的成熟发展,为可
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保障。通信网络的完善
和用户信息采集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随
着各种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并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智能电网
应运而生。
(2)发展智能电网是 * 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实现清洁能源的
开发、输送和消纳,电网必须提高其灵活性和兼容性。为抵御日益频
繁的自然灾害和外界干扰,电网必须依靠智能化手段不断提高其安全
防御能力和自愈能力。为降低运营成本,促进节能减排,电网运行必
须更为经济高效,同时须对用电设备进行智能控制,尽可能减少用电
消耗。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
供用电模式,促使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不断融合,以满足日益多
样化的用户需求。
(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完成了全部省级公司采集系统主站和所
有专变、公用配变采集终端建设,研发了用电信息密钥管理系统、多
种类型采集终端及不同型式智能电能表等设备(系统),建立了完备
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智能电能表得到大规模推广,自动抄表、收费
管理、远程费控、线损管理、有序用电等功能得到广泛应用,提供了
透明公开的双向互动服务,有效提升了营销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水平,
为在公司经营区域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目标、实施阶梯
电价、助推节能减排提供了基础条件。目前,已有5850万客户实现
了用电信息自动采集。
(4)配电自动化建立了配电自动化标准体系,研制了开放式配
电自动化系统和智能配电终端,扩展配电自动化覆盖范围,实现了配
电自动化系统与相关系统的信息共享与应用集成。在标准化信息交互
以及分布式电源接入等方面取得创新性进展,提升了配电网调度集约
化水平,增强了配电网生产运行控制能力,显著减少故障停电时间,
缩小故障影响范围,提高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正在23个城市核心
区建设智能配电网,已建成7个。
3、智能电网意义
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我国智能电网建成后,将
实现大水电、大煤电、大核电、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跨区域、远距离、
大容量、低损耗、高效率输送,区域间电力交换能力明显提升。
(2)具备更高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和供电
可靠性将大幅提升,电网各级防线之间紧密协调,具备抵御突发性事
件和严重故障的能力,能够有效避免大范围连锁故障的发生,显著提
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损失。
(3)适应并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电网将具备风电机组功率预测
和动态建模、低电压穿越和有功无功控制以及常规机组快速调节等控
制机制,结合大容量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清洁能源并网的运行控
制能力将显著提升,使清洁能源成为更加经济、高效、可靠的能源供
给方
式。
(4)实现高度智能化的电网调度。全面建成横向集成、纵向贯
通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实现电网在线智能分析、预警和决
策,以及各类新型发输电技术设备的高效调控和交直流混合电网的精
益化控制。
(5)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电力用户的服务要求。将形成完善的
电动汽车充放电配套基础设施网,满足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适
应用户需求,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的高效互动。
(6)实现电网资产高效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可实现电网设
施全寿命周期内的统筹管理。通过智能电网调度和需求侧管理,电网
资产利用小时数大幅提升,电网资产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7)实现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将形成智能用电互
动平台,完善需求侧管理,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同时,电网
可综合利用分布式电源、智能电能表、分时电价政策以及电动汽车充
放电机制,有效平衡电网负荷,降低负荷峰谷差,减少电网及电源建
设成本。
(8)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将形成覆盖电网各个环节
的通信网络体系,实现电网数据管理、信息运行维护综合监管、电网
空间信息服务以及生产和调度应用集成等功能,全面实现电网管理的
信息化和精益化。
(9)发挥电网基础设施的增值服务潜力。在提供电力的同时,
服务国家“三网融合”战略,为用户提供社区广告、网络电视、语音
等集成服务,为供水、热力、燃气等行业的信息化、互动化提供平台
支持,拓展及提升电网基础设施增值服务的范围和能力,有力推动智
能城市的发展。
(10)促进电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业属于资金密集
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大、产业链长等特点。建设智能电网,
有利于促进装备制造和通信信息等行业的技术升级,为我国占领世界
电力装备制造领域的制高点奠定基础。
二、社会实践感受
虽然这个暑期的实践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通过这次实践活动,
我们实践组对智能电网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无论是从概念上,还是
从设备,技术,应用上,我们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我们学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此次实践也让我们明白
了通信在建设智能电网过程中的重要性,电气领域科技发展迅猛,在
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要关注电气新技术、新应用,了解其动向,才
能在将来的电气工程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完成我们所背负的使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实践活动是社会
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极佳结合点。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所学的电气知识不仅仅限于书本
上的文字,而且是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学的电气知识不仅仅限
于书本上的文字,而且是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作为 * 的大学生,应该不再只是被动的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
什么,是应该主动的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全力以赴的去完成.所
以在大学期间我觉得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
你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对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
处的.贯穿于实践中的义务维修活动就是我们做自己认为该做的,并
且可以为社会做的事情!
这次的实践虽然结束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随着它的结束而停
止我们带着知识走出校园,带着梦想走进社会,继续我们的实践之旅,
最终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进而奉献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希望以后
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
地考验自己的坚强意志,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智能电网实习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