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井压裂后排液工艺浅析

气井压裂后排液工艺浅析

气井压裂后排液工艺浅析李亚1,王东辉2,周莉3(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青海茫崖817500)摘要:压裂是目前油气井的主要增产措施,压裂后排液不彻底或不迅速,不仅加大对地层的二次伤害,而且影响气井的产量,本文通过对气井排液的影响因素及平1井第一层组气层压裂后排液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弹性能量与地层能量的利用与排液方法的合理利用是影响地层排液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压裂;气井排液;弹性能量;地层能量Gas well fracturing fluid technology of backLI Ya1,WANG Dong-hui2,ZHOU Li3(Qinghai Oilfield Downhole Operation Company,Qinghai,mangya 817500)Abstract: fracture is the major oil and gas well stimulation measures, fracturing fluid is not completely back rapidly or not, not only increase the formation of two injuries, but also influence the deliverability of gas well, the gas discharge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ing 1 well group gas reservoir fracturing fluid first layer back is actual circumstance, undertook an analysis, think elastic energy and formation energy utilization and liquid discharging method is reasonable using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drainage of formation.Key words: gas well fracturing; drainage; elastic energy; energy of formation引言在对气层进行压裂酸化改造过程中,大量液体将进入地层,作业后如不彻底将这些液体排出,就会对地层造成二次伤害,严重影响压裂酸化效果;同时,排液速度的快慢也制约着生产的进度;此外,排液的彻底与否,对试气产量的确定、储层的评价认识都有一定的影响。

气井排液根据是否采用诱喷手段可分为井筒排液和地层排液两种方式。

井筒排液是指压裂酸化施工结束后,弹性能量或地层压力不足,需靠反替、气举和抽汲等井筒助排技术达到诱喷目的的排液方式。

地层排液是指不需诱喷,而仅采取放喷就能将入井液体排出的排液方式。

不难看出,井筒排液是能否快速顺利排液的关键,它需要借助井筒助排措施才能将液体排出。

能否将井筒液体排出、排出时间长短、排液措施的经济实用与否,均有很强的技术性。

因此,对天然气井的井筒排液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井筒排液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压裂改造不仅可以减轻钻井后泥浆对近井地层造成的污染,而且可以在地层形成裂缝,将带有支撑剂(一般为石英砂)的压裂液注入裂缝,使裂缝向前延伸,并在裂缝中填充支撑剂。

这样,在停泵后即可在地层中形成足够长度、一定宽度及高度的填砂裂缝。

由于这个裂缝扩大了油气流动通道,改善了地层渗透性,从而减少地层流体的流动阻力,起到增产的效果。

但在对气层进行压裂酸化改造的过程中,大量施工液体必将进入地层,作业后如不能及时、彻底地将这些液体排出,就会对地层造成二次伤害,严重影响压裂酸化效果。

而井筒排液是能否快速顺利是排液的关键。

图1是放喷开始时地层及井筒压力示意图,图中P 地为地层原始压力;P 井底为井内油管鞋处压力;P 1为施工压开地层裂缝口的压力;P 2为液体在裂缝相对深处形成的压力。

图1放喷开始井筒及地层压力示意图 停泵后由于裂缝的闭合,岩层挤压裂缝内液体产生弹性能量,使得P 2>P 1,在此压差下,裂缝内流体在放喷时可以流动到井筒;放喷开始时,P 井底>P 液柱+P 阻+P 井口,依靠施工后的弹性能量举升液体。

弹性能量消失后,依靠地层能量要达到连续自喷并喷通的条件是:P 地>P 井底>P 液柱+P 阻+P 井口。

对于含气层,随着排液时间的延续,天然气会通过裂缝到达井筒,气体进入井筒后可降低液柱压力,气体在井筒上升并排出过程中可携带出液体,实现地层排液。

1.1 压裂改造措施对井筒排液的影响在进行压裂后,即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但由于作用距离长,工作液在地层里停留时间较久,容易对储层产生二次污染,堵塞渗滤通道,再次降低储层渗透率,影响排液效果。

压裂P 1 P 1 P 2 P 2P 阻 P 液柱 P 井 P 井底 P 地 P 地液在足够高的压力下被挤入地层,滤液进入地层孔隙介质内与储层流体及粘土矿物发生物理和化学反映,使地层粘土水化膨胀、细微颗粒分散、运移,导致储层孔隙结构变化,压裂液破胶后存在不溶水的固相微粒即压裂残渣引起固相堵塞;压裂液进入地层后,在地层的压力、温度的作用下会产生垢,压裂液在地层内的时间越长产生的垢就越多,堵塞孔隙孔道,大大降低了地层渗透率,造成储集层伤害。

所以压裂的施工过程及压裂液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在地层内的时间都会对地层产生变化,从而也影响了井筒的排液。

1.2 施工后弹性能量的利用对井筒排液的影响低压气田,其压力系数一般小于1.0,仅靠地层压力是不能举升全井筒的静液柱的,必须依靠施工后的弹性能量尽可能多地排出井筒液体,因此能否利用好施工后的弹性能量往往是整个排液的关键。

