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驱动信息革命的另一个支撑技术是光电 子技术。光电子技术是一个较为庞大的领 域,可应用于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这里 我们讨论的是在信息传输中的光电子技 术——光纤通信。在过去10年间,该性能 每年翻一番,这种增长速度可望持续10到 15年。第一代光纤传输使用0.8µm波长的激 光器,传输速率可达280Mbps。第二代光 纤使用1.3µm波长的激光器和单模光纤,传 输速率可达560Mbps。
Metcalfe定理用于预测网络性能的增长, 该定理预测网络性能的增长是连到网上的 PC能力的平方。 这表示网络带宽的增长率是每年3倍。 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每秒1015位的网络带宽需 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7年1月29日:英特尔公布采用突破性的 晶体管材料即高-k栅介质和金属栅极。英特 尔将采用这些材料在公司下一代处理器— —英特尔®酷睿™2双核、英特尔® 酷睿™2四核处理器以及英特尔®至强 ®系列多核处理器的数以亿计的45纳米 晶体管或微小开关中用来构建绝缘“墙” 和开关“门”,研发代码Penryn。采用了 这些先进的晶体管,已经生产出了英特尔 45纳米微处理器。
(1)软交换技术 ) 从广义上讲,软交换是指一种体系结 构。利用该体系结构建立下一代网络框架, 主要包含软交换设备、信令网关、媒体网 关、应用服务器、综合接入设备等等。从 狭义上讲,软交换是指软交换设备,其定 位是在控制层。它的核心思想是硬件软件 化,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原来交换机的 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等功能。各实体之 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以便 于在下一代网络中更快地实现有关协议及 更方便地提供服务。
人们常用C&C(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来描述计算机网络,但从系统观点看,这还很不够, 计算机和通信系统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基本 要素,但计算机网络并不是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简 单结合,也不是计算机或通信系统的简单扩展或延 伸,而是融合了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 用等一切先进信息技术,是具有新功能的新系统。 因此,对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和分析,应该特 别强调“计算机网络是系统”的观点,站在更高的 高度来重新认识计算机网络结构、性能及网络工程 技术和网络实际应用中的重要问题,便于把握计算 机网络的发展趋向。
EPON是把全部数据都装在以太网帧内传送的网 络。EPON的基本作法是在G.983的基础上,设法保 留物理层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而用 以太网代替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作为数据链路层,构成一个可以提供更大带宽,更 低成本和更多更好业务能力的结合体。现今95%的 局域网都是以太网,故将以太网技术用于对IP数据 最佳的接入网是非常合乎逻辑的。由EPON支持的 光纤到户,现正在异军突起,它能支持千兆比特的 数据并且不久的将来成本会降到与数字用户线路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和光纤同轴电缆 混合网(HFC,Hybrid Fiber Cable)相同的水平。
(3)光交换与智能光网络技术 )
尽管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有巨大的传 输容量,但它只提供了原始带宽,还需要有灵 活的光网络结点实现更加有效与更加灵活的组 网能力。当前组网技术正从具有上下光路复用 (OADM,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和 OADM Optical Multiplexer 光交叉连接(OXC,Optical Cross Connect OXC Optical Connect) 功能的光联网向由光交换机构成的智能光网络 发展;从环形网向网状网发展;从光—电—光 交换向全光交换发展。即在光联网中引入自动 波长配置功能,也就是自动交换光网络 (ASON, 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使静态的光联网走向动态的光联 网。
软交换网络示意图
软交换技术作为业务/控制与传送/接 入分离思想的体现,是下一代网络体系架 构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使用软交换技 术,把服务控制功能和网络资源控制功能 与传送功能完全分开。根据新的网络功能 模型分层,计算机网络将分为接入与传输 层,媒体层,控制层,业务/应用层(也 叫网络服务层)四层,从而可对各种功能 作不同程度的集成。
2、计算机网络的支撑技术与关键技术 、
从系统的观点看,计算机网络是由单个结点和 连结这些结点的链路所组成。单个结点主要是连入 网内的计算机以及负责通信功能的结点交换机、路 由器,这些设备的物理组成主要是集成电路,而集 成电路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微电子技术。网络的另 一个组成部分就是通信链路,负责所有结点间的通 信,通信链路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光电子技术。为 了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有所把握,我们首先要对计 算机网络的两个重要的支撑技术,即微电子技术和 光电子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Internet各个组成部分的参与者之间的 利益可能是相互冲突的,参与者相互竞争 以实现自己特定的利益,称这种过程为 “扭斗(tussle)”。因此在下一代Internet体 系结构的设计中,容纳(如果可能并利 用)“扭斗”对于Internet体系结构的演进是 至关重要的。
