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和美国人口普查和统计方法的比较分析

中国和美国人口普查和统计方法的比较分析

中国和美国人口普查和统计方法的比较 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各国历来都重视对人口的调查,以期取得可靠的资料作为经济,政治决策的一种依据。而各国人口统计方法,内容,手段,数据发布的及时性方面的差别直接导致人口统计数据质量的差异,也决定了不同国家之间数据是否存在可比性。人口统计资料和预测主要来源于全国普查、人口抽样调查。本文打算对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人口普查方法做一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这种历史的对比使我们更清楚的意识到其发展的历程和重要性。 一、关于人口的定义 在比较之前有必要对人口的定义做一说明。《人口科学词典》将人口定义为: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一定时间和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它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社会生产力构成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我们在人口普查时对人口的定义本质上的规定性是生存着的人的集合,是一种生物性的人的集合。而在英文中人口是指(population)。联合国多国文字人口学词典对population的定义有两重意义:(1)是指统计学的总体,(2)是指人的一定区域人口群体。美国人口普查局对“population statistics”——人口统计数据的定义是:美国人口普查局使用的人口统计数据就是简单的指一个地区的“居民数字”( number of inhabitants)。人口普查局提供关于居民数字,地区,州,城市,县,和“other aeras”的人口普查计算和当前的估计。也提供关于人口的社会和经济的特性的各式各样的信息, 例如家庭构成,人种,收入和重要社会,经济,人口学问题的深度报告。 二、人口普查的历史 先对人口普查和人口统计作一定义和区分。人口普查:指在统一的调查时间内,按照统一的调查内容和要求,对全国或一个地区的人口(人口数量或人口构成等方面)进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人口普查资料是编制国民经济长远计划和研究人口发展、变化等的重要依据。人口统计:指在特定的期限内,对人口及其变动的统计。主要内容有:人口数、人口的地区分布、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等各种构成,人口的出生、死亡、迁移和婚姻状况等统计。人口统计资料主要来源于人口的经常登记和人口普查,经过整理分析,作为编制国民经计划和研究人口发展、变化等的重要依据。 美国人口普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790年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以后,每隔10年进行一次,从不间断,到2000年已是第22次。但从第1次到第17次人口普查(即从1790~1950年)因地域包括范围不同(即包括州数不同),严格上说是不可比的。如第1次只包括通过独立宣言的13个州,第2次增加了3个州,第3次增加1个州,第4次增加6个州,共有23个州,一直到1960年第18次人口普查才增加到目前的50个州。也就是说从第18次至22次人口普查的地域范围都包括50个州,才是可比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50多年时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这些普查分别于1953、1964、1982、1990、2000年进行。我们可以看出,1982年及以前的人口普查,进行的时间上是不规范的,即年号末尾逢2、逢3、逢4的都有,这是因为过去国家对普查进行的时间未做明确规定,所以人口普查进行的时间不统一。1987年制定的《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了每10年一次人口普查,在年号末尾为0的年份进行,从此,人口普查就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年号末尾为0的年份进行人口普查,也是联合国所建议和提倡的,是世界大多数国家进行人口普查所采用的时间(少数国家不在逢0的年份进行,但也是接近0的年份)。从这方面来讲,我国人口普查同国际是一致的。 三、人口普查的执行机构 美国人口普查由人口普查局组织进行。人口普查局是美国联邦政府商务部属下的一个局。它的职责除了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外,每年还进行一次人口抽样调查,以推算每年的人口数据,每年的人口抽查以年中(7月1日)为标准时间。人口普查局一般只负责统计数据的调查、整理、公布和提供,而不进行统计资料的分析研究。这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和时间把统计数据校准。人口普查工作机构原先只是一个临时机构。从1790年第1次开始至第12次人口普查(1900年),100多年间都是如此。直到1902年人口普查局才正式成立,成为一个永久性机构,比它的上级机构商务部成立早11年。 中国人口普查由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承担主要人口数据的收集工作。公安部进行户籍人口登记和统计,反映当年的户籍人口中的总数及出生、死亡、迁移登记状况。民政部负责人口婚姻状况的登记,由中国民政统计年鉴发布。计划生育部门进行妇女生育和实行计划生育措施方面的统计;劳动人事部门进行就业、待业方面的统计;卫生部门进行人口死亡原因的统计;教育部门进行各级各类学校入学、在校及毕业人数的统计,等等。 因此可以看出,美国人口普查是由人口普查局单独执行的,但它也会把自己的统计数据和其它机构进行对比,比如把自己统计的移民数和移民规划局的统计数字对比,进行调整。由单一机构执行,可能效率高,它不存在部门间的摩擦,当然对自身的技术要求也更高。而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人口普查工作是由多个机构共同执行的,这就存在一个部门间的协调和数据口径的统一性问题,当然解决好了,就可以发挥协同作战的优势。 