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

2013-11-1
当前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
Ⅳ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融 入度低
(2)城市居民仍然存在排斥 农民工的心态 ①仍存在对农民工的刻板印 象及“城市中心主义”的 传统思想 ②对农民工存在抱怨与歧视 ,认为他们是各种“城市 病”的根源
2013-11-1
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
一.加强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 二.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支持 三.提升城市政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的劢力和能力 四.丰富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社会网络
2013-11-1
当前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
•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 究所2013年7月30日发布的《城 市蓝皮书》指出: • 目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的人均公共成本约为13万元, 个人成本约为人均每年1.8万元 ,另外还需集中支付一笔购房 成本,约为人均10.1万元。 • 按人均一次性公共投入2.6万元 计算,每年转移约2500万人, 每年政府财政要负担约6500亿 元,占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收 入的5.5%。 • 到2025年前基本解决农业转移 人口的市民化问题是可能的
2013-11-1
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
一、加强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 1、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培训财政补贴制度
2、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制度 3、建立健全符合多层次需要的城市职业培训网
2013-11-1
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
二、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支持
1 2 3
年龄阶段 30岁 21-25岁
接受高中及高中 以上教育的比例 26% 31.1%
• 2009年城市劳劢力市场对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 劢力需求占总需求的60.2% ,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的劳劢力的需求仅占39.8%
2013-11-1
当前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
Ⅱ.农业转移人口难以承受市民化成本
类型 ①户籍仍在农村,但已 经从农村迁移到城镇 工作生活或在农村与 城镇之间流动的农业 人口。(农民工) ②户籍已在城镇且已在 城镇工作生活的一小 部分城镇居民。(失 地农民)
2013-11-1
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义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扩大内需 的最大潜力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市本身发展 的需要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系到我国“三 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保持社会和谐 稳定的重要举措
十八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2013年中央政府多次提出要推 进城镇化,而城镇化的核心就在于农业转 移人口的市民化。 概念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在 城市获得工作并最终获得城镇永久居住身 份、平等享受城镇居民各项公共服务而成 为城市市民的过程。
2013-11-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概念、类型
(1)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实力不足 ①农业转移人口工资性收入有限 ②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很难通过出让承包 地及宅基地提高经济收入 (2)农业转移人口却要承担相对较高的市民化成本 ①城市公共服务附属于户籍制度,很难享受到有政府补助 的排他性公共服务: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 ②农业人口在城市落户的门槛高
要改革户籍制度
探索农业转移人口过渡性的公共服务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2013-11-1
视频
• 视频二:网络叫卖北京户口最高50万元搞 定 • 视频三:清华教授北京户口:考试合格就 给
• 户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户口附着太多的 社会福利
2013-11-1
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
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一元户 籍制度 a) 进一步降低进城门槛,放 宽户口迁移政策 b) 取消户口分类。(居民户 口、农村户口、暂住户口 、蓝印户口) c) 放开城市接纳人才 d) 重申户籍登记功能,淡化 户口利益,消除户口歧视 ,摆脱户口作为附加管理 的手段
2013-11-1
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
三、提升城市政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动力 和能力
2、构建中央、省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分担农业转移 人口市民化公共成本的机制 ①要加大中央和省政府对于跨省(市)农业转移人口集中流 入城市地区的支持力度 ②通过地方财源建设,增强其公共服务能力 ③充分调动企业分担就业培训、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和住房 条件改善方面成本的积极作用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
区域经济学
2013-11-1
目录
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概念、类型 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义 当前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 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
2
3 4
2013-11-1
视频
• 视频一: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
2013-11-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概念、类型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 民化是保持社会和谐 稳定的重要举措
a. 80、90新生代农民工平等 意识、维权意识较强,渴 望社会公平与公正,希望 已发享受平等的“市民待 遇”→社会结构性问题、 产生相当规模的缺乏归属 感的群体,成为社会和谐 稳定的潜在威胁因素
2013-11-1
当前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
• 但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存在各种 各样的制度困局,破解这些困局,需要各方进行 策略选择,进行改革,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有序进行。只要走“民生型城镇化道路”才能真 正实现“人的城镇化”,让全体中华儿女共享改 革开放的成果。
2013-11-1
2013-11-1
2013-11-1
当前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
Ⅲ.城市政府推进农 业转移人口市民 化的动力不足
a)市民化公共成本太 高 b)城市病 c) 公共服务压力大、 供给不足
2013-11-1
当前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
• Ⅳ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融入度低
(1)农民工缺乏与市民建立社交网络的机会和途径 ①大多处于社会底层,从事大多的是收入低、不稳 定、无保障的工作,与城市市民建立有效社会联 系的机会少 ②大多住在集体宿舍、廉价房等空间,制约了他们 与城市市民建立平等的同事和朋友关系的可能性 ③缺乏正式的社会组织作为载体让农民融入城市社 区
I. 农业转移人口文化技术资本存量不足 II.农业转移人口难以承受市民化成本
III.城市政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 动力不足 I前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
Ⅰ.农业转移人口文 化技术资本存量 不足

农业转移人口在资 本积累、职业发展、 法律维权、人际互动 、心理承受能力等方 面尚不能满足城市和 社会要求
2013-11-1
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义
•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 民化是我国扩大内需 的最大潜力 A.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 定居 基础设施建 设、城镇住宅的投资 需求 B.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方 式的变革 日用消 费品、住房、汽车的 需求
2013-11-1
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义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 民化是城市本身发展 的需要 a)是城市正常运转的需 要 b)是城市产业发展的需 要
2013-11-1
视频
• 视频四:新型城镇化的新关键看人 • 视频五: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
2013-11-1
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
三、提升城市政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动力 和能力
1、可以通过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创新,为跨省农民工集中流 入地区提供激励 ①实行差别化土地政策,在土地利用计划中增加农业转移人 口集中地区的建设用地的需求 ②借鉴欧美的“转让发展权”的做法,探索建设用地指标随 农民工带到流入地的途径,实现劳动力和土地指标跨地区 再配置
2013-11-1
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义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系到我国“三 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农业生产的现实国情:人多地少、分散经营,人地关系高度紧张。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减少农村人口,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农业整体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繁荣
2013-11-1
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义
2013-11-1
当前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
• 基于马斯洛五层次需要理 论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 化成本 • 生理:衣、食、住、行 • 安全: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劳动保护、避免职业病 →劳动保障、医疗服务的 需求与成本 • 社交:离开家人家乡,缺 乏归属感。户籍制度等一 系列制度需要创新→制度 成本 • 尊重:对农业人口存在观 念上的偏见和行为上的歧 视→尊重需要的满足需要 提高社会地位,产生成本 • 自我实现:在职教育和职 业教育→教育成本
2013-11-1
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
• 四、丰富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社会网络
鼓励农业转移人口主动融入城市社交网络
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间的彼此信任,营造建立社会网络的良好氛围
城市社会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
2013-11-1
conclusion:
•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会释放巨大的消 费和投资需求,而且有助于稳定产业工人队伍、 推动产业升级,还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3-11-1
当前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
• 农民工就业情况: •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2004年农 民工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中的比重 分别为33.3%、21.7%和22.9%。 • 国家统计局2009年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 中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比重分 别为39.1%、25.5%和17.3% • 由此可见,大多数农业转移人口只能进入 次级劳劢力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