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变动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金融1104班1303110120 吕燕中国人民银行(PBOC)在2014年5月5日即昨日公布3月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当月新增的央行口径外汇占款近1,741亿元人名币,而同期金融机构全口径外汇占款为1,892亿元,显示央行和商业银行均有购汇的行为,与同期人民币汇率走软方向一致。
今年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自今年初创出6.0406元的历史高位后,就出现一轮急剧贬值走势。
长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基于特殊的结售汇制度汇率制度和资本项目管制制度,中央银行必须不断购入外汇,释放外汇占款,导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外汇资产快速增长!自2003 年开始,外汇占款成为我国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
基于控制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对冲外汇占款的冲销工作以回笼基础货币,并行使用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个工具对冲外汇占款,并持续至今。
我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外汇储备和资产流动管理是抑制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被动扩张的重要对策。
一、我国外汇储备变动情况我国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是在1994 年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时形成的,该制度要求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外汇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头寸以上的外汇在市场上卖出.2007 年后,我国取消了经常项目下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但资本项目未开放,涉及到资本转移的外汇仍然需要结汇!这样,中央银行作为外汇市场的接盘者,需买入外汇积累成国家外汇储备!另一方面,我国汇率弹性还非常有限,为维持汇率稳定,央行必须保持外汇市场出清,被迫吸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长期顺差所带来的美元以维持外汇市场供求平衡,因此中央银行外汇资产余额呈持续大幅增长趋势.2003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外汇资产余额为29842亿元人民币,2012年底,达到236669亿元人民币,比2003年增长了7.9倍( 见表1)。
如果制度不变,上述外汇资产攀升的过程还将持续,因为较为稳定的汇率消除了汇率风险,促进了出口贸易而增加贸易顺差; 由于稳定的预期投资收益吸引大量外资涌入,资本项目顺差增加。
2003年-2012年外汇资产余额(单位:亿元)年份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金额29842459462148436111517149624175155206767232389236669 我国央行外汇储备已达3.04万亿美元,随着外储规模的不断增长,将进一步加剧其贬值风险。
我国持有外汇储备的主要方式是购买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债券,其中65%左右都是以美国国家和机构债券为主的美元资产,这一方面让人均GDP排名第95位的中国,变相向排名第9位的美国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另一方面,在美元不断贬值的背景下,购买大量美元资产蕴藏着巨大的贬值风险。
目前,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贸易盈余、FDI和热钱流入,这是依靠低端制造业“中国制造”低廉的劳动力,在产业链低端给别人打工,对能源资源的高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高昂代价换来的“血汗钱”,是随时都会进一步贬值的“绿票子”。
在我国当前的外汇管理体制下,这些“血汗钱”通过FDI流入和贸易顺差等方式一进来,央行就要被动地跟着美联储开动印刷机,同时还得被动升值,替别人的经济危机买单。
并且,我们的巨额外汇储备和国内货币政策随时受到美国货币当局政策的影响。
二、冲销外汇占款的宏观调控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外汇资产持续攀升,外汇占款释放量相应增加,自2003年年开始,外汇占款成为我国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根据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目前外汇占款的规模从2003年底的34847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2年底的258533亿元人民币( 见表2)2003年-2012年外汇占款余额(单位:亿元)年份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金额3484752593712119898128377168431193112225795253587258533基础货币被动投放,流动性过剩,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中央银行采取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冲销手段,以此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
我国长期国际收支顺差,有大量外汇收入,中央银行成为外汇的最终接盘者,形成外汇储备,资产规模扩大; 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外汇占款数量也迅速增加,成为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为了抑制流动性过剩,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采取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冲销外汇占款,这两大工具的使用最终导致央行负债规模被动扩大!整个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规模扩张的过程如图3所示。
(1)对资产规模的影响外汇资产每年都以较高速度增长,其占总资产的比重也持续攀升,因此中央银行资产规模不断扩张。
截至2012 年底,我国中央银行总资产规模达295537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央银行。
(2)对负债规模的影响中央银行资产与负债业务的关系是资产引起负债,总资产规模的扩张,必定引起负债规模相应扩张。
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冲销外汇占款的两大工具,其冲销过程中,发行债券和存款准备金作为中央银行重要的负债,影响了负债规模。