种种迹象表明,现阶段以互联网为代表 的计算机网络在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兴盛和 繁荣的同时,其相应体系结构也表现出从未 有过的脆弱和不足。正确认识当前计算机 网络的现状,深刻洞悉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趋 势,全方位重新审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 , 涵义,对于研究和建立满足下一代网络发展 需求的新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具有重要的参 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第三代光纤使用单频1.5µm波长的激 光器和单模光纤。目前使用的第四代光纤 采用光放大器,数据传输率可达10G~ 20Gbps。随着光发大器的引入,它给光纤 传输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而波分复用(WDM)技术对于传输容量的提高有极 大影响,如一个40Gbps的系统能在同一光纤中传 送16种波长的信号,每一波长速率为2.5Gbps。 因为允许所有波长同时放大,所以光放大器能提 供很大的容量。在单芯光纤上传输100Gbps含40 种波长的商用系统已在2000年实现,可同时传送 100万个话音信号和1500个电视频道。目前,实 验室商用的WDM系统可以承载超过160个波长, 其中每个波长的传输速率为OC192(10Gbps), 总的传输速率达到1.6Tbit/s。
美国信息技术峰会(IDF)于2009年9月23日在美国举行, 英特尔公司总裁欧德宁在峰会上展示了世界上第一款基于 22纳米制造工艺可工作芯片的硅晶圆。据介绍,22纳米的 工艺将出现在未来英特尔的处理器中。近年来,CPU的制 程工艺一直在降低,目前最先进的已投入生产的是32纳米 的微处理器,低数值能使CPU降低能耗。 虽然有不少企业开始说摩尔定律已失效,但欧德宁在会上 还是表示“英特尔遵循摩尔定律,正在推动产业的发展。” 他还透露,目前最新的32纳米技术的CPU已经成功整合了 图形功能,并计划在第四季技术投产销售。 欧德宁展示的22纳米晶圆由多个芯片构成,每个芯片都包 含364兆位的SRAM存储器,在指甲盖大的面积上集成了 29亿个晶体管。
计算机网络应用现状 及发展趋势
主讲:刘胜全 主讲 刘胜全 教授
目录
1、前言 、 2、计算机网络的支撑技术与关键技术 、 3、当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4、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演进与发展的主要趋势 、 5、计算机网络研究热点 、
1、前言 、
计算机网络在短短几十年之间经历了一 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飞速发展过 程,特别是作为计算机网络典型代表的互联 网,已经呈现出一种遍布全球的、开放集成 的、可承载多种网络应用的异构网络互联 格局,并且对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科 技和文化等诸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宽带接入技术 ) 计算机网络必须要有宽带接入技术的支持, 各种宽带服务与应用才有可能开展。因为只有接入 网的带宽瓶颈问题被解决,核心网和城域网的容量 潜力才能真正发挥。尽管当前宽带接入技术有很多 种,但只要是不和光纤或光结合的技术,就很难在 下一代网络中应用。目前光纤到户(FTTH,Fiber To The Home)的成本已下降至每户100~200美 元,即将为多数用户接受。这里涉及两个新技术, 一个是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EPO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的光纤到户技 术,一个是自由空间光系统(FSO,Free Space Optical)。
(2)IPv6技术 ) 技术 未来的计算机网络是基于IPv6技术的网络。现 有的IPv4技术在地址空间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已 成为网络发展的最大障碍。此外,IPv4在服务质量, 传送速度,安全性,支持移动性与多播等方面也有 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妨碍网络的发展,使许多服务 与应用难以开展。因此,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 要根本解决地址短缺问题外,还要考虑在IPv4中解 决不好的许多问题,例如提高网络吞吐量,改善服 务质量,提高安全性,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 好地实现多播功能等。IPv6将使网络上升到一个新 台阶,并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
返回
支撑技术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驱动信息革命的基础。其发展速度可用摩尔 定理来预测,即微电子芯片的计算功能每18个月 提高一倍。这一发展趋势到2010年趋于成熟,那 时芯片最多可包含1010个元件,理论上的物理极 限是每个芯片可包含1011个元件。对于典型的传 统逻辑电路,每个芯片可包含的元件数少于108 到109个。每个芯片的实际元件数可能因经济上 的限制而低于物理上的极限值。自1980年以来, 微处理器的速度一直以每5年10倍的速度增长。 PC的处理能力在2000年达1000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预测在2011年可达 100000MIPS。
返回
TCP/IP的体系结构
主机A 4 3 2 1 应用层 运输层 网际层 网络 接口层 网络 1 网际层 网络 接口层 网络 2 路由器 主机B 应用层 运输层 网际层 网络 接口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