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现状及展望建设资源节约型园林绿化核心价值解读蒋三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植物保护专业委员会)注:本文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植物保护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园林植保年会”(2010.10.13 —16,苏州市)主题报告宣讲稿,本文略有删节。
作者简介:蒋三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植保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教授极高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研究员,高级景观设计师, 设厅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内园林绿化及园林植保知名资深专家。
内容提示4结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任重而道远我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现状及展望――建设资源节约型园林绿化核心价值解读1引言――时代大背景引出行业“小”问题1.1四个问题指向一个焦点1.1.1园林绿化事业功能的战略性调整园林绿化,在国民经济序列中素来是告陪末座的(也许压根儿就无“座”可言)。
一个在许多人眼中无足轻重的行业,默默无闻几十年,于国计民生难建“雪中送炭”之功,偶有“锦上添花”作为。
谁都没有料到,当改革开放进入新世纪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与建筑、市政、道路、交通、环保、水电诸位城建“老大”并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且特别强调是“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定性”变化:定位”也随之升格,名正言顺地跻身于社会公益'事业。
这一切,无不缘于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
园林功能的传统排序从昔日“景观效益一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转化为’生态效益一景观效益一社会效益”的综合效益,将园林绿化与环境生态的关联度提升到首位,将森林(城市则以园林绿化为主体的城市园林)视为“低碳”“碳汇”的主力军。
这绝不仅仅是功能排序的技术性变化,而是园林绿化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性调整。
如此重任,园林绿化何以担当?1.1.2面对新的发展方针园林绿化将如何切入?当“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提出后,各行各业纷纷调整自身的发展思路,园林绿化事业又将如何适应和贯彻?切入点在哪里?着力点又该放在哪里?1.1.3园林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时代大背景,给园林绿化事业抛出的一系列问题通通指向一个焦点:园林绿化建设和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现这种可持续性的前提是确保园林绿化建设从以往的关注数量型向质量数量并重型转化,实现这种转化必须从基础性的规划设计、苗木培育、工程施工3 个方面切入,向长效性和支撑点作用的养护管理方面着力。
这就是当今园林绿化事业科学发展有效发力的指向。
也是社会这个“大”背景引出的行业“小”问题。
认识并践行这个理念,对于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谐民生、“双宜(”宜居、宜业)需求却非同小可!1.2多重身份集于一个落点1.2.1 园林绿化多重身份的最终落点是以树木为主体的园林植物园林绿化,在国民经济的产业属性中是第三产业,但它又融入了第一产业(农、林,尤其是草业、花卉、果树)的若干内容和特质;在行业性质上是服务性行业,但它又结合了许多第二产业如农药、化肥、机(器)械的研制;在科技领域则是主打植物、动物、昆虫、微生物的生物学科,但它又涉猎了不少雕塑、陶艺、展览、旅游、考古、体育、书画、歌舞、IT 等文化,艺术、信息、教育等现代非生物元素;在城市化建设的业态组合中,它是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它又纳入了众多无生命的建筑、市政、环卫、市容、环保等城建要素。
由此可见,园林绿化的确是“海纳百川”的跨产业的产业,跨行业的行业,跨领域的领域,跨学科的学科。
这既表明了它与经济相容的关联度,更表明了它与社会民生紧密融和的结合度。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一系列身份的最终落点是以树木为主体的园林植物。
1.2.2 基础设施“生命”二字的指向还是园林植物植物是有生命的。
园林绿化之所以定性为“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 ,其中“生命”二字的指向主要是园林植物,园林绿化功能的生态效应,景观效应,“低碳”、“碳汇”作用所仰仗的也还是以树木为主体的园林植物。
1.2.3 养护管理对植物的生命体征——“生长势” 起决定性作用园林植物承担的这种功能和作用,既非天生必然,也非一锤定音。
其功能作用的或有或无,或强或弱,都是可变的,动态的,可逆转的,是一个伴随植物(无论是单株还是群体)发育的全过程。
这种动态是以植物生长势来决定的。
而决定植物生长势的优劣既有“先天”的基础条件,如规划设计的前瞻性与合理因素,工程施工的科学性与质量因素,苗木的标准规范与健康因素。
但归根到底,对植物生长势起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的养护管理。
养护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园林植物生长质量优劣的走势。
养护管理并非是导致园林绿化成败的唯一因子,但它的确是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的决定性因素。
2 现状—成绩有目共睹,问题困惑多多2.1 丰硕成果建国六十年来,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基本是从无到有,从为数不多“小众化”的公园到500 米内可见绿休憩的的大众化绿地,从城镇绿化树木的屈指可数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市林木成森的追求,其间,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因园林绿化而导致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增值都是巨大的。
