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载可编辑 . .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措施
..
. .下载可编辑 . .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措施 殷红香 摘要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通
常也是遥远的)地区,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持续维持下去。生物入侵成功的原因,既与入侵者本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有关,也与群落的脆弱性有关。本文主要从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相关防治措施进行了论述,并且分析了生物入侵对生态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生物入侵;生态;脆弱性;防治措施
Biological invasion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Yin Hongxiang Biological invasion is refers to some kind of creatures from the original distribution area expanded to a new (usually is distant) area, in the new area, the offspring can breed, diffusion and continue to keep going. The reasons for the success of biological invasion, both to the invaders own biology, ecology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and with the community about the vulnerability.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iological invasion in China and the releva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biological invasion on the ecological effects. .. . .下载可编辑 . . Key words biological invasion;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0引言 我国国土幅度跨越50个纬度,包含5个气候带,多样化的气
候和地理条件有利于外来生物定居和人侵,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些专业人士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方式,对我国境森林湿地海洋草原等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至2011年共查明488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植物265种,动物171种,菌物26种,病毒12种,原核生物11种,原生生物3种。通过对外来物种入侵时间分析表明,自1850年起,新的外来物种入侵种类数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调查数据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这样严峻形式,为了生态平衡、生物安全、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向前发展,我们必须采取相关的防治措施。 1.外来物种入侵实例及其危害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涉及面广,全国 34个省市自治区均发现入侵生物;二是涉及的生态系统多,从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都可见到;三是涉及物种多,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高低等植物以及细菌、病毒等都可找到例证;四是带来的危害严重:在我国许多地方停止原始森林砍伐,严禁人为进一步生态破坏的情况下,外来入侵种已经成为当前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对于水域生态系统和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已经上升成为第一位重要的影响因素。 .. . .下载可编辑 . . 1.1美国白蛾又名幕毛虫、秋幕蛾,原产于北美,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植物检疫对象。美国白蛾在北美仅是一种普通的害虫,但传入欧洲大陆后成为一种严重危害树木的世界性害虫。1979年6月在我国省市被首次发现,曾在局部地区爆发成灾,后蔓延到东北华北西北等多个省市。是目前对我国农林业造成灾害最严重的入侵害虫之一,可危害200多种农林植物,繁殖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展35公里~50公里。 1.2也称水葫芦。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多年生恶性水生杂草之一,原产南美,1901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50~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并发展为水质净化种类,后逸为野生。现广泛分布于华南、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尤以南方诸省危害严重。90年代中期,在我国南方的一些河道和湖泊,凤眼莲覆盖面积达100%。在省市滇池,1994年凤眼莲的覆盖面积约达10 km2。凤眼莲的扩散蔓延已给当地的渔业、旅游业带来了极大经济损失,大面积单一的凤眼莲群落还排挤了大量的本地水生植物,给分布区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了极大威胁。 