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曹华东 徐文洪 来源:《创新科技》2013年第07期
[摘要]分析、阐述了河南省科技金融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与金融结合;科技融资;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 科技金融是指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科学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河南省科技金融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在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1科技投入、科技融资有了一定的提高 近几年来,保监会河南监管局、证监会河南监管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河南省委、省政府加快全省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加大在科技领域的投融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全省省级以上各类投融资机构累计组织实施投融资项目近400项,投融资总额230亿元,其中,五大省级政府投融资公司完成30多亿元,保监会河南监管局科技保险140亿元,金融机构科技贷款60多亿元。
全省科技投入总量逐年提高。据河南省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全社会R&D经费由2010年的211.3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99亿元,年均增长20.73%;R&D经费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0.87%提高到2012年的1%,提高0.13个百分点(见表1)。2011年,河南全省财政科技拨款56.59亿元,占地方财政预算支出的1.33%。
1.2出台了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法规 河南省及时出台了《河南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河南省关于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豫发改高技[2008]298号)、《河南省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豫政办[2012]156号)、《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法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签订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 河南省分别与中国银行河南分行、中国民生银行郑州分行、浦发银行郑州分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郑州分行签订了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几家金融机构计划在5年内给予河南科技型企业总额1 000多亿元的授信支持。
1.4资本市场有了较快发展 近年来,河南资本市场发展较快。截至2012年底,河南省共有境内挂牌上市公司66家(其中,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有10家、11家、3家企业在A股首发上市),居全国第13位,在中部六省排名第4,首发融资450.64亿元,上市公司总市值达4 027.69亿元。
1.5设立了一批创新创投专项资(基)金 省里分别设立了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河南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河南省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一系列支持引导科技创新、创业的专项资金或基金。
1.6组建成立了一批创业投资机构 成立了一批由政府引导的创业投资公司,如河南华夏海纳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河南高科技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使河南省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风险投资资本总量有了一定的增加。
1.7启动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 自2009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开展以来,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总额已达近6亿元。2012年,河南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为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重点推广省。
2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河南省科技投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仍较薄弱,科技金融工作整体上进展较慢,科技和金融结合不够紧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 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还远未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省年度完成科技创新投融资总额还不及发达省市的三分之一,与周边省相比差距较大。河南省目前有79.1%的中小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短缺,资金链紧张,86%的企业承认融资存在困难。目前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准入门槛过高。由于科技型企业成长过程较长、风险较大,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准入门槛高、融资成本高、项目审批时间长等融资瓶颈。银行机构支持对象只限于有产品、有订单、有市场、有现金流的科技企业,处于初创期、尚未产业化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在银行难以获得满足。
2.2科技投融资的规模不大,发展较慢 银行科技贷款规模较小难度大。河南省筹集的科技活动经费中科技贷款逐年增加,但科技贷款的比重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在河南省筹集的科技活动经费中金融机构贷款占比由2000年的10.11%下降到2008年的3.57%(见表2)。
2.3财政科技投入不足,政府专项资金短缺,科技金融的财政支持方式有待完善 面对科技投资的高风险性,仅靠市场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只有建立全方位的政府政策支持体系才能弥补市场缺陷。河南省科技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相当有限的。河南省地方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0年的1.54%下降到2011年的1.33%(见表3),全国1980—2009年科技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年平均拨款率为4.54%,2011年全国地方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2.03%。河南省支持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财政专项资金不足。
2.4科技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不能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12》统计数据,2011年河南省有创投机构8家,管理资金规模大多在2亿元以下,投资强度1 235.11万元/项,个人出资占30.6%。而同为中部省份的湖北、安徽、湖南创业风险投资发展较快。2011年湖北创业风险投资机构48家,排名全国第六;安徽创投机构数达46家,比2010年增加18家。湖北(264.9亿元)。江苏省创业风险投资机构335家,管理资金达1079.2亿元。河南省的创投机构数量、规模与周边和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很大。
2.5资本市场发育滞后 河南省有境内挂牌上市公司66家,首发融资450.64亿元,上市公司总市值4 027.69亿元。但资本市场发育滞后。河南省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只占全国的2.65%,累计筹集资金不足全国的2%,而河南省GDP总量占全国的5.7%。资本市场发展水平整体上在全国处于中下游位置,股票市场人均融资额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2012年全国证券化率为44.36%,河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南省证券化率仅为13.51%,和东部沿海地区差不多对半的直接融资相比,河南资本市场的发展仍很欠缺。
2.6高层次科技金融人才短缺 河南省目前在科技、金融领域,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高层次的人才奇缺。这一现象也是制约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7省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有待建立 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科技担保及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尚未建立。需要融资支持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多数没有途径寻找到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有大量的存量资金但对缺乏资产担保的科技型企业的项目、技术、信用等把握不准而不敢投资,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缺乏沟通、对接的渠道。
3加快河南省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建议 3.1完善科技金融政策法规体系 制订、修改促进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法规。如尽快出台《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实施意见》、修订《河南省科技进步条例》、制订《河南省科技投入条例》;制订政府财政资金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鼓励引导银行、保险、证券、担保等金融机构投资于河南省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补助、奖励细则。
3.2加强对科技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议成立由省领导牵头的河南省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的领导小组。在省科技主管部门设立科技金融工作办公室。
3.3鼓励、支持银行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 支持银行机构在省创新型产业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资源集中的区域设立科技支行。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融资服务。
3.4加强科技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利用国家、省人才工程计划为河南省在国内外引进若干名高层次科技金融人才;利用河南省高校的智力优势对在校生科技金融知识的教育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培育一批懂科技、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
3.5构建河南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建立河南省科技金融服务网络,为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对接疏通信息、搭建桥梁。 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支持金融机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发挥专业优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服务、金融创新、中介服务等一站式多方位服务。
3.6政府财政要加大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通过设立省科技与金融结合专项资金,并逐年加大份额,以满足对创投机构、金融机构、科技担保机构和科技企业进行科技投资风险补助、投资保障补助、科技贷款补助、科技担保补助、科技保险费补贴,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自主创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3.7建立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探索建立河南省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科技主管部门与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相互配合,开展对科技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建立信用档案,树立守信企业典型。引导鼓励科技企业积极参加信用评级和信用评价,牢固树立失信减值、守信保值、诚信增值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