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毒消疣汤治疗扁平疣的经验介绍(一)

解毒消疣汤治疗扁平疣的经验介绍(一)

解毒消疣汤治疗扁平疣的经验介绍(一)
关键词]扁平疣;中医药治疗
扁平疣(verrucaplana)又称青年扁平疣,好发于颜面及手背,散在分布。皮损呈米粒至高
粱粒大小的扁平丘疹,稍高出皮面,淡褐色或接近正常肤色,大多孤立散在,不痒或微有痒
感。中医称之为扁瘊,历代文献对此病有较多论述,《薛己医案》指出:“疣属肝胆少阳经,
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所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外感风热毒邪,搏于肌肤而
生;内因肝气郁结化火,或怒动肝火,肝旺血燥,筋气不荣,肌肤不润所致,病久则气滞血
瘀痰凝。
业师王玉玺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任黑龙江省中医药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从事中医外科及皮肤病的治疗研究多年,对扁平疣的治疗更有独到之处。老师根据多年临床
经验,运用中医辨证、西医辨病原则,采用祛风清热、除湿解毒、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散结
的治法,自拟解毒消疣方,临床加减用于治疗扁平疣,疗效甚佳。
1解毒消疣方药用及用法
药用:板蓝根30g,大青叶15g,露蜂房10g,灵磁石30g(先煎),生薏米30g,白芷10g,
白鲜皮15g,红花10g,木贼15g。
用法:水煎日一剂,早晚分服,每次150~200ml内服。老师主张内服为主,同时辅以外治,
内外结合以提高疗效。外用法:取少量药汤,以棉签外包裹脱脂纱布,蘸药液加力涂抹患处,
以出血定痂为度。痂落则疣消,收效甚快。
2病案
XX,主诉:反复面部出现丘疹2年余,加重1个月。2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面颊部出现数个
小丘疹,呈浅褐色或正常皮色,先后在几家医院诊为扁平疣,予内服中药,肌注转移因子及
冷冻治疗,疗效不佳,皮疹时有发展,近1个月皮疹加重。查体:面颊、下颌、前额部泛发
较密集的扁平状丘疹,个别皮损呈串珠样,色如皮肤,新旧皮疹相同,伴有瘙痒,舌紫黯,
脉沉弦。诊断:扁平疣。证因肝郁化火,肝旺血燥,不能濡养筋脉,肌肤不润,复感外邪所
致。治宜舒肝散结,祛风解毒,活血化瘀为主,采用解毒消疣方加减治疗。
一周后复诊,患者皮疹基本消退,仅余个别,颜色也明显转淡,近期时有睡眠不好情况发生。
原方基础上加夜交藤20g,生龙牡各30g(先煎)14付巩固。
2个月后电话随访,皮疹全部消退,未复发。
3体会与讨论
扁平疣,为常见的病毒性赘生物,是一种慢性病毒性皮肤病,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3、
5、8、9、10、28、41、65型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常呈多发性、蔓延性、进行性,严重
影响美观,且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本方中诸药均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在本方中,大青叶、板蓝根清热
解毒,凉血活血消斑;红花活血祛瘀通滞;薏苡仁利水健脾除湿,清热排脓;灵磁石平肝潜
阳;白鲜皮、露蜂房,祛风止痒解毒杀虫;白芷祛风散寒,除湿通窍,消肿止痛,入肺、胃、
大肠经,肺主皮毛,与本病关系密切,同时白芷辛温芳香,引药上行;诸药合用,清热解毒、
活血祛瘀,平肝潜阳从而达到消除赘疣的目的。该方特点在于内服配合煎汤外擦,药物作用
于局部,易于渗透,相对于单纯内服更有利于发挥药效。解毒消疣方在临证时当灵活运用,
如有胃气不和者可加陈皮,焦三仙;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香附;瘀象明显可加三棱、莪术;
痒甚可加白蒺藜,重用鲜皮;失眠加夜交藤,生龙牡等。具体临床应用时,应特别注重随症
加减。老师多次告诫,中医临证时应注重辨证,切不可拘泥一方,贵在灵活变通,因人施治,
可奏良效。
同时老师认为扁平疣的治疗,皮肤表面的皮损只是其一,治疗时皮肤表面皮损虽然消退,但
皮肤基底层仍有大量的病毒存在,治愈后很容易复发。故主张皮损消退后,仍要进一步巩固
治疗以清除余毒使疾病彻底痊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