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儿歌创作谈

主题儿歌创作谈

主题儿歌创作谈戚万凯序言一、儿歌是什么?儿歌是供婴幼儿和低龄儿童吟唱的歌谣,古时叫童谣,它是文学的一种样式。

——是诗:语言精炼、给人启迪;——是画:形象生动,美轮美奂;——是歌: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游戏:好听好玩,富有童趣。

现在,儿歌的读者对象有所扩大,少年也纳入了学儿歌特别是写儿歌的范畴,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有的地方已经形成新的“儿歌育人”模式。

二、儿歌的功效概括起来,儿歌有四大功效:“审美”——培养审美情趣,“益智”——增加相关知识,“育人”——陶冶思想情操,“助学”——提高写作能力。

如果细分的话,诵读儿歌童谣有十大好处:一是得到美的享受。

一首好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幅美丽的画,富有诗情画意。

如:《落叶》(常瑞):“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

/就像一群蝴蝶,/张开翅膀追追。

”有的童谣富有情趣,令人忍俊不禁,心情愉悦。

如《大皮鞋》(陈家华):“小弟弟,真好笑,爸爸的皮鞋脚上套。

皮鞋大,脚板小,走起路来像姥姥。

”二是培养乐感。

优秀的童谣,音韵和谐,琅琅上口,节奏感强,诵读起来就是一首动听的歌。

如《送茶》(江全章):“蓝花碗,口儿圆,/我送香茶到田间。

/犁地叔叔喝一碗,/一犁犁到天边边。

”三是培养好品德。

有的童谣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的形象之中,长期诵读,会潜移默化,滋养一生。

如《石拱桥》(戚万凯):“石拱桥,弯腰腰,背爷爷,背宝宝。

又敬老,又爱小。

石拱桥,您真好。

”连石拱桥都懂得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何况我们人呢。

四是养成好习惯。

有的童谣以正确的行为规范为内容,让儿童在朗诵的同时逐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小刺猬理发》(鲁兵):“小刺猬,去理发,嚓嚓嚓,嚓嚓嚓,理完头发瞧瞧他,原来是个小娃娃。

”五是学知识。

有的童谣蕴含丰富知识,讲述了万千世界的变化无穷,能开阔视野。

如:《地球圆圆》(钱万成):“地球圆圆,爱转圈圈。

地球自己转,一圈是一天。

围着太阳转,一圈是一年。

年年月月转,永远转不完。

”你看,在轻松愉悦的诵读中,学到了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知识。

六是开发智力。

知识(科学)童谣可以锻炼儿童数字、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如四川传统童谣:“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两只青蛙八条腿,四只眼睛两张嘴;三只青蛙十二条腿,六只眼睛三张嘴……”你可以无穷无尽地编下去,锻炼反应和计算能力。

七是丰富语言词汇。

有的童谣,用词准确、精练,对丰富语言词汇很有帮助。

如《长城长》(杨畅):“长城长,长城弯,长城像条长扁担。

一头挑着山海关,一头挑着嘉峪关。

万里长城真有劲,一挑挑了几千年。

”八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童谣要诵读,特别是绕口童谣,更能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如《顾老头》(佚名):“有个老头本姓顾,上街打醋带买布。

打了醋,买了布,抬头忽见鹰叼兔。

顾老头放下布和醋,慌忙去捉鹰和兔。

飞了鹰,跑了兔,回来不见布和醋。

”九是培养想象力。

有的童谣想象夸张奇特,能启迪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如《鸡蛋》(李少白):“鸡蛋白,鸡蛋黄,白云抱个小太阳。

