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美育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美育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 [%]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 ! 【 摘! 要】 ! 审美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具有愉悦性、 超越性等特点。在当代高校学生的主体焦虑 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 美育有三方面重要意义: 一是缓解主体焦虑; 二是对个体有限的超越; 三是 “ 完人” 教 育。美育以它独特的方式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与社会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 【 关键词】 ! 美育! 主体焦虑! 超越! 完人教育 ! ! 【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作者简介】 ! 施依秀, 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江苏! 南京! +%’’-( 来思考美育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意义。
,# ! 江苏高教! +’’, 年第 + 期 !!!!!!!!!!!!!!!!!!!!!!!!!!!!!!!!!!!!!!!!!!!!! 00000000001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00000000001
美育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的心理学家张日昇先生把它归为十个部分: “第 一, 对身体的发育, 特别是因为对性成熟引起的诸 多变化的理解和适应。第二, 从精神上和经济上 脱离父母并走向独立。第三, 逐渐完善作为男性 和女性的性别角色。第四, 对新的人际关系, 特别 是异性关系的适应。第五, 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完 善自己。第六, 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第七, 掌握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 备的知识和技能并付诸于社会实践。第八, 选择 职业及工作适应。第九, 恋爱、 结婚及婚姻适应。
[(] 第十, 成就感的获得与自我实现。 ” 从高校学生
的现状来看,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自 杀的报道表明当代大学生在这方面的焦虑感是越 来越大。这使得作为情感教育的美育在当代的高 等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
一、 美育对缓解主体焦虑的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精神压力, 有学业 的压力, 爱情的压力, 求职的压力, 也有自我实现 的压力, 这些压力都表现为一种主体的焦虑。主 体焦虑到心理无法承受的地步, 人就会走向精神 崩溃, 有些大学生最后选择自杀等极端行为来解 脱自己的痛苦。 如何来缓解主体的焦虑?%,-. 年席勒在 《美 育书简》 中提出 “ 游戏说” , 他深刻地认识到人在 文明社会里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尖锐的对立, 如 果能把这两种冲动协调结合, 就形成了 “ 游戏冲 动” 。 “ 游戏冲动” 就是指通过审美来缓解主体的 焦虑。席勒强调: “ 只有人在充分的意义上是人
["]
三、 美育对完人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们所说的 “ 完人教育” 就是指, 把学生培养 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个体。审美教育则与 智育和德育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其一, 美育对智育的作用。汤川秀树先生评 价爱因斯坦时这样写道: “ 他并不单纯追求和满 足于导致逻辑一致性和实验相符的那种抽象。他 所追求的是自然界中尚未发现的一种新的美和简 单性— — —抽象总是一种简单化的手段, 而在某种 情况下, 一种新的美则表现为一种简单化的结果。 爱因斯坦具有一种美感, 这是只有少数理论物理 学家才具有的, 很难说清楚对一个物理学家来说 什么是美感, 但至少可以说简单性本身是可以通 过抽象来达到的, 而美感似乎是在抽象的符号中