1.3由于我国畜牧业长期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加大了各地对新的优质速生牧草的需求,这给国外草种公司向中国倾销草种提供了一个极好时机。现在正在开展的大量新牧草实验,多是测试国外草种公司提供的品种是否能够在我国的土地上迅速生长,令人忧虑的是其中一些草种已成为危险的外来入侵种。空心莲子草俗称“水花生”,50年代后,南方许多地方曾经将此草作猪饲料引种扩散,嗣后逸为野生。 .. . .下载可编辑 . . 1986年的调查发现水花生自然发生面积约为889 600 hm2,已经成为蔬菜、甘薯等作物田及柑橘园的主要害草。 1.4一些动物作为宠物而在城市中广泛养殖,生存能力较强的一些鹦鹉,如小葵花凤头鹦鹉和虹彩吸蜜鹦鹉,在当地野化后,数量大增,过度利用结果实的灌木,或者过度采食嫩叶,危害当地植被。巴西龟已经是全球性的外来入侵种,目前在我国从北到南的几乎所有的宠物市场上都能见到巴西龟的出售。虽然我国还没有报道关于巴西龟的危害,但这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1)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种之一,同时巴西龟也是疾病传播的媒介。引进南美洲产“宠物鼠”,也曾引起疾病传播的恐惧。 1.5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因其咬食水稻等农作植物,极易破坏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最先作为高蛋白质食物被引入;1981年引入,1984年前后,已在该省作为特种经济作物广为养殖,后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养殖。但由于养殖过度,口味不佳,市场并不好,而被大量遗弃或逃逸,并很快从农田扩散到天然湿地。福寿螺食量极大,并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还能刮食藻类,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其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显然大大超过其作为美食的价值。除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福寿螺也是卷棘口吸虫、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2.入侵种对本地物种的影响 入侵种会危及本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甚至影响农业生产,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 . .下载可编辑 . . 2.1入侵种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 研究表明,与其相似生态位的本地物种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在资源缺乏条件下,本地物种的表现也许能够超过入侵物种。的确,在自家的土地上它们应当能够更好地适应这种条件。这种思维方式已经成为通过操控资源供应来控制入侵物种和恢复本地生态系统的很多策略的一个构成部分。但对在系统发生方面相关联的19对入侵植物物种/本地植物物种的成功或失败情况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入侵者在利用有限资源方面往往比本地物种效率更高。这项工作使得任何试图依靠降低资源供应水平来偏向本地物种生长的管理策略都成了疑问。 2.2入侵种与本地物种竞争生态位 由于入侵种具有繁殖速度快、适应性强的特征,它们会在入侵地快速繁殖。生物入侵被认为是仅次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第二大原因,入侵物种可以通过种间竞争排挤甚至取代本地物种,在入侵地区形成单一优势群体,从而导致土著物种生物 多样性的丧失。在,薇甘菊往往大片覆盖香蕉、荔枝、龙眼、野生桔及一些灌木和乔木,致使这些植物难以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死亡;在郊区,北美一枝黄花往往形成单一优势群落,致使其他植物难以生长。在2010年的西南大旱中,大量牧草和植被枯死,但外来恶性杂草紫茎泽兰却活了下来,并于大旱后趁机攻占荒坡、农田和沟渠,继续在西南地区扩散蔓延。据四省草原工作总站监测,全省紫茎泽兰发生面积有1500万亩,严垂危害740万亩,呈进一步扩散趋势。 .. . .下载可编辑 . . 2.3入侵种对本地物种的遗传侵蚀 入侵种在新的环境中,可能会与本地物种发生杂交,使其基因渗入本地物种并带来具有破坏性的影响。入侵种与本地物种的基因交流往往会导致本地物种的遗传侵蚀,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严重时还会导致本地物种的灭绝。因为亲缘关系更近,这样的杂交后代在自然条件下更容易与本地物种再次杂交,造成污染。另一方面,杂交也可使本地物种的优良基因引入到入侵种,加强了入侵种在新的环境中的适应性。通过杂交其后代可以摆脱双亲基因组中积累的有害基因,形成有特殊适应能力的新物种。并且,杂交还可以影响当地的遗传多样性,随着生境片段化,残存的次生植被常被入侵种分割、包围和渗透,使本土生物种群进一步被破坏。 2.4入侵种对本地物种的化感作用 化感作用致植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去而产生对自身或其他植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外来种入侵生态系统后,不断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抑制临近植物的生长,而是自身获得更多的资源,形成单一物种。例如在东北地区造成严重危害的三叶裂豚草,就是通过雨水淋溶的方式向环境中释放一些萜类、烯醇类和聚乙炔类化合物,对周围的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自身得以迅速蔓延而占据。 2.5入侵种引发本地物种灭绝 皱纹盘鲍是中国北方沿海海域唯一的鲍鱼品种。据中国海洋大学胡景杰博士介绍,1990年代后期,大规模的病害席卷辽东半岛和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