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课彝族舞蹈和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第七课彝族舞蹈和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一、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1)傣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
“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 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 二道弯从膝部到跨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 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 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 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
二、彝族舞蹈表演形式
3、披毡舞
披毡舞多为双人舞,男女可参加,流传 于四川凉山地区,多用于婚礼上的表演, 表演时彝人身着披毡,相互对唱起歌,长 穗随之摆动,动作古拙、洗练,给人舒展、 稳健之感。
傣族舞蹈
居住在山川秀丽的西双版纳中的傣族人 民,同时也是最早的水稻种植民族之一,他 们用泼水节这样的特殊形式表达着对水的特 殊感情。这种丰富多彩的民族性格,同样孕 育了繁多的舞蹈种类。除了比较熟悉的孔雀 舞这样的表演性舞蹈,还包括祭祀性舞蹈、 武术性蹈等形式多样的舞蹈种类。
一、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2)傣族舞蹈律动的基本特征 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 节奏大都为2/4拍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基本动律多 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 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脚多为脚后 踢,踢起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而稳。
二、傣族舞蹈的表演形式
1.象脚鼓舞
傣族舞蹈中流传最广、最有特色的一种群众性 男子舞蹈。
二、傣族舞蹈的表演形式
2.孔雀舞
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 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地区,其中以云南西 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 表性。
第七课 彝族舞蹈和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彝族舞蹈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 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 贵 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 历史悠久,”彝”是各地彝族20世纪五十 年代开始使用的族称,由于各地区自然环 境和风俗习惯不尽相同,表现典型基本体态特征一边顺, 舞蹈的基本动律是左右摇晃、拧肩、膝盖有韧 性地屈伸和松垮,其动作主要表现在足下、上 身动作很少、舞步多以踢踏、跺脚为主,还穿 插一些撩腿复跺、吸腿前跺、勾腿相互打脚等 动作,这些舞蹈带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表 达彝族人民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和内心情感。
二、彝族舞蹈表演形式
1、烟盒舞 最早称跳旋、跳月、三部弦等,新中国 成立以来改为烟盒舞,流行于红河南岸的江 河、元阳、金平等地,是歌舞及器乐结合的 舞蹈形式
二、彝族舞蹈表演形式
2、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萨尼人喜欢 的群众舞蹈,流传于云南路南、弥渡等地, 表现形式自由活泼,表演中大家随领舞有 序的进退欢舞 ,体态特征是富有跳跃性的 一边顺 ,展现乐、舞、情、景为一体的欢 乐、愉悦为特色的动态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