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
开 题 报 告
课 题 名 称 “防尘盖”零件的复合冲模设计
及凸凹模加工数控编程
系 别 自动化系
专 业 班
姓 名
评 分
导 师(签名)
2008年3月1日
2
“防尘盖”零件的复合冲模设计及凸凹模加工数控编程
开题报告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国民经济各
部门的装备部。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与进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
国防实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
标志之一。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机械制造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由于模具业与
各行业都有密切相关,所以,精密模具已使模具行业成为一个与高新技术产品互为
依托的产业。例如,制造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精密级进冲模(连续模具)和精密的
集成电路塑封模;微机的机客、接插件和许多元器件制造中的精密塑胶模具与精密
冲压模具等,都是电子产品生产不可或缺的工具装备。作为国民经济增长和技术升
级的原动力,机械工业将伴随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发展,并充分体现先进
制造技术向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柔性化、网络化和绿色制造方向发
展的总趋势。和其他行业相比,当前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
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机械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
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
械制造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美国由于缺乏对制造科学的重视,使他们的许多
产品缺乏竞争力。为此,美国政府于1990年、1993年和1997年分别实施了“先进
技术计划”、“先进制造技术计划”和 “下一代制造--行动框架”,以推动美国机
械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德国制造业在90年代中期也出现了竞争力明显下滑的趋势,
德国政府于1995年提出了实施“2000年生产计划”以推动信息技术促进制造业的现
代化和提高制造领域的研究水平;2002年又分别推出了“IT2006研究计划”和“光
学技术-德国制造”计划,投资30多亿欧元,研究电子制造技术和设备、新型电路
和元件、芯片系统以及下一代光学系统。日本早在1989年就发起过“智能制造系统”
计划,研究开发全球化制造、下一代制造系统、全能制造系统等技术;1995年日本
通产省发起旨在推动工业基础研究的“新兴工业创新型技术研究开发促进计划”;
3
2004年又启动了“新产业创造战略”,为制造业寻找未来战略产业。这已引起美国、
欧洲、日本在机械制造技术上新一轮的竞争。
产品高技术化,信息、生物、纳米、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传
统制造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相互融合,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提升和改造
的作用,导致了机械制造业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并引发出精益生产、敏捷制造、
虚拟企业等新的生产方式。随着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
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新型生物、
环保装备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成果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使机械产品不断高
技术化,其高新技术含量已成为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
多方位全球化,近年来, 由于高科技的重大突破,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世界制造业发生了重大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制造业全球化趋势加强,制造企业竞
争在全球多方位展开。制造业多方位全球化主要包括产品制造的跨国化迅猛发展;
价值链中与制造紧密相联的各个环节朝着全球化方向迈进;制造业企业的跨国并购、
重组和整合;制造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调剂、共享和优化配置;跨国界信息基础设
施的建设和维护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重视等,世界制造业正向生产全球
化、销售全球化、融资全球化、服务全球化和研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全球制造体
系正在迅速形成等。
经营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一方面,规
模化生产使得垄断性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市场主导作用日益增强,例如在汽车产
业领域,目前年产超过400万辆的企业集团已有6家,产量占世界汽车产量的80%
以上;在电力设备领域,世界前三大公司控制了全球大型电力设备市场的70%。另一
方面,各大跨国公司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纷纷收缩战线,剥离
非主营业务,以精干主业,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作
为规模化生产的前提和条件,生产高水平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中场产业”快速发
展,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
结构调整深化,经过多年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发达国家逐渐加大了产业转移
的力度。发达国家逐渐着力于研发和品牌营销,控制核心技术和经营技巧,而把加
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机械产品中附加值低的产品被安排到有市场潜在需求的发展
4
中国家生产。而发展中国家则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明
确自己的发展定位,承接某种产业环节转移,着力于加工制造环节。如耐克公司是
一个典型的微观案例。耐克公司掌握产品设计、关键技术,授权越南、中国等国外
生产厂商按其产品规格、技术标准生产产品,自己则在全球建立营销网络,进行产
品的广告宣传与销售及提供售后服务。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各大生产商纷纷采
取专业化生产,“单品种,大批量”已成为很多500强企业生产方式的新特色。同时,
以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方式逐步向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定制生产方式转变。
跨国并购加剧化,现代并购不再一味地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为企业获得竞
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是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
日趋饱和的市场、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更多企业开
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
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来自技术创新的
威胁,使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业大企
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
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服务个性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的用户要求,先进的制造企业
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信息,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
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
敏及柔性化生产。服务的个性化已成为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
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是:
查阅文献,了解CAD/CAM、PROE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熟练操作;熟悉并应用有关手册、
标准、图标等技术资料;提高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了解各
类冲压成形规律,成形工艺设计与模具设计以及各类冲压模具零件的不同加工方法,
加工工艺及装配方法。
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
3.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熟悉运用相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
5
(2) “防尘盖”零件图及其零件的落料毛坯图。
(3) 落料,冲孔,翻边成形复合模总装图及其主要零件图。
(4) 机械加工及其复合冲模的工艺流程。
3.2 研究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械加工过程与工艺规程。
(2) 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
(3) 冲压成形性能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4) 冲裁件尺寸精度的控制。
(5) 线切割加工在冲压模具零件加工中的应用。
3.3 课题研究的关键技术:
(1) 制图的合理性;手册、图表的正确合理应用。
(2) 根据料厚大小,冲件平整度要求,模具结构等,决定卸料方式。
(3) 了解正确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4 实施计划
4.1 本学期:
(1) 1-2周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开题答辩。
(2) 3-5周 进行毕业设计的理论研究、方案设计、软硬件设计、工艺设计、实
验测试等,中期检查。
(3) 6-7周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完成初稿。
(4) 8-9周 指导教师检查、批改论文;学生修改论文,定稿。毕业设计答辩资
格审查。
(5) 10周 毕业设计答辩
6
参考文献
[1] 万盛战.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2]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06重印)
[3] 李天佑.冲模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4] 廖效果.数控技术.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 叶玉驹.机械制图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