四、人口普查的进行 美国人口普查是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以普查数据为准,抽样调查结果只用来检验普查数据的准确程度。以2000年人口普查为例,这次人口普查以实际普查数据为准,但还是在每6户中按等距方式抽一户作长表问卷的抽样调查。实际普查结果表明,按抽查结果推算,这次普查大约漏算了640~760万人,重复计算310~430万人,两者相抵净漏算约为330万人,相当于总人口2.81亿的12%,其中大部分是少数族裔人士。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下列几步: 首先,制定人口普查计划,调查表格和时间表。人口普查计划涵盖整个普查工作过程,内容详细、全面,具有操作性。调查表格分长短两种表格。应该一提的是美国在1940年就首次采用长短表技术。短表内容简单,只包括住户人数、姓名、性别、年龄、族裔等几个项目,人口普查局估计一个普通家庭填写此表只需10分钟。这种表发给5 /6住户填写。长表内容较多,除了短表内容外还包括户主的婚姻状况、学历、出生地、就业、经济收入、住房状况等共53项,估计一个普通家庭填写此表需要38分钟才能完成。长表只发给1/ 6住户填寄。整个人口普查时间从准备到资料整理完成所需时间大约5年,即从1999年至2003年。但主要时间集中在2000年3、4月间。人口普查工作时间之所以主要集中在3、4月间,是因为这两月是关键阶段,主要工作是:①寄发人口普查表,协助居民填写普查表。全国各地设立5万个服务中心协助居民填表。印发填表指南,指导居民填表。普查表除了英文外,还译成多种外文,如中文、西班牙文、越南文、韩文、日文等,开设多种语言电话服务,提供需要帮助的填表电话服务。②4月1日为“人口普查日”,4月中旬起将开始派遣普查员到未寄回普查表的家庭进行普查登记、填表,一直到6月底,甚至到7月中 其次,招聘普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人口普查局为了完成这次人口普查任务,决定招雇86万临时普查工作人员(包括普查员、组长和文员)从事普查工作。这些人员都要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方能担任。 第三,开展宣传、引导,保护个人隐私。动员更多的美国居民来参加人口普查,不仅第一次在媒体上以不同语种大量刊登广告,宣传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好处,与个人切身利益的关系,还印制了50多种不同语言的人口普查指南,并首次在英文和西班牙文的普查表外专为亚太裔居民加印了中、韩、菲、越四种语言内容一样的普查表。民众参与率提高,人口普查成本降低。据估计,民众参与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减少2500万美元的支出。人口普查资料涉及个人隐私。人口普查局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依法不得把列入机密的人口普查资料流入其他部门。 第四,采用先进技术,实行全面电脑化的数据扫描、输入、分类、汇总、贮存、提供。美国人口普查,经历了21次普查以后,2000年的人口普查全面实行电脑化,摒弃以往古老的打卡表和1950年起用过的大型立机电脑。 新中国的人口普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于1953、1964、1982、1990年进行了四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均采用了全面普查方法,即对全国所有属于普查对象的人口全部登记同一张普查表,这四次人口普查的项目相对较少。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普查的内容大量增加,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普查信息,同时又限制普查工作量的大幅度增加,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首次采用了普查表长短表技术。长短表技术是指在人口普查中,将普查表分为两种,由每一个人填报的表,称为“普查表短表”,其特点是项目少。在普查人口中抽一定比例的人填报的表,称为“普查表长表”,其特点是项目多。长短表技术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普查中采用的技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表长表抽样工作细则》规定,90%的户填报普查表短表,短表共有19个项目,其中户记录10项,人记录9项。10%的户填报普查表长表,长表共有49个项目,其中户记录23项,人记录26项。普查表长表抽样同其它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不同,它不是一项独立的抽样调查,而是人口普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全面普查和抽样相结合的特点。 人口普查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严格地执行了《统计法》关于“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的规定。在国务院批准发布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中,规定了“人口普查机构和各级普查工作人员,对各户申报的情况,必须保守秘密,不得向人口普查机构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或者泄露。严禁公开个人和家庭的登记资料。” 具体的过程以几次人口普查为例: 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是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普查对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普查时点是2000年的11月1日0时。普查采用常住人口的方法,每个人在其常住地登记,要求逐户、逐人地个别进行登记,每个人仅能在一个地方登记。全国总人口包括现役军人,分地区人口不含现役军人。问卷有两种形式,短表和长表,长表是抽10%的住户。 2、两次普查间的小普查:小普查在1987年和1995年进行。以人口普查的内容为基础,小普查抽样比是总人口的1%(在1995年小普查的样本量大约是1200万,抽样方法是三级整群(县级单位、乡级单位、调查小区)概率比例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