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探讨
发表时间:
2009-07-21T10:51:18.4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5期供稿 作者: 周现军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药学校 河南安阳
45500
[导读] 优选提取黄芩中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
【摘要】
目的 优选提取黄芩中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中药“多靶点多部位有效部位群”理论为依据,应用U9(96)均匀设计安
排试验,分别用煎煮法、渗漉法、连续回流提取法和浸渍法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
,以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四种方法的提取效果明显
不同。结论
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取效果最好,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6倍量 85% 乙醚,药材颗粒过30目筛,提取12小时。
【关键词】
黄芩 渗漉法 连续回流提取法 多靶点多部位有效部位群
黄芩为常用的清热燥湿药
,广泛用于湿热证和热毒证,具有显著疗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黄芩还有降血糖、抗癌等药理作用。黄芩的主要成
分有
: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等。本试验在黄芩苷和黄芩素等的定量基础上,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探讨。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黄芩购于安阳市药材站,经鉴定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黄芩苷(批号:0315—9345)、黄芩素(批
号:
0315—8965)对照品购于郑州市药材总公司。汉黄芩苷(批号:6902—8975)和汉黄芩素(批号:6903—8762)对照品购于邯郸市
药材站。
1.2
仪器
索氏提取器(郑州市化学仪器厂)、渗漉筒(郑州市化学仪器厂)、
色谱柱LiChrosorb Rp—C18(150mm×4mm,5μm ) [Waters公
司]、色谱柱
Shim-Pack CLC-ODS(150mm×5mm)[Waters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液的制备
2.1.1
煎煮法 取500g黄芩粗粉,加5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40分钟,提取液浓缩至500ml。
2.1.2
渗漉法 取500g黄芩粗粉,加5倍量80%乙醇渗漉,渗漉液减压蒸馏浓缩至500ml。
2.1.3
浸渍法 取500g黄芩粗粉,加5倍量水浸泡2次,每次1天,浸出液合并浓缩至500ml。
2.1.4
连续回流提取法:取黄芩粗粉500g,加5倍量乙醚,用索氏提取器连续提取10小时,提取液浓缩至500ml。
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2.2.1
黄芩苷、黄芩素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黄芩苷、黄芩素0.3500g、0.2500g 分别置于10ml量筒中,加甲醇至刻度,分别精密
量取
2ml,置20ml量筒中,加甲醇至刻度,分别吸取2、4、6、8、10、12、14μl 进样,色谱条件为:色谱柱LiChrosorb Rp—C18
(
150mm×4mm,5μm);流动相为甲醇—2.5%醋酸,检测波长为270nm,以峰面积(Y)对进样量(X)回归,得回归方程,黄芩苷的
回归方程:
Y=936.9567163X -0.5634721,r =0.99998,黄芩素的回归方程:Y=1025.X+2.354687,r =0.99999,黄芩苷量在0.158 —
1.256μg
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黄芩素量在0.145 —1.030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2.2.2
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工作曲线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对照品
0.0150g、0.0230g,分别溶于50ml甲醇溶液中,分别取0.2、 0.4 、0.6、 0.8、 1.0、 1.2、
1.4ml
,溶于10ml量筒,加甲醇至刻度,分别取5μl进样,色谱条件:Shim—Pack CLC—ODS(150mm ×5mm)柱,甲醇 —水—0.2% 醋
酸钠(
100:10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0nm,以峰面积Y对进样量X(μg)回归,得回归方程,汉黄芩苷的回归方程
Y=351678.41X
-4512.36, r =0.9918,汉黄芩素的回归方程Y=68057.13X -36365.39,r =0.9898。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1
分别取4种方法的提取液各50ml,分别用150ml氯仿萃取3次,回收氯仿,残渣置20ml量筒中,用甲醇溶解,并加至刻度,过滤,用于