”十是训练形象思维。

童谣一般采取拟人化手法,运用形象思维创作。

多读童谣,对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写好作文,甚至将来创作文学作品大有帮助。

如:《雪花被》(李作华):“雪花被,雪花袄,冬公公,送来了。

送给谁小麦苗,穿好,盖好,睡一觉。

”总之,童谣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形象生动,寓教于乐。

凡喜欢读童谣的儿童,都热爱生活,富有正义感,品行端正,聪明伶俐。

长大了,将是社会有用之才。

正文主题儿歌,顾名思义,就是在比赛、征集等活动中,主办方规定的带有某一主题的儿歌。

如道路交通安全儿歌、廉洁儿歌、消防儿歌、文明礼貌儿歌、税收儿歌、争当“四好少年”儿歌等。

随着形势的发展,主题儿歌有增多趋势。

主题儿歌创作中,要会五字:“辨、看、审、编、变”。

一、会“辨”辨,指辨别儿歌和童诗。

即儿歌和童诗的“异”“同”。

同——都是诗歌,读者对象都是少年儿童。

1.形象生动。

2.语言浅近。

3.文句简短。

4.音韵和谐。

异——儿歌是叙事,写物,内容浅易,重实用性;儿童诗是写意,抒情,内容较深,重艺术性。

1..童谣句型较为规范,童诗则否。

2.童谣讲究押脚,童诗则否。

3.童谣多半较短,童诗不受限制。

4.童谣语言浅易,童诗语言较深,文学性较高。

5.童谣谱曲容易,且易传唱,童诗则否。

例1:它比生命更重要(儿歌)不好不好可不好,办税厅,着火了!税务员,张大宝,拔腿就往火中跑……消防车,呜呜叫,火海救出张大宝。

张大宝,醒来了,怀里抱着一大包,打开包,瞧一瞧,里面全部是税票:“税票一张不能掉,它比生命更重要!”(梁继平)例2:依法治税振兴中华(诗歌)迎着日出,踏着晚霞,我们一天一天长大。

长大接好班,我们是新一代的地税娃!同画一幅画,为国聚财,幸福万家!走过春秋,跨过冬夏,我们一个一个成家。

成家要立业,我们为国富民强把油加!同呼一句话,依法治税,振兴中华!二、会“看”会看,就是要看儿歌作品是否真正具有儿歌的特点,会鉴别儿歌的优劣。

儿歌创作要领,概括起来,就是“十字诀”:新、巧、少、浅、明、浓、丰、多、美、异。

下面主要以自己的作品为例进行说明。

(一)题材“新”题材是儿歌的第一要素,非常重要。

一是老题材要写出新内容。

因受读者对象的限制,儿歌题材相对较窄。

一般都写儿童身边的、熟悉的、美的事物,如猫啊狗啊,花啊草啊,爸呀妈呀等等。

这固然是对的,但老题材要尽量写出新内容。

请看我那首获全国生肖儿歌大赛提名奖的《小猫回了外婆家》:“小猫回了外婆家,/老鼠知道笑哈哈。

/放心大胆溜出洞,/偷米偷油偷糍粑。

/忽然小猫冲进来,/咬住老鼠长尾巴。

/原来小猫没有走,/躲在门外舔小爪。

”虽然也是猫鼠题材,但我在这首儿歌里写出了猫和老鼠斗智斗勇的新计谋,小猫放出“要回外婆家”的口信使老鼠轻易上当,从而成功使用“引蛇出洞”这一计策活捉了老鼠。

二是旧题材要写出新思想。

如获全国生肖儿歌大赛提名奖的《女娃娃》。

儿童游戏司空见惯,但我把女孩子写进去参加男孩子的打水仗游戏,女娃娃与妈妈发生的新旧观念的冲突,写出了当代女孩子大胆泼辣、敢与男孩子比高低的英雄气概:“我是一个女娃娃,/一支水枪手中拿。

/邀约伙伴小胖胖,/嘻嘻哈哈追呀打。

/妈妈一见把我骂,/拖过水枪扔地下。

/她说我是女娃娃,/要玩该玩布娃娃。

/女娃娃,怎么啦/一样当兵把敌杀!”。

三是新题材要写出新天地。

如获全国生肖儿歌大赛二等奖的《上网》:“小蜘蛛,去上网。

什么网蜘蛛网。

上网干什么上网找口粮。

小刚刚,去上网。

什么网互联网。

上网干什么上网去冲浪。

”通过小朋友的代表“小刚刚”上网冲浪,表现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热爱科学、追求知识的进取精神。

因为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科学精神,被收入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上了央视“六一“晚会。

今年,收入谭旭东主编、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新童谣》,收入《新语文读本》,收入最具权威性的《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诗歌卷)——云上的绿叶》一书。

