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票据法

票据法

票据法第一节票据法概述(覃有土P316)一、票据概述(覃有土P316)(一)票据概念广义:泛指各种有价证券、债券、股票、仓单、提单、本票、支票、汇票狭义:指由当事人签发的,承诺自己或委托他人于到期日无条件按票载金额付款的有价证券。

票据法指狭义。

(二)票据的特征1、票据是一种设权凭证权利由票据行为所创设,有别于其他有价证券●票据所反应的权利:票据形成后新创设的权利,不是票据形成所固有的,票据权利随票据的签发而产生,签发前不存在●证权凭证●其他有价证券:形成前权利已存在,如提单签发前,当事人已取得所有权,股票基础权利、义务甲乙票据权利、义务基于票据的设权性,票据基础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消灭,并不消灭票据权利、义务关系2、票据是一种完全证券完全证券:权利和权利凭证合为一体,票据权利人向票据债务有价证券人行使票据权利,必须出示票据不完全凭证:权利和权利凭证可以分离而存在,股票、债券、仓单、提单行使权利不以出示权利凭证为限3、票据是一种无因证券(覃有土P38)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票据法,持一定的保留态度。

票据法第十条,“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我国票据法对无因性的态度,着眼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现状,时常经济处于起步阶段,票据意识和观念还未完全形成,商业信用现象不够乐观,利用票据骗取财物、资金的现象屡屡发生,故有此规定。

2000年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四条,票据债务人以票据法第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为由,对业经背书转让票据的持票人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确认了票据的无因性。

《票据法前沿问题案例研究》P121票据的签发、背书、承兑、保证等往往基于一定的原因关系,诸如买卖、运输、承揽、保管、租赁等交易关系中的货款、运费、加工费、保管费、租金支付义务而签发或者转让票据。

原因关系的无效、被撤消或者票据的签发、背书等无原因关系并不影响票据的效力,这就是票据的无因性。

确立票据的无因性,主要是基于助长票据流通和确保交易安全考虑,在经济生活中,为使交易迅捷,在票据的转让过程中很少顾及或根本不去关心对方所交付的票据是否基于合法、有效的取得,在客观上也没有能力去获取这一信息。

票据作为一种信用交易中已成为一种主要的交易形式,因票据无效而使票据权利不能兑现,是一种主要的交易形式。

因票据无效而使票据权利不能兑现,是一种主要的商业风险。

规避这一风险加强商业信用力度的举措是增强票据的外观效力,即法律仅仅依据票据的外观确定其效力,只是票据外观符合法律的要求,就应该认定票据有效,除能证明持票人恶意,就应认定为持票人享有权利。

对商事主体来说,在取得票据时只需审核票据的外观,无需了解票据以外的事情。

对付款人来说,一张票据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付款人使无从知道持票人是何人,基于何种原因取得票据。

付款人只能籍票据外观确定其效力。

票据若作为一种信用工具,其效力只能依外观予以确认,而不问票据的取得是否有因,基于何因,也不问引起票据签发、背书、保证、承兑行为实施的原因关系是否有效或是否被撤销。

纵然票据的取得无任何原因,票据基础关系无效或被撤销,票据的效力不应受到影响。

各国票据法均肯定了票据的无因性,我国票据法对票据的无因性持一定的不保留态度。

票据法颁布前,使用1988年颁布的《银行结算办法》,明确规定,票据的取得必须具有合法的商品交易关系,票据是有因的。

4、票据是一种要式证券权利证券化①票据格式化的统一:交易客体定型化。

票据法109条,“汇票、本票、支票的格式应当统一,票据凭证的格式和印制管理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

”②票据交易程序的定型:交易程序定型化,提示承兑的期限。

③票据记载事项法定,为确保安全,票据法对票据记载事项作了严格的要求,凡欠缺必要记载事项的,该票据无效。

如我国票据法第八条,“票据额以中文大写和数码同时记载,两者必须一致,两者不一致的,票据无效。

”5、票据是一种文义证券票据是一种按票载文义确定其效力的证券,即使票据上所记载的事项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仍按票载文义确定其效力。