述。其实, 在人类文明史上早就有了这方面的思 考。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 《 理想国》 中写道: 培 养理想国公民早期教育要用音乐陶冶心灵。亚里 士多德也在 《 政治学》 中谈到, 音乐、 悲剧可以净 化和陶冶情感, 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和情感得以宣 泄, 以保持情感适度和心理平衡。而中国的孔子 也说诗 “ 可以怨” , 意思就是通过 “ 诗” 这种艺术形 式, 把内心过于强烈的情绪无害地释放出来, 通过 形式化净化了这些情感。所以, 美育对年轻学子 们的健康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审美 过程中, 大学生改变了情感的形式, 不再孤立地面 对着有压力的矛盾的现实, 而是在一个纯粹的感 性形式的世界的陶冶中, 在这个世界中情感本身 解除了它的物质重负, 卸除了精神的负担。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 最为基本和重要的一条 途径是通过校园文化进行美育。学校每年都有各 种不同的文化艺术活动, 以及许多文化素质类和 学术类的讲座, 这些都对陶冶学生的身心和情操 有帮助。但是要真正缓解学生的主体焦虑, 还要 考虑的是在美育中提高学生的生存智慧, 也就是 要培养学生优雅的灵魂, 审美的处世态度, 通过美 育使受教育者的 “ 文化— — —心理” 结构发生变化。 这需要调动不同的美育途径, 可以通过讲座等方 式增加学生对美与生存智慧的了解。对当代大学 生来说, 遇到问题执著的追求是正确的, 但是更应 该明白人生除了功利的追求之外, 心理的健康和 和谐是更重要的, 放弃某些执着也是智慧的人生, 不要因为过于功利而走向极端。
施依秀
! ! 对审美教育的关注有着悠久的历史, 也有许
多不同的观点。著名文艺学家董学文先生归纳了 四种目前通行的观点, 即 “ 一是认为美育就是完 人教育; 二是以为美育就是关于价值和艺术教育; 三是认为美育就是美学理论的教育; 四是认为美 育即美感教育” 。这四者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美育, 但它们有个共同点, 即都是作用于人, 尤其 是指作用于人的感性, 由感性而作用于人的感情。 因此从本质上可以说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同一 般的情感相比, 美的情感表现为非功利性, “ 是指 作家、 艺术家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 对过去的体验 进行沉思、 玩味、 梳理和加工, 从而净化和升华了 的 ‘ 第二度情感’ , 它是一种既获得形象的鲜明直 观, 又超越了私人利害的、 纯净了的可供心灵享受 的情愫” 。比如说一个小孩被狼追赶, 被吓得魂 飞魄散, 根本上谈不上美的情感。但是当他脱险 以后, 开始向别人讲述自己的经历的时候, 那时恐 怖的情感已经不涉及个人利害而是已经成为了 “ 愉快的恐怖” , 这才是美的情感。由此, 我们也 可以得出美的情感所具有的特点: 愉悦性、 超功利 性。正因为美的情感有这些特点, 也使审美教育 具有重要的价值。那么这种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表 现在什么地方?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美育有什么 样的重要价值? 高等教育的对象 ( 包括研究生教育) 主要是 在 %- 岁到 (. 岁之间。发展心理学把这个阶段称 为 “ 成人前期” 或 “ 青年晚期” 。这是一个由成长 期向稳定期变化的过程, 精神和情绪上基本处于 安定阶段, 但是这个时期面临着很多任务。著名
二、 美育是超越个体有限性的途径
现代美学家叶朗先生在谈美 育 的 综 合 指 标 时, 最后一个指标就是 “ 培养超越精神” 。叶朗 说超越精神就是指 “ 免俗” 。对于 “ 超越精神” 进 行深入思考就会发现, 超越个体有限性包括超越 个体的功利和当下的时间性等层次。前面我们讲 审美情感时已经提到了审美情感的超越性, 那主 要是针对超越个体当下的功利性来说, 至于美育 超越时空的体验则需要从宗教来理解。 人是有自我意识的存在物, 在对自身的有限 性进行思考时, 自我意识被异化而成为宗教意识。 宗教让人在虚幻中忘却了尘世的痛苦和死亡的阴 影, 甚至发展为狂热的宗教献身精神。但随着文 明的发展, 宗教的超越毕竟是虚幻的, 人类不得不 从这虚幻的阴影中走出来。 那么如何超越这有限的生命?中国古代有许 多这方面的探索。比如道家讲究以艺求道; 儒家
% 素质教育% $$ !!!!!!!!!!!!!!!!!!!!!!!!!!!!!!!!!!!!!!!!!!!!!
的时候, 他才游戏; 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 他才是