(二)构思“巧”巧,就是写作的角度、思路不一般化。

如获全国生肖儿歌大赛三等奖的《荡秋千》。

初看标题,还以为是小朋友荡秋千,而我写的却是小老鼠荡秋千。

怎么荡拉着电灯的拉线荡。

因为电灯和拉线的特点,其后,就发生了“咔嚓”拉亮电灯、照花老鼠眼睛、吊在地上给下面的小花猫当晚餐的故事。

再如获全国生肖儿歌大赛二等奖的《老鼠画猫》,也从“画”着笔,从老鼠的角度来写,以老鼠第一人称来写。

从老鼠画笔下画出的小花猫自然不是英俊威武,而是缺点多多,十分丑陋,毫无战斗力可言:“眼睛要画小,/脚爪要画少,/小腿要画短,/胡子要画翘,/牙齿一个也不画,/我们可以睡大觉。

”反映了老鼠对猫既恨又怕又需要求得内心平衡的心理活动。

这里,借老鼠画猫的形象反映了一些小朋友的阿Q精神:精神胜利法。

再如:曾获天津反腐倡廉歌曲征集儿歌类一等奖的《干干净净一双手》:“吃饭穿衣伸伸手,/写字画画伸伸手,/劳动锻炼伸伸手,/助人为乐伸伸手。

/不该要的不伸手,/干干净净一双手。

”从“手”着眼,通过正面的值得鼓励提倡的四种“伸伸手”,引出最后的“不该要的不伸手,/干干净净一双手”,一语双关,引导孩子们思考,从小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容量“少”由于儿歌是供儿童吟唱的,因此,儿歌的容量都比较小:一是篇幅短,字数较少;二是主题单一,只写一件事或一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个特点。

儿歌一般都不长,少的三句,10多个字,一般6-8句,三、四十字,即可解决问题。

我所见到的最短的儿歌是十三个字,如少白写的《鸡蛋》:“鸡蛋白,鸡蛋黄,白云抱个小太阳。

”只写鸡蛋(荷包蛋)的形象。

还有一首《小茶壶》:“小茶壶,翘尾巴,爷爷捧着亲亲他。

”只写爷爷喝茶的动作。

我写的儿歌最短的是《蝴蝶》:“花花裙子,花花衣裳,飞来飞去,表演时装。

”只写她展示花衣裳。

再看今年收入长春出版社出版的亲近母语《日有所诵》小学一年级的《大山爷爷》:“白云帽子戴头上,绿色大衣披身上,公路皮带缠腰上,瀑布领带挂脖上。

大山爷爷真漂亮!”只写大山爷爷爱美、时尚的方面。

如收入《奥运新童谣》一书的《圆圆歌》:“太阳圆圆,/挂在蓝天;/月亮圆圆,/挂在窗边;/金牌圆圆,/挂在胸前。

”只写圆圆的形象和金牌。

(四)用语“浅”由于儿歌读者的原因,儿歌的语言要求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准确在说,是一听就要懂。

写儿歌,就要做到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单,变呆板为生动,变枯燥为形象。

要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儿童的心灵去感悟世界,用儿童的语言来反映生活。

语言要像牛奶,纯净、有营养,而且要容易吸收。

比如我获全国生肖儿歌一等奖的《石拱桥》,语言就非常简单明了:“石拱桥,弯弯腰,背爷爷,背宝宝,又敬老,又爱小。

石拱桥,你真好。

”只要说上两遍就会记住。

再如收入《新语文读本》小学版1年级和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修订本)《幼儿文学》的《水果歌》:“苹果爱红脸,香蕉爱弯腰,石榴爱咧嘴,桃子爱长毛。

西瓜爱睡觉,起来要人抱”。

都是儿童所熟悉的水果,熟悉的习惯,熟悉的动作,熟悉的语言,浅白如话。

如发表在《小青蛙报》上的《枕头》:“小枕头,像只手,摸我的脸,摸我的头。

” 再如获全国生肖儿歌大赛二等奖的《中国印》:“中国印,生北京,手伸伸,腿蹬蹬,在运动,在前进。

中国印,真精神!”也是通俗易懂的语言。

如在台湾《儿童日报》上发表的《拉链乖乖》:“拉链小乖乖,门口站两排。

小车呜呜开过去,把门轻轻关起来”,也是这样,一听就懂,毫不费劲。

当然,这首儿歌建立在知道拉链常识的基础上。

(五)内容“明”儿歌不但要求语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而且从内容上看要有逻辑联系,不能像诗一样跳跃性太大,省略了许多内容。

否则,就会不知所云,看不懂。

如《世界杯》:“草坪上,踢足球;世界杯,知荣辱”。

再如:《绣红旗》:“爷爷是个老红军,我为爷爷绣红旗,先绣一双大草鞋,再绣一个中国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