测定黄芩苷和黄芩素。
2.3.2
分别取4种方法的提取液各50ml,调节PH值为2.5,分别用200ml石油醚萃取3次,母液用NaOH调节PH值为8.5—9.8,用150ml石油
醚萃取
3次,向萃取液中滴加浓HCl至PH值为3.5回收石油醚,残渣置50ml量筒中,用甲醇溶解并加至刻度,过滤,用于测定汉黄芩苷和汉
黄芩素。
2.4
提取方法的比较
将各供试品溶液按照各成分标准曲线下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见表
1。
表一
不同提取方法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方法
黄芩苷 黄芩素 汉黄芩苷 汉黄芩素
(mg/g) (mg/g) (mg/g) (mg/g)
煎煮法
3.3561 2.5362 0.4836 0.1597
渗漉法
4.1513 2.7896 1.0305 0.3841
连续回流提取法
6.7876 4.2153 1.1676 0.9392
浸渍法
2.8519 2.7631 0.5862 0.3365
2
.5 确立综合评判方法
把各成分权重定为
0.25,确定出综合评判公式:G=0.25X/Xmax+0.25Y/Ymax+0.25Z/Zmax+0.25W/Wmax,式中X、Y、Z、W分别为黄芩
苷、黄芩素、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的提取率(
mg/g)。
对表
1中数据进行处理,可知四种方法的G值顺序为:连续回流提取法>渗漉法>煎煮法>浸渍法,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取出的各种成分远高
于其它三种方法,故确定提取黄芩的最佳方法为连续回流提取法。
2.6
筛选提取条件
以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为指标,以乙醚为溶媒,选择影响连续回流提取法的主要因素:乙醚的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溶
媒用量、药材粉碎度,设计
9个水平,选用U9(96)表安排试验,筛选最佳提取条件,测定各实验结果的提取率和G值,详细结果见表2,
同时,将数据进行处理后,其结果为
G=0.753128+0.004123A-0.003426B-0.005381C-0.002687D,P=0.0289<0.05,方程有意义
表二
U9均匀设计结果(n=3)
1 50 5 2 10 8.8365 3.1253 0.5676 0.2633 0.4035
2 55 6 3 10 9.6710 4.2356 0.4917 0.2530 0.5122
3 60 7 4 20 10.5670 5.1678 0.5897 0.3698 0.6283
4 65 8 5 20 12.6971 6.2358 0.5129 0.2687 0.6856
5 70 9 6 30 13.1925 8.3654 0.5337 0.4632 0.7012
6 80 10 7 30 16.9871 8.9652 0.7516 0.6816 0.8970
7 85 12 8 40 15.8795 7.6985 0.8693 0.6594 0.7982
8 90 14 9 40 14.3692 7.2315 0.7564 0.5687 0.7956
9 95 16 10 50 14.3695 8.3624 0.7954 0.6952 0.7835
根据均匀设计的特性,最优的实验结果与优化结果最为靠近,由表
2可知,6号实验为优化组合,结果表明,乙醚的体积分数和提取时间对
提取效率影响最大,而溶媒用量影响不大,药材的粉碎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结合实际,将最优实验条件定为:用
6倍量85%乙醚,药
材粉碎过
30目筛,提取12小时。将该实验与6号实验平行进行,结果见表3
表三
对比实验
组别
A% B/h C/倍 D/目 Xmg/g Ymg/g Zmg/g Wmg/g G
优化实验
80 10 7 30 16.9871 8.9652 0.7516 0.6816 0.8970
最优实验
85 12 6 30 17.1504 9.0562 0.8632 0.7124 0.9018
3
讨论
3.1
黄芩苷和黄芩素是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含量高,活性强,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在评价黄芩质量上有重要意义。
3.2
在不同条件下各类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具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单纯以某一指标成分来评价提取工艺均不全面,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3.3
在用索氏提取器连续回流提取过程中,曾用乙醇和氯仿为溶媒进行提取,但出现大量油状物,且杂质峰较多。换用乙醚后,有效的避免
了这些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郑虎占.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第一卷)[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562-571,597-6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13.
[3]
刘继勇.均匀设计法优选痹痛宁贴剂的处方基质配比.中草药,2005,36(2):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