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K装配式结构设计
7
一、叠合楼板设计
带桁架钢筋预制叠合板
8
预制叠合板一般采用桁架钢筋
9
带桁架钢筋预制叠合板
叠合板配筋
11
叠合板配筋
12
叠合楼盖设计
• 按板的受力可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 • 单向板布置时,叠合板按两端支撑板计算叠合板钢筋和其 上现浇部分的支座配筋,另外方向的支座配筋仍按实际情 况的双向板或单向板计算配筋; • 双向叠合板的配筋计算同普通双向现浇楼板,但是当板缝 宽度不够时,叠合板侧向配筋为满足板之间钢筋搭接长度 的需要而将选择较小直径的钢筋;
89
预制剪力墙
90
91
• 预制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在后浇段内的锚固、连接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92
软件自动采用的后浇节点形式
93
94
预制剪力墙叠合连梁
• 预制剪力墙洞口上方的预制连梁与后浇圈梁或水平后浇带形成叠合 连梁
95
预制剪力墙上的水平后浇带
• 水平后浇带宽度应取剪力墙的厚度,高度不应小于楼板厚度;水平后 浇 带应与现浇或者叠合楼、屋盖浇筑成整体; • 水平后浇带内应配置不少于2根连续纵向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
96
上下层窗间墙在楼板处不连接
97
98
99
100
画预制剪力墙详图
102
刀把形预制剪力墙详图
上部结构计算相关
106
上部结构计算相关
剪力墙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108
预制构件承担的层剪力的统计
• 《装配式规程》6.1.1-2条规定:“装配整体式
剪力墙结构和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 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50%时,其 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当预制剪力墙构件 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80%时,
17
18
预制板定义
输入名称、板宽、板厚(名称可自动生成)
19
预制板布置
• 只在矩形房间上布置; • 2种方式:按单向板布置、自动 区别单向板、双向板; • 按房间布置,自动排块; • 每个房间可按最多3种不同 板宽布置; • 同时输入桁架钢筋; • 单向板、一种板宽加异形板方式 最实用;
20
24
82
四、预制剪力墙构件
• • • • 预制墙的边缘构件、墙身、墙梁的配筋构造同普通墙; 预制墙选筋和归并; 平法图上标注预制墙编号; 预制剪力墙详图构造,包括墙内横向、竖向分布钢筋,墙内边缘构 件钢筋,墙上连梁的钢筋,横向钢筋伸出部分的长度构造,竖向钢 筋下部连接接头构造、上部伸出长度及构造等; • 剪力墙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同普通墙的施工缝验算;
14
叠合板支座处的纵向钢筋
15
叠合板接缝处的纵向钢筋
• 单向板的密缝拼接钢筋构造可参照《装规》6.6.5条执行(见下图)。
16
叠合板接缝处的纵向钢筋
• 双向板跨度方向钢筋伸出长度满足《装规》6.6.4条第1款的要求, 即不应小于5d(d为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 宽度方向钢筋在接缝中采用135度弯钩连接,接缝中跨度方向钢 筋直径间距的布置与预制板相同(见下图) • 按照双向板布置时,叠合板之间的缝宽应满足钢筋搭接长度的要 求。
63
64
65
66
预制梁选钢筋
• 预制梁一般梁宽不小于300mm; • 伸入节点的钢筋尽量少,按照梁支座下部配筋包络,不需要的钢筋 停留截断在预制梁内; • 梁与柱的搭接长度15-20mm;
67
预制梁配筋相关
• • • • 350宽梁居多;按2肢箍,4根筋; 纵向梁底筋需抬高,避免和横向梁底筋碰撞; 深入节点的下部钢筋可以小于计算面积,不足部分用U形钢筋搭接; 节点左右两端梁的伸出根数可不同,如左梁伸出第1、3根,右梁伸出 第2、4筋; • 未伸出的底筋设置U形筋搭接,通过预制梁上的预留槽与未伸出的底筋 搭接; • 伸出钢筋的锚固采用节点板方式; • 采用600级别钢筋;
13
叠合板特点
• • • • • • • • • • • 单向板,按房间短方向排板; 单向板缝宽仅10mm,标注为MF(密缝简写); 使用双向板时(一般跨度大于4米),虽然配筋较经济; 常用预制板宽度尺寸3000mm; 拼缝处尽量避开跨中; 标准板排块后,剩余部分使用非标准板; 周边搭接长度10mm; 桁架钢筋与板缝平齐; 桁架钢筋在现场焊的; 软件给出排块平面图,预制板详图; 板计算书;
4
各地重点推广,比例必须逐年增加 建筑工厂化、减少湿作业和环境污染
5
YJK装配式建筑设计
• 叠合板、预制柱、预制梁、预制剪力墙、预制楼梯; • 装配式结构建模,计算分析及相关计算书; • 施工图及预制构件大样详图;
6
在施工图各模块设置预制构件设计
• • • • • 按照实配钢筋完成预制构件连接的计算; 预制构件平面布置图; 各类预制构件表; 预制构件施工详图; 按照单个构件出施工图,以平面、立面、剖面视图的详图方式绘制, 绘制预制构件内所有钢筋、钢筋伸出构造以及接头构造;
同时也是楼板现浇部分的配筋图
25
26
27
28
29
30
叠合板计算书
预制率和装配率
