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教育模式创新与应用前景探究
作者:孙小清 胡楠 张婧祎 陆阔 钟振东 张鑫玺 吴双江 宋鸷昊 秦哲
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9年第06期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多媒
体教学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学生群体,以使用者的角度在新时代
数字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下创新教学模式,设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依托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移动终端APP技术,帮助老师创新课堂教学
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雨课堂; 互动教学; 教育模式创新; 微信; 移动终端
中图分类号:G434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6-156-001
一、引言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及其旗下的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自雨课堂从清华的课
堂里走出,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便有上千所高校的班级采用雨课堂
模式授课。通过移动软件作为媒介,使学生通过移动通信工具的应用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能
够在具有较强学习热情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二、雨课堂创新点
传统的授课方式为教师讲、学生听,但学生的参与性较弱,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掌
握情况、改进教学安排。传统教学虽然可以将知识讲解全面,但让学生掌握才是我们的目的,
而雨课堂“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导学极大地彌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通过雨课堂微信公众号将课堂概要以PPT或者相关视频的形式发
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了解所学内容,便于学生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讲。教师还可以在
每页PPT上添加语音,将学习重点快速方便地传达给学生。另外,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也可
即时查看,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和进度。
课堂学习环节,教师可通过发布随堂习题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发送弹
幕,进行投稿,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可直接点不懂,避免了羞于开口的尴尬。习题形式多样,
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教师可根据需要发布习题,还可以利用发红包的功能吸引学生
互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最大限
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课后巩固环节,雨课堂将学生表示不懂的统计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可发送相关课后习
题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可将课后习题与分数挂钩,激励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改变以往学生
忽略自主巩固知识、过于依赖课堂和老师的情况。
三、应用雨课堂教学
在真正的教学阶段,教师要面对的是众多个性、学习能力均不相同的学生,因此了解每
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往往耗时耗力却达不到
预期。通过雨课堂则能够有效实现日常学习效果管理、成绩发布反馈以及任务提醒等,利用信
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展教学活动,减轻教师压力。在雨课堂平台中,教师可以建立
网上班级,学生扫码加入班级形成虚拟课堂,学生在课下通过移动终端学习,利用网络能够在
学习过程中及时追踪相关课程和数据。
借助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进一步整合和优化目前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讲义,电子教案,课
件,演示实验,教学动画,以及相关网络资源,实现班级内信息共享。学生使用雨课堂“不懂”
按键后,教师会根据人数的多少、知识点的关联情况决定下节课再次细讲或者利用习题课时间
让大家理解。同时不能形成单一的教学模式,需注意PPT与板书的结合。利用课件讲课有时
速度会偏快,因此之后遇到重要的推理过程或定理时,课上将不予呈现,通过板书给同学们一
定的反应时间,跟着一起思考。课后会将这部分内容以图片或PPT的形式分享给大家,老师
可添加语音讲解混淆点。通过双重的动脑过程,帮助大家掌握知识点。
雨课堂的试卷功能令人惊喜,通过它将极大地减轻教师压力,有助于同学们随时查看错
题,整理知识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雨课堂发布试卷,规定作答时间。公布答案的时
间也比较灵活,可做完一题给答案或做完所有题目告知答案,抑或是不提供答案。不受时间和
地点的限制。既避免了试卷和题目一起给学生,会让学生有依赖心理,无法独立做题,影响习
题效果,也不像整套题做完后统一讲解时间间隔过长,使得学生容易遗忘。学生可将自己的解
题过程拍照上传,教师查看后进行修改,遇到优质答案还可以分享到全班,避免单一思维。教
师无需一一核对,雨课堂会自动将学生的上交情况反馈给教师,节约时间。学生巩固错题时也
能系统地进行学习。
应用雨课堂,使用课堂弹幕组织讨论,活跃班级气氛;使用匿名反馈解决学生不愿举手提
问的羞涩;使用限时测试进行随堂知识检测,实时统计结果;实时PPT同步,学生不再拍照抄
写,可以专注听课思考,课下随时推送预习材料+语音讲解,难点报告反馈,师生随时沟通,
课后推送作业题目。
四、应用前景
为提高教学质量,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雨课堂,数据库愈加丰富。同时多学科、多领域
的教学设计有利于老师和同学扩展思维、关联学习。但是雨课堂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如何有
效利用学校提供的网络环境、实现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软件的实时更新及保证学生使用雨课堂
时不玩手机等问题仍需解决。相信随着软件的不断更新,雨课堂课前-课上-课后体系会逐渐完
备,最终普及到每一个学生。
五、结语
雨课堂作为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通过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雨课堂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
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快捷免费地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学,包括师生多元实时互
动,教学全周期数据分析等。雨课堂全部功能基于PPT和微信,操作便捷。相信雨课堂将来
会广受欢迎,但不能放弃继续研究更优的教学模式。
资助项目: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优秀培育项目(IEKCAUC2018019)
参考文献:
[1]李鹏,易淑明,郑晓妮,等.“雨课堂”在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导学”中的应用效果
评价[J]护理研究,2018(4):123
[2]范红凤.基于微信雨课堂的混合智慧教学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4):
240-241
[3]孙利宏.雨课堂——慕课时代的中国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9(03):72-73
[4]兰丽,胡晓辉.工程认证背景下基于“雨课堂”改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关键教学环节[J]
计算机时代,2019(0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