三、外汇储备变动引起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规模被动扩张的利弊1、积极效应首先,央行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意味着我国资产实力增强,国际清偿能力强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国际信誉和提高国际形象,吸引外资流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有利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其次,负债规模的扩大,有了充足的储备资金,保障了国家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能够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再次,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国内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满足国内企业进口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用汇需求以及居民的正常用汇需求。
2、负面影响(1)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外汇储备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被动扩张,中央银行为保证货币供给总量不出现大幅波动,保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就会压缩除外汇占款以外的其他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引起货币供给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在利于外向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制约了内向型企业的发展,导致宏观经济失衡程度的加深,提高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我国现行结售汇制度下,银行对企业的结汇渠道畅通无阻,外汇占款增多国内信贷减少时,企业无法顺利获得资金支持,就会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渠道获取资金,银行很难杜绝和控制这种“外币本币化”现象,这进一步加大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
●外汇占款增加导致基础货币被动性投放,为了对冲过多的流动性,中央银行不得不多发中央银行票据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两大工具的使用并不是根据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逆经济风向进行调控,更大程度上是被动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增加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外汇占款已经占到我国基础货币投放量的70%以上,在货币乘数效应作用下,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长,从2003年的22.1万亿元增至2012 年的97.4 万亿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了对冲措施来回笼基础货币,但是如果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大幅攀升,物价上涨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其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冲外汇占款的同时,也会扩大流动性!中央银行票据到期时,回笼的基础货币又会被重新投放,并且票据利息的支付同样会增加流动性;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引起存款准备金的增加,同样增加了基础货币来源,这是我国2009年至2012 年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之一。
(3)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不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由于高额外汇储备导致货币供应结构改变,使得外向型企业有充足的流动性,而内向型企业向银行获得资金的难度加大,造成金短缺,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此外,这种机制还造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货币分配的不平衡,如沿海地区出口行业与内地非出口行业获得资金就会不平衡,货币分布的不平衡阻碍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双方来看,大量的货币财富等金融资源闲置在账上,资产方的高额外汇资产以低息外国债券为主要投资方式,负债方的大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和中央银行票据没有在实体经济中发挥作用!财富的冻结,意味着资源的极大浪费!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金融机构存款与中央银行票据没有明确的资金用途,与贷款利率比较,两者利率较低,相当于人为制造了商业银行体系的大量低息资产!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随着市场均衡利率的升高而增加,这打击了商业银行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寻找新的合适借款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进而影响国内信贷发展,制约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4)调控管理成本大。
我国中央银行拥有庞大的资产负债规模,有效合理配置资金和管理资金来源途径变得更加复杂,加大了管理成本和难度。
(5)中央银行承担的汇率风险上升。
在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方的外汇储备不断扩张,资产越来越"外币化"; 同时负债方的基础货币外汇占款发行也在飙升,负债越来越"本币化",以致我国中央银行面临日益严重的货币错配风险!自2005年汇改到2012年年末,人民币累计升值25%,外汇资产大幅缩水,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汇率风险向中央银行集中。
三、双管齐下,破解两大难题(一)央行“瘦身”,化解外储贬值风险我们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调整外汇政策,“回收红票子,花掉绿票子”实现央行的“瘦身减肥”。
1.采用“宽出严进”的政策,藏汇于民。
应该考虑放宽私人企业和居民出国消费、旅游、留学、投资的用汇限制,鼓励对外进行投资、消费,在进入的一端控制好热钱的流入。
目前每人每年的换汇额度仅5万美元,有超额需求的公民不得不通过地下钱庄等方式进行兑换。
鼓励公民和私人企业到央行用“红票子”兑换“绿票子”,让民间带出去,实现央行的“瘦身减肥”,堵住这个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根源,最终起到稳定货币调整结构的作用。
2.拓宽外汇储备的使用渠道,做到“化汇为产”。
鼓励我们的企业利用外汇买回国内建设需要的煤炭、石油、黄金、飞机和农产品等战略资源,将外汇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机结合。
考虑设立国家级高科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参股或贷款的方式资助相关国内企业进行境外收购,改变目前的中国投资公司模式;从突破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的角度,建议重点收购境外矿产资源,比如中国铝业战略性收购力拓集团的股权,华能集团全额收购新加坡大士电力公司的股份,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二)“三率”治通胀,推行积极股市政策目前,货币市场的“烦恼”是流动性过剩,“水”太多;资本市场的“烦恼”是钱少,但是“面”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