• (一)装配率定义及公式 • 装配率是指建筑特定部位采用预制构件混凝土的面积占全部混凝土面积的 百分比,或者该部位构件免除模板的面积及采用装配式大模板的面积占全 部构件表面积的百分比。 • (二)预制率定义和公式 • 预制率是指建筑标准层特定部位采用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占标准层全部混 凝土体积的百分比。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 是标准板型,需要根据布置房间的楼板跨 度和附加荷载确定薄板板号,1T-6T; • 2种宽度的板型:1米宽和0.5米宽; • 其中底板为薄板一般为30mm,要注意总 厚度。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 布置对话框上勾选了PK预应力混凝土叠 合板后,桁架钢筋的相关参数自动灰掉, 即不再需要输入桁架钢筋。 • 对于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布置可由 用户选择按单向板布置或者双向板布置, 主要影响叠合板板宽方向的底筋和后浇部 分的支座负筋的计算。
• 简单的说:预制率计算的是体积比,装配率计算的是模板面积比。
预制率和装配率
• • • • 各地计算方法不统一: 上海只有定义,没有具体算法; 深圳也提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 济南有个计算方法,提出了预制装配率指标:。
预制率和装配率
• 房间比是布置预制叠合板的房间与本层全部房间个数的比值。 • 面积比是布置预制叠合板的房间面积与本层全部面积的比值,这里叠合板 房间面积是按照房间周边轴线围成的面积计算的。 • 体积比(含后浇砼)是布置叠合板的房间楼板的砼体积与本层全部楼板砼 体积的比值,叠合板房间的砼体积是按房间周边轴线围成的面积乘以楼板 总厚度计算的,也就是说他包含了后浇部分砼的体积。 • 体积比(不含后浇砼)是布置叠合板的房间仅预制底板的砼体积与本层全 部楼板砼体积的比值,这里叠合板房间的砼体积是按照每一块预制底板的 体积乘以该房间总块数得出的,他不包含后浇部分砼的体积,也就是说他 不包含后浇层、板缝、房间之间的后浇部分的体积。
85
预制剪力墙
86
预制剪力墙
87
预制剪力墙采用一字形
• 预制剪力墙宜采用一字形,目前很少见采用 L 形、T 形或 U 形; • 剪力墙上的连梁和两边墙一般预制在一起; • 预制外墙采用3层,中间为保温层,外层常为钢筋网砂浆层;
88
上下层预制剪力墙的竖向钢筋的连接
• 1 边缘构件竖向钢筋应逐根连接。 • 2 预制剪力墙的竖向分布钢筋,当仅部分连接时(图 8.3.5),被 连接的同 侧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600mm,且在剪力墙构件承载力设 计和分布钢筋配筋率计 算中不得计入不连接的分布钢筋;不连接的 竖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6mm。 • 3 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以及二、三级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剪力 墙的边 缘构件竖向钢筋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
70
叠合梁的箍筋配置
• 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宜采用整体封 闭箍筋;
71
叠合梁的箍筋配置
• 采用组合封闭箍筋的形式(图 7.3.2b)时,开口箍筋上方应做成 135o弯 钩; • 非抗震设计时,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5d(d 为箍筋直径); • 抗震设 计时,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10d。现场应采用箍筋帽封闭开 口箍,箍筋帽末端应 做成 135o弯钩; • 非抗震设计时,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5d; • 抗震设计时, 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10d
• 6.3.1 在各种设计状况下,装配整体式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 法进行结构分析。 • 当同一层内既有预制又有现浇抗侧力构件时,地震设计状况下宜 对现浇抗侧 力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进行适当放大; • 8.1.1 抗震设计时,对同一层内既有现浇墙肢也有预制墙肢的装配整体式剪力 墙 结构,现浇墙肢水平地震作用弯矩、剪力宜乘以不小于 1.1 的增大系数; • 预制构件承担的层剪力、倾覆力矩
53
预制柱底接缝构造示意
54
预制柱底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55
预制柱底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56
57
59
60
预制柱详图
61
按《装规》7.2.3条的预制柱底抗剪验算
三、预制梁构件
• • • • • 预制梁选筋和归并; 预制梁的端部构造等参数设置; 梁平法图上标注预制梁编号; 梁的预制部分构造,包括梁的下部纵向钢筋、腰筋、箍筋等; 预制部分考虑梁柱接头的钢筋碰撞检查,梁梁接头构造,梁的箍筋 在叠合层部分的构造; • 梁的上部现浇部分纵筋在梁平法图上表示; • 梁端部抗剪承载力计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