如:甲欠乙1000元,签发票据错写为10000元,乙将票据背书给丙,若丙要求甲承担一万元责任时,甲不得以该票据记载错误来对抗丙。

6、票据是一种流通证券票据从先前的主要用于银钱输送,演变为主要作为信用工具使用后,票据的流通性便成为票据的主要特征之一。

票据流通,是市场经济的需要,各国票据制度无不鼓励、促进票据的流通。

美国将票据称为“流通证券”,“流通证券法”。

为助长票据流通,各国票据制度对票据权利转让及相关方面的规定均有制于其他民事权利转让的规定。

(1)票据权利的转让与设质,无须告知义务人,更无须经义务人同意。

各国法律规定,当事人转让民事权利的,应通知义务人,我国合同法,转让债权,通知债务人。

(2)票据权利的转让,权利受让人不继受转让人权利的瑕疵。

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对于持票人例手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

其他民事权利在转让时权利的瑕疵一并让与。

义务人可以基于对原权利人的抗辩事由对抗权利受让人。

《票据法前沿问题研究》P78(3)票据经背书转让后,背书人应对票据的承兑或付款负担保之责。

一张票据背书次数越多,其担保力越强,持票人所受风险越小,其他民事权利中,转让人对权利受让人不负担保之责。

受让人受让权利后,若义务人因破产,无清偿能力而无力履行义务时,不能要求转让人承担责任。

(4)票据权利不因混同而消灭,票据债务人与票据债权人同为一人时,不发生民法上的混同。

该票据仍有转让的可能。

其他民事权利因权利人与义务人归于一人而消灭。

(三)票据种类(覃有土P322)1、法律上分类本票票据法德、法、日“三票二法”汇票支票:支票法汇票:支票包含在汇票当中美:票据本票汇票我国:票据本票支票2、学理上的分类(1)以票据是由自己付款还是委托他人付款为标准预约证券:约定自己于到期日付款的本票委托证券:委托他人于到期日付款的汇票、支票(2)以票据的功能作为划分标准信用证券:主要用于信用的汇票、本票支付证券:主要用于支付的支票(3)以票据的到期日为划分标准定日付款的汇票远期票据:以将来某一期日届至为付款日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支票本票即期票据:见票即付的汇票(四)票据的沿革(覃有土P323)张国键,《商事法论》,“票据之发生,起源于12世纪意大利兑换商所发行之兑换证书。

”①12世纪,地中海沿岸意大利城邦国家商事发达,贸易繁荣,贸易频繁造成异地输送金钱及货币兑换的需要。

由于交通不便,金钱笨重,异地交易携带不便并伴有风险,另外,一国货币进入另一国需兑换,造成烦琐与不便,为避免金钱输送困难,简化交易手续,绕过贸易障碍,便产生了货币兑换业务。

商人欲去异地交易,将金钱交给一地的兑换商,兑换商给付商人兑换证书,该商人到另一地后将兑换证书交给兑换商在该地的分支机构或代理机构换取金钱,从运作方式来看,欧洲12世纪的兑换证书是近代本票的雏形。

