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
班别:土木08-2 姓名:何韬
浅析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中,改善民生将是
最绚丽的亮点。
社会背景
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内需不足,提高消费需求是启
动内需的关键。例如,在目前占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是农民,作为潜在的消费主
体,农民的内需远没有启动。2009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5253元,加上社
会保障不足,严重抑制了农民的购买意愿。试想,如果7亿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
生活质量改善、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那将成为拉动我国内需的巨大力量,也将
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空间。因此,需要通过改善民生,提高低收入者阶层的收
入水平、启动农村市场,提高国民消费率,真正启动有支付能力的国内需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义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是消除贫困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中仍处于百位之后,一些农
村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农村还有3597万贫困人口,城市还有2347
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看病难、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与此同时,还面
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劳动者报酬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说
明,我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届五
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党中央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作出的
重大战略部署。
二、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人民的福祉。同时,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会推动经济发展。人是生产力
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
依靠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强大动力。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
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
设,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
扩大国内需求,合理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重要内容。而要扩大内需,除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居民现有消费能力基础
上挖掘潜力,还必须相应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
来我国采取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标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
发放居民消费券等方式的效果证明,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内
需、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必要举措。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的需求
民生是关系老百姓生活的事,事无巨细,涉及方方面面。民生是人民群众的第
一需求,也是党和政府发展的第一要务,发展民生就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民生成
为“十二五”规划的新亮点。只有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
能过上幸福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也就成为人民群众的第一需求。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是深化改革开
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
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
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但在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充满了期盼,党和政府也寄予了
厚望,通过此次会议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发展民生、发展经济,、发展
文化、发展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要机遇,从而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党和政府极力解决的大事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
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可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件大事,时时记心间,处处为民生,常怀民
生之情,多关注和保障改善民生,从而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华丽转身。
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首先还是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整个社会的生产水平上升,才能促使人民生活
水平上升,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才有了物质基础。所以目前,我们仍然应当坚持基本
的经济制度,让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体,调动各类要素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
展。同时为了能让国家经济稳步发展,我们还应当尽力营造和平安定的国内和周边
国际局势。
其次要努力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来保障民生水平随生产发展水平上升,保障社会
多数人民的生活有稳步改善。也就是国家应当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
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国家努力弥补市场的缺陷,监管市场,避免物价虚高、假冒
伪劣产品上市等市场盲目和自发性对人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提供市场无法提供的
公共产品,比如说修建基础设施、提供军队、警察、环境保护等服务,来保证全社
会人民生活质量的普遍上升。
最后还需要在社会营造和谐的氛围,不仅依靠政府,还要依靠社会中先富起来
的那一部分人,主动做出贡献,回报社会,通过募捐等参与社会福利的方式,来提
高全社会平均生活水平。
坚持并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使中国在过去五年中不断战胜各
种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为全面小康奠定
坚实基础,也必将继续凝聚民心民力,描绘出“十二五”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