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制度

第三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制度



(二)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费用 1. 适用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中受 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 (1) 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的; (2) 肇事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的; (3) 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 2. 使用范围 (1) 丧葬费用 (2) 抢救费用


(三) 变更登记 变更登记是指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在法律许可变更 的登记事项发生变化时,应当申请办理的登记手续。 法律既规定了可以变更的事项,也规定了变更的批准 程序。对于变更的相对严格的规定,一方面是基于变 更对车辆的安全性能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基于维 护车辆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1. 法定变更事项 2. 变更登记要求 3. 不予办理变更登记的情形



三、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 (一)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设立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是指依法筹集用于垫付机动 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 者全部抢救费用的社会专项基金。 1. 救助基金设立层级 2. 救助基金的来源 (1) 按照交强险保险费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 (2) 地方政府按照交强险营业税数额给予的财政补助

(三) 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 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 内予以赔偿。交强险的责任限额由死亡伤残赔偿限额、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和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三部分组成。 在实施过程中,中国保监会于2008年1月11日正式公 布了交强险责任限额调整方案,并批准了由中国保险 行业协会上报的交强险费率方案。新的交强险责任限 额和费率方案于2008年2月1日零时起实行。在具体的 赔付过程中,除责任限额本身外,免赔事项或比例也 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交强险具体的赔付限额见表3-2:



(二) 注册登记 注册登记是机动车所有人初次申领机动车号牌、行驶 证时,对机动车基本情况所进行的登记。通过登记, 可以明确机动车的所有人,便于管理部门了解我国机 动车的基本状况,为制定管理规则和开展有效管理提 供基础数据。登记由机动车所有人住所地的公安机关 交通管理部门负责。 1. 注册登记要求 2. 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豁免 3. 不予办理注册登记的情形 4. 注册登记的效力

(二) 道路交通事故等级 道路交通事故等级的认定,对追究交通事故责任者的 行政、刑事责任具有直接影响。根据一次事故中,人 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交通事故分为轻 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1991年12 月,公安部颁布了《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 标准的通知》,对事故等级的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凡满足所列标准中的任一标准,即构成该等级的交通 事故,具体见表3-3。


(四) 转移登记 转移登记是指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 现机动车所有人应当申请办理的登记手续。 转移登记是保护现机动车所有人利益的手段,《物权 法》规定,涉及机动车物权的转让,自交付时发生变 动效力,但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1. 转移登记要求 2. 不予办理转移登记的情形

1. 机动车驾驶证种类 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的有效期不同,可分为有期限驾驶 证和无期限驾驶证。 (1) 有期限驾驶证 (2) 无期限驾驶证 2. 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条件 (1) 年龄条件 (2) 身体条件 (3) 考试合格

3. 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法定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 (1) 有妨碍安全驾驶疾病的; (2) 吸食、注射毒品、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 瘾尚未戒除的; (3) 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未满2年的; (4)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 (5) 驾驶许可依法被撤销未满3年的;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标准 事故类别
轻 伤(人) 重 伤(人) 死 亡(人) 财产损失(元) 机动车 非机动车
轻微事故
一般事故 重大事故 特大事故
1~2
>3 不考虑 不考虑
0
1~2 3~10 >11 >8 >5 或 和 和
0
0 1~2 >3 1 2
<1000
<3万 3万~6万 >6万
<200
表3-3道路交通事故等级标准




(二) 累积记分制度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 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 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累积记分制度。《机动 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做出了具体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记分周期 2. 记分分值 3. 记分规则 4. 满分后果



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一)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概念 1. 责任保险 2.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 (二)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特点 1. 设立目的 2. 保险性质 3. 赔偿原则 4. 经营原则 5. 责任限额 6. 保险费用 7. 合同解除 8. 赔付要求

一、机动车登记制度 (一)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1. 机动车 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 供人员乘用、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 车辆。 2. 非机动车 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 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 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 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有责任X(元)无责任Y(元)有责任X(元) 无责任Y(元)
表3-2交强险赔付限额表


(四) 超过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责任承担 交强险对交通事故的赔付存在不充分的可能性,对于 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以外的损失,按照发生交通事故 的主体不同,而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 1. 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 2.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


二、道路交通事故相关主体的现场义务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地点及其 有关的空间范围。现场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认定事故 责任、分析事故原因、推断事故发生过程的客观依据。 保护现场、勘查现场是正确处理交通事故的基础和条 件。与道路交通事故有直接关系的人员,包括车辆驾 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道路使用者,法律对不 同主体确立了不同的义务。 (一) 驾驶人的现场义务 1. 立即停车2. 保护现场 3. 抢救伤员4. 及时报案
第三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




一道路交通事故概述 (一) 道路交通事故的概念及构成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 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构成道路交通事故, 须同时满足以下要素: 1. 主体要素2. 空间要素 3. 后果要素4. 主观要素 5. 工具要素6. 运行要素 7. 性质要素

2.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 (1) 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2) 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3) 保护合法权益 (4) 提高通行效率 3.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效力 4.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原则 (1) 依法管理的原则 (2) 方便群众的原则
第二节车辆和驾驶人

表3-1安全技术检验要求
车 种 检验要求 5年以内 ,1次/年 检验要求 超过5年,2次/年
营运载客汽车
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 载客汽车
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 摩托车 拖拉机和其他机动车
10年以内,1次/年
6年以内 ,1次/2年 4年以内 ,1次/2年 1次/年
超过10年,2次/年
超过6年,1次/年 超过4年,1次/年



(3) 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 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3个月以上6个月以 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1 年内因醉酒,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4)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200元 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5) 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且逃逸的,除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第2款的规定,吊销机动车驾 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三) 法律责任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机动车驾驶 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责任作了详细规定。需要 特别关注的有: (1) 违反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 以下罚款。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 (2)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1个月以上3个月以 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4. 注销机动车驾驶证的情形 (1) 死亡的; (2) 身体条件不适合驾驶机动车的; (3) 提出注销申请的; (4) 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提出注销申请的; (5) 超过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一年以上未换证的; (6) 年龄达限,法定期限未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的; (7) 准驾特定车型年龄达限的; (8) 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被吊销或者驾驶许可依法被 撤销的。


(五) 抵押登记 抵押是一种担保方式,机动车属于法律规定可以设定 抵押的财产。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订立抵押合同。 1. 抵押登记 2. 解除抵押登记



(六) 注销登记 注销登记是指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基于各种原因而不 能或不在我国境内道路上行驶时,所需办理的登记手续。 1. 注销登记的原因 (1) 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 (2) 灭失 (3) 因故不在我国境内使用; (4) 因质量问题退车; (5) 登记被依法撤销。 2. 注销登记的效力
限额 项目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 总 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