与城市建设的步伐相适应,园林绿化更是加强了从数量型向质量数量并重型的结构性转化,“质”的提升成为时代的要求,民生的要义。
成就有目共睹,影响深入民心。
全国上下,不论城市大小,无不攒足了劲,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以人为本”民生至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旗帜的引领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提高各地的园林绿化水平。
园林绿化对各地城市生态建设的贡献,对城市“宜居、“宜业”环境的增值,对城市景观美化品质的改善,既有百姓的口碑可证,也有权威的数据可鉴——2.1.1权威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公园绿地面积35.9万hm2,建城区绿地面积102.8万hm2,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35.6万hm2,与199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5.48倍和4.33倍。
其中3项常规指标: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1m 2/人;②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7.37% ;③建城区绿地率:33.29% ;与1992年相比,3项指标分别提高了7.58m2,14.24个百分点和16.37个百分点。
④风景名胜区:至2006年底,已建城并命名风景名胜区687个,总面积9.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地面积1%,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52个,市级风景名胜区48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风景名胜区16个。
⑤国家级园林城市:自1992年起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至今(2010年止)已获得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180个,园林县城61个,园林城镇15个。
2.1.2丰富的绿地绿化源于多种绿地的建设,多元化的绿地为园林植物的多样性进而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据建设部2002年6月3日发布的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载,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共分一一5大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它绿地;13中类: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11小类: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区、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它专类公园。
(表1 : CJJ/T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所有这一切,最终都必须通过养护管理予以维护,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2.1.3多元化业态园林向世人展示的绿化建设“轴线”的轨迹是: ――没有多样性的植物栽培,就不可能有绿地; --- 没有多元化的绿地建设,就不可能有绿化;——没有质高量多的普遍绿化,就不可能有健康的生态、美丽的景观、舒适的环境。
换一个角度审视:绿化之所以能“绿”而“化”之,是因为它囊括了各种门类的绿地;绿地之所以能化“地”为“绿”,是因为它栽种多样多样健康生长的植物; 植物之所以能生命长存,绿色永注,是因为它有了持之以恒的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彰显的逻辑关系,也是绿化一一绿地一一植物一一养护4者的因果关系,其中 任何一个环节既不可缺失,更不可替代。
同时,更清晰地表现出 “源头”与“末端”:绿化与 养护管理的依存关系,凸显了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诸多业态中长效非凡重中之重的地位。
图1园林绿化业态架构图广①植物种苗繁育 ②动物配种繁育广(1)种苗繁育 < ③种资资源调查与保护 ④分子工程研究与开发及基因研究与保护I ⑤动植物交流与展览 厂①交通设施 ②机械器具• (2)设施配备Y ③农药肥料④ 安全设备 ⑤ 景石材料 -⑥其它『①土壤管理 ② 水分管理 ③ 营养管理④ 保“墒”除“莠”管理 ⑤ 植物形态管理城 市 绿 化园 林 绿 地「①“绿线”划定I ②宏观规划一行政区域或建城区域绿地规划(总规•控规•详规) ③中观规划一局部区域绿地规划 (总规•控规•详规) .④微观规划一绿地项目规划 (总规•控规•详规)料1(2)设计r (i )绿化工程施工 <『①项目设计斗②植物配置设计③辅助设施设计 -④环境设计k ①投标运作② 施工前准备 ③ 施工期操作 ④ 施工后管理<(2)验收与工期养护I ⑤施工期监理(1)养:技术性抚育管理2.2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运作体系2.2.1养护管理时段类别表2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时段类别时段 时期植物生长周期主要绿地或植株(植型)类型临时性养护 1年以内 1个 苗木假植、节日花坛、花木市场(卖场养护) 阶段性养护1〜2年1〜2个竣工后绿化工程、时令草花、宿根花卉花镜 长期性养护合同(协议)标定时限2个以上承包项目、中标项目、部分花艺项目 (插花养护)、场地草坪养护、高尔夫草坪养护 永久性养护 3年以上 2个以上各类固定绿地养护、部分绿植项目(盆景)养护、古树名木养护2.2.2“双技”(技术、技能)作业框架2.2.2.1 土壤管理 1) 特征:① 土壤是绿地植物生长的介质,是整个绿地系统的基础;② 城市绿地土壤由于强烈的人为干扰大都性质低劣,营养贫瘠,且土壤新生体、侵入体 及障碍因素颇多。
2) 内容要点:① 绿地土壤自然类型与植物适应性管理;厂①环境卫生 ② 绿地设施 ③绿地建筑*④绿地道路 ⑤安全防护 I ⑥广告宣传「①标准与规范(程)42)制度管理彳②条例与办法I ③公告与规定②土壤生物学(动物、微生物、酶、固氮作用)管理;③土壤酸碱性(PH值)检查与管理;④盐碱地种植适性与改良⑤绿地土壤热量(温度)、通气及氧化还原状况管理⑥绿地土壤污染与防治2.2.2.2 水分管理1)作用:①植物的一切活动都与水有着密切联系,“水少没命,水多长病”。
②植物的正常发育取决于植物体内水分代谢水平的平衡,影响植物生存质量的代谢障碍主要缘于土壤水份的失量(过多或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