[!] 完整的人。 ” 席 依于仁, 游于艺” ; 王国维 先生和蔡元培先生则集古今中外之大成, 系统地 提出了 美 育 取 代 宗 教 的 观 点。王 国 维 的 “ 境界 说” , 在艺术本体中寻求避开感性生存的苦痛, 以 悲观的方式提出了美育代宗教的问题。蔡元培则 以积极的方式提出美育代宗教的问题。他把宗教 的情感作用和情感因素抽取出来作为艺术的本 质, 以替代宗教, 从而合天人为一体, 超越有限的 物欲、 情思、 希望、 恐怖、 人我、 利害等等, 以达到或 融入真实的本体世界, 在刹那中体会到永恒。当 代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则在融贯古今中外美学的基 础上提出 “ 人生意味” 的说法, 即艺术家在艺术创 作中体会到 “ 人生的意味” , 从而与整个人类相通 而体会到无限, 欣赏者在艺术欣赏中体会到 “人 生意味” , 从 而 也 与 世 界 相 通 体 会 到 刹 那 永 恒。 这些都是指从审美的途径超越个体的有限性, 从 而获得永恒的体验。 永恒感的获得是需要审美鉴赏力的, 而这正 是当代青年大学生们所缺乏的。一般来说, 在这 个阶段的大学生审美趣味广泛, 对古今中外美学 和各艺术门类的知识感兴趣, 但发展很不平衡, 也 缺乏针对性学习的环境。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大 学生的审美评判独特, 但带有盲目性, 容易追新求 异, 也容易受到各种消极思潮的影响, 这时期学生 对美的鉴赏力和鉴别力都不高。因为审美教育是 一种情感教育, 从根本上说只有提升人的情感和 情操, 才能使大学生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博大的 胸怀, 在精神追求上超越有限的生命。所以有必 要在高校的课程设计中增设人文方面的课程, 从 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开始做起。
邮发代号! "# $ "%&
! ! 本刊热诚欢迎广大作者来稿, 具体要求如下: (’) 来稿必须为纸质稿件 ( 本刊不接受电子邮 件来稿) 。 (") 来稿必须是关于高等教育的中观和宏观 问题的研究性文章 ( 本刊不发表单科专业或单项 课程的教学研究文章, 不发表教育教学经验体会 或工作总结类文章) 。 (( ) 正文中的引文 ( 无论是原文引用, 还是观 点性引用) , 均必须逐一注明原参考文献; 正文中 的引文序 号 必 须 与 文 尾 注 录 的 参 考 文 献 序 号 一 致。 (&) 稿件一般在 ) 千字以内。 心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兴趣, 同时也需要赋予其审 美的感受, 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 其二, 美育对于德育的作用。美育可以 “以 美储善” 。孔子认为, 诗乐修养是达到 “ 仁” 的境 界的重要途径。人的修养是 “ 兴于诗, 立于礼, 成 于乐” , 通过礼乐来修养心性。孔子还说过 “ 志于 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 主张通过艺和乐的 感染和熏陶作用来求得人格和人生的最高境界。 荀子也认 为, 喜 怒 哀 乐 是 人 之 天 性, 应 “ 以道制 欲” , 用诗乐给人的情感以理性规范, 使之合乎于 道。这些都是说美育对德育的作用。而伦理的法 则是比较抽象的, 如果借助美的力量, 以情感作为 媒介, 可促使外在道德的 “ 他律” 要求转化为内在 的 “ 自律” 要求, 使得人的目的性符合真善美的要 求, 从而分辨出假丑恶, 净化人的心灵, 使人的道 德追求趋向纯洁和高尚。显然只有当道德的原则 转化成内心的信念, 只有当信念赋予深厚的感情 的时候, 大学生才能自觉产生道德的行为。 其三, “ 美” 、 “ 真” 、 “ 善” 之 间 如 何 沟 通 呢? 著名美学家劳承万先生在 《 诗性智慧》 中认为可 以归结为 “ 节奏” 。 “ 节奏” 在本质上可以理解为 “ 艺术节奏” 。 “ 艺术节奏” 是其它类型节奏 ( 自然 节奏、 哲学节奏、 伦理节奏) 的原型, 为人类审美 创造、 达到自由。而这节奏感一旦在大脑中积淀 和内化, 节奏感就有了定型。定型后的节奏感有 一种特殊的情绪机能, 是一种程序化的情绪运动。 ! ()) 稿件处理周期为 ( 个月, 在此期间, 切勿 一稿多投; 超过 ( 个月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 可以 改投其他刊物。 本刊为双月刊, 每逢单月 ) 日按时出版。每 期定价 ’) 元 ( 全年 *+ 元) , 邮发代号: "# $ "%& , 欢 迎订阅。如有漏订可在邮局办理补订, 亦可将订 费邮汇或信汇至本刊编辑部。 本刊地址: ! 南京市石头城 * 号, ! 《 江苏高教》 编辑部; 邮政编码: "’++’( 。 电! ! 话: +") $ #(,’#&"" 、 #(,’*(’% 、 #(,’%%(, 开 户 行: 南京市工商行龙江分理处 帐! ! 号: &(+’+"&’+*’+++’"*"# 节奏感的物化使人具备了生命之舞的美丽, 使世 界与人生摆脱了日常的机械与灰暗, 使自由得到 展开和澄明。这样看来: “ ‘ 美育’ 固要某些专门 的艺术形式方面的陶冶和训练, 但并不限于分门 别类的技术性教育, ‘ 美育’ 并不是 ‘ 专门’ 性教 育, 而是 ‘ 全面’ 的教育, 归根结蒂是生活的教育, [,] 是活生生的教育。 ” 这就对高校教育中的美育提高了要求, 需要 在教学中全方位地渗透美育。要改变片面的和专 业化教学的观念, 不能简单地把美育看成是艺术 教育, 把美育看成是美学教育, 而是要把美育看成 是一个系统工程, 全方位地展开对大学生德育、 智 育和美育的发掘和训练。最终使高校学生的能力 得到发展, 人格得到提升, 修养得到完善, 成为一 个全面发展的 “ 完人” 。