②13世纪,异地汇款数量与日俱增,原本与兑换证书合并使用的付款委托证书发生独立的效力,商人凭兑换商签发的付款委托书请求异地付款人付款。

兑换商对其签发的付款委托书负担保之责。

③16实际出现了背书制度。

票据成为可以转让的流通证券,票据功能从先前的汇兑作用发展到信用作用,性质发生变化,票据不再是一种金钱输送和兑换工具,是一种信用工具。

④17世纪中叶,英国富商将巨额款项存入金钱买卖业的金银佃工商人,受款的商人向富商签发收据,该收据富商凭收据收款,受款的商人见票即付。

后来,受款商人收到存款时向存款人交付存折,内附空白提款凭证若干,存款人于需要时在提款凭证上做必要填写后去受款商人处取款。

支票制度起源与此。

⑤我国于唐代时便有称为“飞钱”、“贴”的票据当时,交易繁荣,交通不便和金钱沉重给商人携款外出造成极大的不便,出现了以券代币,以飞钱为形态的凭证。

商人将钱币交付富户换取“飞钱”,携券往异地,收受飞钱的一方从富户那里凭券取款。

宋代,出现“便钱”、“交子”。

朝廷设“便钱务”,从事便钱兑换事务,商人将现金交付本地的便钱务,取得便钱往异地,便钱务则命令各地机构向持便钱者支付现金。

“交子”业务起源于民间,为避免钱币携带不便,从事金钱保管业务的商人设“交子铺”,向商人发行交子,商人携交子去异地,从异地交子铺兑换现金。

后因经营交子业务的商人衰败,信用锐减,危险增加,交子业务遂由官方接替,朝廷设立交子务,发行官方交子,禁止民间交子发放。

二、票据法概述(覃有土P327)(一)票据法是关于票据的专门立法,是规定票据制度以及票据上的法律关系的法律。

(二)特征1、票据法具有技术性不含道德规范,无善、恶之分2、票据法具有二元性(1)性质上为私法,但有公法色彩(2)为任意性规范,含有强行规范(3)为实体法,但有程序性规定(4)为国内法,但包含国际统一性(三)票据法法系(范健P190)1、20世纪30年代(1930年)以前,世界上存在着三大票据法系:法国法系、德国法系、英国法系①法国法系,将汇票、本票作为汇兑工具,不承认票据的无因性②德国法系,注重票据的信用功能、流通功能,将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相分离,使其具有无因性。

后来成为欧洲大陆法系的代表,影响日渐扩大。

③英国法系,影响整个普遍法系国家,也注重票据的信用作用、流通作用、无因性,强调对正当持票人的统一,但与德国法系重视形式相比更重视实际。

立法体例上:法、德:汇票、本票统一立法,单独制定支票法英:三票合一的立法形式2、1930年、1931年,国际联盟在日内瓦先后召开国际票据法统一会议,分别通过了《统一汇票本票公约》、《统一支票法公约》等一系列票据法公约。

公约以德国票据法系为基础,参加的国家基本上是大陆法系国家,德、法、绝大多数欧洲国家、日本、部分拉丁美洲国家,但,英、美未参加日内瓦会议,拒绝参加公约,坚持自己的票据法传统。

现在,世界上存在两大票据法法系:日内瓦统一票据法法系、英美票据法系3、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于1971年着手起草国际统一的票据法草案1988年12月通过《联合国国际汇票本票公约》尚未生效。

三、票据上的法律关系(覃有土P335)票据关系与票据相关的非票据关系:非票据关系(一)票据关系1、票据关系是指由票据法调整,以票据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票据债权人:享有权利,如收款人、持票人票据债务人:承担义务,如出票人、承兑人2、票据关系种类(1)票据发行关系:出票人、收款人、付款人(2)票据背书关系:背书人、被背书人(3)票据承兑关系:承兑人、收款人(4)票据保证关系:保证人与被保证人对票据权利人承担连带责任(5)票据参加关系:参加承兑、参加付款(6)因履行票据债务所形成的关系:付款人或承兑人以外的人履行票据债务后形成,如保证人(二)非票据关系(覃有土P338)票据关系以外的,与票据有密切联系的法律关系称为非票据关系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民法上的非票据关系:票据的基础关系1、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由票据法调整的非票据关系①汇票上的回单签发关系②票据的返还关系③票据复本的签发与返还关系④誊本的持票人与原本的接收人之间的票据原本返还关系⑤利益偿还关系⑥损害赔偿关系2、民法上的非票据关系票据原因关系票据预约关系票据资金关系四、票据行为(覃有土P342)票据行为是指设定票据债务的行为,是法律行为的一种共六种:出票、背书、承兑、参加承兑、保证、保付我国四种: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五、票据权利(覃有土P350)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请求债务人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性质上属于债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