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4-07-22T09:25:05.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8期供稿作者:张宏波1 宋金龙2 张勇
[导读] 结合相关文献[5]以及实践治疗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最佳温度应控制在60至105摄氏度可让热能集中于肿瘤中心位置。
张宏波1 宋金龙2 张勇3
(1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济南 250117)
(2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济南 250117)
(3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山东邹城 273500)
【摘要】目的对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九月间收治的19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采取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
结果本组患者(共27个肺部恶性肿瘤)经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后显效5个,有效15个,病情无变化4个,病情恶化3个,总有效率为74.07%。
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对病灶进行有效的控制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197-02 肺部恶性肿瘤即为肺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相关统计表明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提升且男性占有比例更高,肺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且与吸烟存在密切的关系。
肺癌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小细胞肺癌(SCLC)或燕麦细胞类以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类
[1],两种类型肺癌治疗方式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准确的判别[2]。
我院对2011年7月至2013年九月间收治的19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采取了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九月间收治的19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
其中男12例,女7例。
年龄为51至79岁,平均年龄为(63.7±4.5)岁。
本组患者均接受了病理学诊断并确诊为肺部恶性肿瘤。
本组患者中原发性肺癌为11例,转移性肺癌8例。
上述患者共存在肿瘤27个,其中直径在5cm之内的有23个,直径在5至8cm之间的有4个。
1.2方法
在手术进行之前先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从而对患者的凝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进行充分的掌握。
另外对患者的HIV抗体水平以及乙肝病毒抗体水平进行测量。
将患者送入CT室以后将构建静脉通道,同时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压等指标进行测量并进行连续监控。
对患者实施麻醉术。
手术进行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电图情况、血压情况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密切观察。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来调整实际手术体位。
利用多层螺旋仪多患者进行扫描来关注患者肿瘤位置以及病变乏味,在体表进行标记从而确定穿刺方向并对肿瘤和穿刺点的距离进行控制。
在进行穿刺过程中注意保护动脉、静脉以及神经可从上缘刺入。
对穿刺深度进行控制防止血管与气管受到损伤。
穿刺完成后在CT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以CT扫描为参考当RFA 电极针处于预定位置时可结合瘤体直径开放长度的差异化再次进行CT扫描并对电极覆盖情况进行观察。
若肿瘤直径在5cm以上可对靶点进行分次消融,而对于直径为5cm以下的肿瘤科仅通过电极针进行一次性覆盖来对病灶进行控制。
当穿刺结束后在进行热凝固治疗,功率调节为150w,温度最低为95摄氏度,最高不超过105摄氏度,以特定顺序加入生理盐水来预防患者出现组织碳化。
在肿瘤消融之后再对针道进行消融来预防种植转移。
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可给予患者适量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出血症状进行控制。
1.3疗效判定
肿瘤完全消退为显效;肿瘤消退50%以上为有效;肿瘤消退不足50%病情无变化;肿瘤增大25%以上病情恶化。
2.结果
表1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疗效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07%。
3.讨论
肺癌早期症状主要包括了咳嗽、咳血、胸闷、气急等,其中最为典型的症状便是消瘦。
当患者出现肺癌转移时将会出现胸痛,当病情严重时将会出现呼吸困难、咽下困难以及声音嘶哑[3]。
肺癌与吸烟以及家族遗传都存在密切联系,在肺癌治疗过程中提早诊断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方式包括了核磁共振、X线胸透、CT检查、纤支镜检以及痰脱落细胞检查。
在肺癌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是最为常见的方式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本研究中19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共27个肺部恶性肿瘤)采取了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4.07%,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法[4]治疗效果更优。
射频消融治疗主要是通过高热能对肿瘤组织进行破坏,通过电极产生的射频波让组织中的极性分子和离子摩擦并将温度升至一定范围内在短时间内杀死肿瘤细胞。
结合相关文献[5]以及实践治疗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最佳温度应控制在60至105摄氏度可让热能集中于肿瘤中心位置。
该方法需要对温度进行严密控制,要保证消融温度无论是在消融靶区中央还是周边区域都达到要求从而让肿瘤彻底消融,当消融高出70%肿瘤靶区以上时才能真正发挥治疗效果。
患者在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反应性充血等症状,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给予控制。
综上,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贡桔,陆志俊,王忠敏.CT引导下射频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9,11(05):123-126.
[2]孙彬录,阙丹.非小细胞肺癌的介入治疗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1,32(02):2312-2314.
[3]殷伟强,何建行,刘君.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肺肿瘤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4,56(04):317-319.
[4]王忠敏,傅维安,陆志俊.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转移性肿瘤的初步疗效[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44(05):418-511。
[5]吴宇旋,窦永充,张彦舫.经皮射频消融联合乙醇消融治疗肾上腺转移癌[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27(09):39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