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各方面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堪称“奇迹”。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后来者优势和人口红利的消失,经济出现下滑成为新常态。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面临着如何保持经济中高速稳定增长的难题。
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全方位开放等几个方面论述其对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
新常态; 改革开放; 经济稳定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但从2010年GDP 增速开始放缓,2015年GDP 增速跌破7%,经济下滑已经成为新常态。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到中高速的换挡期,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随着后来者优势和人口红利的消失,继续保持我国经济高速或快速增长,从而避开中等收入陷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一)经济总量大幅攀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改革开放前,中国一穷二白,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的中国人均GDP 仅有156美元,折合为385元。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在20年内翻两番,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保持年均7.2%以上的速度增长20年,甚至更久。
实际上,我国GDP 以年均9.51%的速度增长了39年,超乎所有人的想象,2017年的GDP 已经达到1978年的34.5倍,我国在经济总量上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战略思考■ 刘晓晓/ 文COLLEGE TRIBUNE大学笔砚济体,2010年走向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也有了很大提高,年均增速达到8.47%,按照可比价计算的2017年的人均GDP相当于1978年的23.8倍。
(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成果1978年我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06亿美元,2017年则达到了41052亿美元,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
这40年间,我国进出口总额以年均18.6%的速度迅速增长,持续的贸易顺差为我国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提升了综合国力以及承担外汇风险的能力。
进出口总额的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消费升级,更为世界作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外贸对全球经济复苏以及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2002年至今,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大约为30%,其贡献已经超过发达国家的贡献之和。
此外,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合作的推进,我国外贸市场将步入一个新台阶。
(三)产业结构总体改善改革开放40年,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发生了很大改变。
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新兴科技的兴起对产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各产业之间呈现相互渗透和融合发展的趋势。
目前,第一产业占比有所下降,第二产业占比变化不大,而第三产业占比有上升趋势,服务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基本符合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规律,服务业取代工业化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被认为是我国产业结构已经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具有社会主义的属性,又具有市场经济的特征。
改革开放40年来,逐渐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此期间,民营经济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变大,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获得了快速发展。
民营经济占比从1978年的零逐渐增长到1992年的13.6%,到现在的50%,甚至更多,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中的最大奇迹。
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可以对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馈,发展潜力大,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减少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我国经济如何继续保持高速或快速增长我国在1978-2017年39年间保持平均9.51%的经济增长率,其根本原因在于,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具有后来者优势,人口红利使我国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
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非常快,2019年新公布的《中国生育报告》指出,预计在2050年65岁及以上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0%(即每3.3个人中约有一位65岁以上的老人),我国不再拥有人口红利优势。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由高速到中高速的转型期,在这一关键时期,依靠什么来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便成为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
而日本、韩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证明要想实现国家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对国有经济而言,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
根据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对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系数DCIS的测算,我国尚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DCIS尚未出现变动,我国产业体系的现代化程度不高,存在结构性失衡、劳动生产率落后、资源了利用效率不高、产能过剩以及产业创新不够等问题。
我们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僵尸企业,使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同时,积极推进企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着重发展主营业务,重点提高核心竞争力。
对民营经济而言,要努力发展实体经济,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主要方向,不断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民营经济可以充分发挥其适应市场竞争的优势,对企业进行优胜劣汰。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处于换挡期无疑为此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未来发展中,加快战COLLEGE TRIBUNE大学笔砚61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新鲜血液。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新驱动战略包括制度、技术、管理等领域的全方位创新。
经济制度创新可以减小居民贫富差距水平,赋予经济增长新动力。
技术领域创新为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提供新增长点。
新常态下,我国不能再依靠后来者优势和人口红利实现经济增长,而要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
一项新的技术创新可以开拓出新的产业领域,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为经济稳定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方面的创新为新常态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它强调从供给侧入手,通过监管理念、管理模式加快人才、金融、技术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质量,增强企业自主创业能力,发挥企业创新精神,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提供有力支撑。
(三)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我国过去的开放主要是扩大出口、吸引外资,现在我们要开放市场,从消费和供给两个方面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实行对外开放,可以有效获取全球资源,整合先进技术,化解国际市场产生的风险,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全球分工,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培育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实行对外开放也可以促进我国与各国之间的友好互利合作,实现多方共赢,为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提供更好的国际合作环境和平台。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推动投资增长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投资增长。
各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但是城市内部以及农村的基础设施还需要政府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回报和拉动投资增长。
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助推投资增长。
尽管我国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的数量依然不容忽视,我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还不到6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城镇化率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对住房、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的需求,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城镇化建设将发挥重大作用。
这一举措使投资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助推投资增长,间接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以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难以持续发展,我国对碳排放的强度越来越敏感,随着碳排放量的增加以及其他影响环境的因素发生,经济成本相应增加,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绿色低碳已刻不容缓,只有提前占有低碳市场和低碳技术,才能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未来发展中,绿色金融将成为热点,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我们要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将绿色GDP列为考核指标。
十九大也明确提出,我国要成为全球生态文明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参考文献[1] 蔡昉,林毅夫,张晓山,朱玲,吕政.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经济发展[J].经济学动态,2018(08):4-17.[2] 黄群慧.改革开放4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就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J].经济论坛,2018(07):12-15.[3]姜照华,马娇.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DSGE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8,37(11):3-11.[4]景维民,王瑶.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轨迹研究——稳增长、高质量发展与混合经济结构优化[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38(12):13-21.[5]林毅夫.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态势与新时代转型升级展望[J].西部论坛,2018,28(06):1-6.[6]林毅夫.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创造世界奇迹[J].智慧中国,2018(10):6-9.[7]任保平.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社会科学辑刊,2018(05):35-43.[8]王婷,郑丽珠.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理论与路径分析[J].当代经济,2018(17):11-13.[9]王彩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要义与实践路径[J].生产力研究,2018(10):18-22+67.[10]项本武.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成就、挑战与调整[J].宏观经济研究,2009(03):65-71.[11]张建中,潘慧,沈国兵.“世界经济新格局与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会议综述——暨第五届中国世界经济学科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学术论坛综述[J].世界经济文汇,2018(04):118-120.[12]朱磊,张建清,孙元元,杨立生.环境治理约束与中国经济增长——以控制碳排放为例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8(06):163-171.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责任编辑:高 原COLLEGE TRIBUNE 大学笔砚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