即使在气层产气量很少,甚至于小产气的情况下,依靠施工后的弹性能量也能排出一部分井筒液体。

但弹性能量将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扩散掉。

弹性能量的扩散与渗透性和关井时间有关,渗透性越好的地层越易扩散掉。

1.3 弹性能量消失后地层能量对井筒排液影响对于低压气层,弹性能量消失后,地层压力是举升井内液体返出的重要能量来源。

若地层压力低了,井内液体是不会自喷的,地层压力低于井筒液柱压力,仅靠地层能量是不能举升满井筒液体的。

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井筒液量或关井来恢复地层压力,达到地层压力大于井筒液柱压力的条件时,是可以将井筒液体排出的。

2 气层压裂后放喷工艺压裂后分为三个阶段:2.1 闭合期压裂后关井扩压,地层逐渐闭合,产生弹性能量。

2.2 放喷期用油嘴控制放喷,利用弹性能量将压裂残液带出井外,更换不同大小的油嘴放喷以不出砂为原则。

2.3 压力回升与间歇排液期通过反复开关井,激动地层压力,疏通地层孔道,并通过改变井内的压力改变天然气在压裂残液中的溶解度,压力增大天然气的溶解度随之增大,压力增大一倍,天然气的溶解度也成倍增长,从而使井筒内气水充分溶解、混合,形成泡沫,然后放喷时大量气水混合物(泡沫)便被较高的地层能量带出来。

3 应用井例3.1 平1井简况平1井,地理位置距离冷湖镇直线距离约40.8km,方位124°,属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平台构造,该井第Ⅰ层组试油井段:1157.50-1161.00m,厚度3.50m,层号:51,层位:E1+2,解释结论:气层。

表1 第Ⅰ层组MFE测试地层压力及温度数据位置深度(m)实测静压(MPa)一关终压(MPa)一关外推(MPa)压力系数(无因次)测点温度(℃/m)测点1141.81 37.2/1141.81 产层中部1159.25 10.6758 0.9397表2 第Ⅰ层组地层参数分析分析方法双对数分析叠加分析霍纳分析地层系数(×10-3μm2•m) 1.2381渗透率(×10-3μm2)0.3537表皮系数 2.7209附加压降(MPa) 1.8930井筒储集系数(×10-3m3/MPa)489.2817堵塞比调查半径(m)井到边界的距离(m)由上表可知平1井第Ⅰ层组地层压力系数为0.9397小于1,属于低压气层。

渗透率为0.3537,渗透率较低,可利用压裂措施改造,提高地层渗透率,从而使气产量提高。

3.2 施工过程平1井第一层组于2011年5月27日1:55射孔,射孔方式:油管传输负压射孔,射后显示弱,至5月27日6:00观察井口,泡泡头显示由弱变强,至5月28日经多次开关井放喷后用8mm油嘴求产,气产量:Q=1713m3/d,因井内水垫液面为850.00m,有300.00m水垫未排出,影响气产量。

故在5月29日下MFE测试管柱,测试地层各项参数,测试管柱内不加水垫,MFE上界深度1143.90m,井内液柱高度仅为:13.60m,开井后用8mm、10mm、12mm油嘴放喷求产,气产量分别为: 3104m3/d、3352m3/d、3588m3/d,获得了工业气流。

至6月9日地层测试关井,定压裂措施。

6月9日至6月11日压裂前准备及压裂施工,泵入压裂液总液量:135.30m3(其中砂:16 m3,净液量:119.30 m3,地层破裂压力:27.7MPa)压裂后排液分为三个时期:3.2.1 闭合期6月11日15:39-18:40压裂后关井扩压,油压8.20MPa↓8.10MPa,套压0。

压力下降较低,说明弹性能量较高。

3.2.2 放喷期6月11日至6月13日放喷排液,用4mm、6mm油嘴控制放喷及畅放,累计喷出压裂残液:51.20 m3,压裂砂:0.08m3。

施工过程中我们采用采油树两侧各接一个三通油嘴套和一条放喷管线(如图2所示)。

放喷时只用一条,如果放喷过程中油压升高、产量减少说明该管线的油嘴堵了;如果油压降低、产量增加说明该管线的油嘴被刺大。

出现上述情况后,则关闭此条放喷管线进行更换油嘴,同时打开另一条放喷管线放喷,避免了关井更换油嘴的情况。

好处有以下三点:1.使检查更换油嘴时间不占用放喷时间,加快放喷速度,减少了放喷实际使用时间,尽量在短的时间内放出较多的压裂残液,减少了压裂残液对地层的破坏与污染。

2.避免了关井更换油嘴、使油压升高、再用同样油嘴放喷时因地层压差较大而出砂。

3.两条管线同时放喷,可选择2个不同油嘴进行组合,以不出砂为原则尽量加快放喷速度。

不同油嘴的孔眼面积为:2mm油嘴:S=πmm2; 3mm油嘴:S=2.25πmm2; 4mm油嘴:S=4πmm2; 5mm油嘴:S=6.25πmm2; 6mm油嘴:S=9πmm2;由此可见:若5mm油嘴放喷出砂,4mm不出砂,则可以试一下4mm加2mm油嘴放喷,看是否出砂,若不出砂采用此种方式放喷可以加大排液量,减少放喷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