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章 多糖PPT课件

第9章 多糖PPT课件


直链
菊芋
β-1,2-
例菊芋中的菊糖是由30多个D-果糖β-1,2连接,末端 连一个D-葡萄糖。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三、多糖的分离与分子量的测定
1.多糖的分离
各种多糖在生物体中都是与其它物质共同存在,应将 需要的多糖先分离成纯粹的状态,以便于其分子量的测 定和结构的研究。多糖的分离较复杂,无统一的分离方 法,可分成水溶性多糖和水不溶性多糖两类进行分离。
(1) 水溶性多糖的分离
方法1:用水或稀酸、稀碱、盐溶液等提取,然后用电 泳法或离子交换树脂法除去无机盐类,葡聚糖凝胶除小 分子。
方法2:用水溶解后,加有机溶剂(乙醇、丙酮、吡啶), 使多糖沉淀,也可用冷冻干燥法分离出来。
化学工业出版社
方法3:用分步结晶方法。例与铜盐形成不溶络合 物,与季铵盐生成不溶的盐。季铵盐可与多糖形成沉 淀,改变盐浓度和pH值,不同的酸性多糖可分别沉 淀出来。中性多糖可先与H3BO3形成络合物,再被季 铵盐沉淀。
2.多糖的组成
组成多糖的单糖和糖醛酸有以下几种:
(1) 己糖:主要有D-葡萄糖,D-甘露糖,D-果糖,D半乳糖。少数为L-半乳糖,D-艾杜糖,L-阿卓糖。
(2) 戊糖:最重要的是D-木糖。
(3) 其他单糖:除已糖、戊糖外,近年发现多糖中含稀 有的脱水糖、二脱氧糖、庚糖、辛糖等。
(4) 己糖醛酸: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D-甘 露糖醛酸,L-古罗糖醛酸,L-艾杜糖醛酸等。
因单糖存在方式多:D-、L-型;环状(五员、六员环); α-、β-式,以最稳定方式存在。如此多糖似乎很多,很复 杂,实际并不复杂。天然多糖有一定重复规律性。
例:纤维素是由D-葡萄糖经由β-1,4-糖苷键联结而成的 直链分子,这种结构在整个分子中重复。其它复杂多糖也 有一定的重复规律性。
化学工业出版社
① 糖的化学较核酸和蛋白质复杂。核酸和蛋白质:通过 磷酸二酯键和酰胺键相连的线性分子;糖:糖苷键(α、 β两种立体异构形式)相连,单糖有数个羟基形成支链结 构。因此,糖的分离、结构分析和化学合成都较困难。
② 糖在生物体中的合成也远比核酸和蛋白质复杂。核 酸和蛋白质合成:模板控制、高度精确的过程;糖链:合 成或断裂由特定糖基转移酶或水解酶控制,是不精确的。
来源不同的同一种多糖物性不同:分子量大小,颗粒 大小,溶解度、折光率等物性有差异。非水溶性多糖与 酸成酯,再用有机溶剂萃取。
化学工业出版社
5.多糖的三类功能
(1) 支持组织的多糖(结构物质):分子间氢键结合力强, 一般不溶于水,浸在水中不膨胀,与化学试剂不易反应。 如纤维素、木聚糖、甲壳素等。
(2) 营养性多糖(贮藏食物):氢键结合力弱,易吸水膨 胀成胶体溶液,易与化学试剂发生化学反应。如淀粉、 菊糖、糖原等。
第八章 多 糖
一、 多糖的结构与组成 二、 多糖的分类和命名 三、 多糖的分离与分子量的测定 四、 多糖化学结构研究 五、 多糖的生理作用 六、天然多糖化合物
化学工业出版社
糖、核酸和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重要的三类大分子量物 质,但对这三种物质的认识程度却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对 糖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对核酸和蛋白质的认识, 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常用季铵盐: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铵
CH3 H3C N C16H33Br
CH3
N C 16H 33C l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水不溶性多糖的分离 A. 用水或有机溶剂除去杂质。例用碱液处理木材纤维
(3) 其他功能的多糖:在生物体内不是以游离的多糖 形式存在,而是与蛋白质结合成蛋白糖。如透明质酸、 肝素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二、多糖的分类和命名
1.多糖的分类
(1) 同聚多糖 由同一种单糖聚合而成,又称均多糖。 主要包括:阿拉伯聚糖、木聚糖等戊聚糖。淀粉,纤维 素,琼脂,菊粉,果胶等己聚糖。 (2) 杂聚多糖 由不超过四种的不同种单糖聚合而成, 又称杂多糖,有二杂多糖、三杂多糖、四杂多糖。例如 存在于动物软组织中的二杂多糖多聚半乳糖氨基葡萄糖 醛酸。
随着分离分析和化学手段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人们对糖 的结构有了全新的了解,糖化学这门经典学科在21世纪又 涣发出新的活力。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一、多糖的结构与组成
多糖为单糖组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约三百种。在 水里不能形成真溶液,只能形成胶体溶液。
1. 多糖的结构
多糖的结构与低聚糖相似,都是单糖通过糖苷键组成。 从化学结构考虑,多糖为多个单糖分子经失水缩聚而成。
化学工业出版社
4.直链多糖与支链多糖
根据链连接方式可分为直链多糖与支链多糖。直链多 糖与支链多糖的区别:
用溶剂(如水)配成胶体溶液,涂于玻板上,干燥成膜。 支链多糖形成的膜脆弱,易碎裂;直链多糖形成的膜强 度高,聚合度越大,膜强度越高(聚合度>50)。
对于水不溶性糖可先乙酰化,用氯仿溶解所得乙酰酯 成膜性质。
例多聚葡萄甘露糖表示含甘露糖为主的多糖或主链为 甘露糖组成、葡萄糖位于支链的多糖。 。
化学工业出版社
部分同聚多糖的糖苷键种类和来源 :
名称
存在糖苷键种类来自多聚葡萄糖直链
细菌
β-1,2-
直链 黑曲霉菌 α-1,3-;α-1,4-
直链
海藻
β-1,3-;β-1,4-
直链
真菌
α-1,4-;α-1,6-
多聚果糖
例:
COOH O OH
OH H
OCH3 OH
化学工业出版社
3.含糖醛酸特征
糖醛酸与带阳离子高分子如蛋白质结合成盐,使蛋白 质沉淀。利用此特征于分离水溶性杂质,得纯酸性多糖。
若多糖中既含糖醛酸又含氨基糖,且两者几乎相等, 则此多糖具有两性。
糖醛酸因含-COOH,所以在水中离子化程度大,离 子化的羧基与水成氢键能力大,使多糖具有高溶解度。 可调增大pH值使多糖沉淀出来,原因是羧基离子化程 度降低,水化程度降低,多糖分子间的排斥作用减少到 一定程度而析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多糖的命名:
(1) 俗名(以来源命名)
淀粉,纤维素,糖原,果胶,甲壳质。缺点:不能表 示化学组成和结构。
(2) 普通命名法(简称)
同聚多糖:多聚葡萄糖(简称葡聚糖),多聚半乳糖(半 乳聚糖),多聚果糖(果聚糖);
杂聚多糖:IUPAC法先后次序无规则,一般:存在于 主链中的单糖放在后面,存在于支链中的单糖放前面; 仅有直链的杂聚多糖则主要的单糖放在后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