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哲学第七章精品PPT课件

教育哲学第七章精品PPT课件


二、教育本质的自在性和教育本 质的自为性
教育本质论的任务首先要揭示教育 的本体是什么,教育本体是教育本质的 生长点。
在徐刘宏和何善平的文章《教育本体论: 作为教与学的关系性存在》提出,“教与学的 关系性存在”就是教育本体。
教育是在教与学整体关系中存在的。这种 存在包括四个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 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和方法,而且它们是相互 依存,缺一不可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四 个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人,是教育者和受教育 者。
学是教育的本体,但不是教育的本质。 本体是本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 原因,本质是本体发展变化的结果;本 体作为本质的原因是永恒不变的,本质 作为本体发展的产物是不断变化的;本 体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本质是本体发 展的可能性转化成的现实性。
他还认为,本质论的任务不是揭示本体
是什么,而是揭示本体发展的结果,教育本 质论不是揭示教育具有什么根本或本体功能, 而是揭示教育如何发挥其各种功能或教育发 挥各种功能的方式。所以,教育本质不仅是 抽象的和设想的,更是具体的和行动的。教 育本质首先决定于人们对社会实践反映形成 的世界观,人的本质观、价值观、教育观等 观念,然后是教育实践。教育是什么关键在 于教育怎样活动、行动、操作,教育的存在 方式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就是什么。
指导学习是当代教育最基本的同一性和
共同特征。指导学习拓展到社会就能形成学 习型社会,它赋予教育以新的意义,它帮助
人们重新认识教育本质的新内涵。
一、教育本质与教育的归属既有区别也 有联系
属本质:教育划归到的那个属的本
质,它是教育的一般本质。例如,把教 育看作上层建筑、生产力或文化,基本 上是从属本质的意义上认识教育本质的。 划归到那个属,来看教育的本质,教育就
尤其是受教育者,它的“形成人” 或“形成不断完善的人”是教育的出发 点和归宿,它在教与学的整体关系中处 于中心位置,也就是说,教育本体实际 上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形成关系而整体性
存在的。
作为“教与学的关系性存在”的教 育本体,其自在性就体现在作为“此在” 的“人”如何理解教与学的关系,如何 形成价值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与生 成教育本质。
有了与其他属所不同的、最一般的本质。
自本质:是教育与包括所有自然运
动和所有社会活动在内的世界一切事物 的根本区别。如从现当代信息社会和学 习型社会的角是对
现当代教育自本质的认识。
类本质:将教育划分不同的类。在 遵从教育的属本质、自本质的前提下, 所属的某一类教育具有的与其他类教育 不同的本质。如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 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它们各自
《学会生存》指出,既然教育对社会有
如此重要的地位和崇高的价值,这个社会就 应该称为学习化社会,也就是我们党和国家 所倡导的学习型社会。学校的学习型社会的 特点应该是自主学习加主体间的指导学习。
学习与教育相比较,既具有时间先在性,
也具有逻辑先在性,可见学习其实是教育本 体的内核 。主体认识教育本体,其实最核
心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对待学习,是使受教 育者被动地学(或受教育者习惯于被动地 学),还是主动地学;是教育者的教育为主 导,还是教育者的指导学习为主导,由此, 所产生的教育实践不同,所生成的教育本质 也就不同。
四、教育的本质与语言的意义
从语言分析哲学到今天的哲学解释 学,它把更多的努力建立在对意义哲学 的探求之上。
“意义与指称是不同的,一个词语,它 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名称,第二是指称, 第三是意义。而意义才是哲学家应该研究 的东西,它就是指在语境中所包含的除指
称之外的其他的东西。”
……这些正说明,教育本体的一致 性、确定性与教育价值、本质和规 律的不一致性、不确定性,教育本 体的客观性和稳定性,教育本质的 建构性、主观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五、教育本质既是抽象的,更是实践的 教育是一种人的实践活动,活动的
本质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
教育本质是对教育实践的理解,这 种理解又指导着新的教育实践。研究和 形成教育本质更应该强调教育本质的实 践性、活动性和行动性。
第二节 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
只有首先肯定“教育是一种学 习”,才能突出受教育者的学习主 体的地位。郝文武认为,教育不仅 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指导学习”。 “指导学习”把传统的“教学”概 念在“教育是一种学习”这一观念 下重新定位,即 “教”是指导、 “学”是学习,“教学”是“指导” 与“学习”的联系与互动。
具有自己的且与其他类教育不同的本质。
二、从发生认识论讲,学习与教育既有 一定区别又有天然联系
广义的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
段,是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 化。
学习方式的不同是人与动物的根本
区别。
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教育,没有自主 学习、指导学习不可能有面向明天的教育。
但从时间和逻辑上讲,学习先于教育, 教育是学习的种概念。教育产生的顺序是: 广义的教育先从学习中分离,学校教育再 从广义的教育中分离。教育从学习中分离 出来,其本质上还是学习。教育就是从学 习中分离出来由国家、社会和教育者引导 和规范的学习。
《教育哲学》
讲稿
张国定 教授
第七章 教育本质论
第一节 教育本质的结构和生成
一、教育本质及其认识思维方式 的发 展变化 教育本质是教育现象之间必然、普
遍、内在和稳定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随 着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的, 也是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的变化而变
化的。
郝文武认为,教育起源于教学,教
“教育本质观是由教育主体观和教育价值 观决定的,教育主体观和教育价值观不同, 教育本质观不同;教育本质观不同,教育实 践也不同。”教育本质观不同,对教育本体 的理解就不同;对教育本体的理解不同,在 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策划就不同;教育策划 不同,所展开的教育实践就不同;教育实践 不同,所生成的教育本质就不同。
教育本体的自为性又是什么呢?郝
文武认为,现实的和未来的教育则是由 此在的人在理解了教与学的关系的基础 上,通过思维与设想统一、认识与行动 统一的教育实践生成和创造的,而新的 教育本质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建构与形 成的。这就是教育本质的自为性。
三、教育本质是教育主体对教育本 体和教育价值结构的统一建构和生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